山西有两个太原,你知道吗?

 

图为省城在建商品房项目。山西日报新媒体综合报道:一条“太原楼市去库存需要11.1年!”的信息几乎一夜之间...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曾因有十四人龙兴于太原,特别是太原风峪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祖籍所在地,故有“龙城”之誉。史学界普遍认为太原(晋阳)有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但“太原”一名早在五千年前就存在于山西晋南地区,却鲜为人知。

晋西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太原最早是指“帝都”,由太行、太岳、吕梁三大山环绕,汾水流经的临汾、运城地区,古河东更有黄帝炎帝蚩尤等传说中的人物。因大而阔,平而坦,故称“大原”。因它是山西黄土高原上最大的一块平地,所以又称“太原”。

“薄伐猃狁,至于大原”,西周时晋西南因曾是夏人的聚居地,保留了夏文化传统,周边又为戎狄所居,在长期的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逐渐铸就以唐文化为源头,与夏文化一脉相承,具有连续性特征的晋国文化。



从武公、献公到文、襄称霸时期,晋国疆域虽不断向南、向西拓展,但北部疆界始终未穿越霍山以北。再经灵公、成公、景公时期的武力扩张,晋国领土已拓至今晋东南和冀南、豫北地区。前594年,景公以荀林父帅师灭赤狄潞氏,战后赏给士会“瓜衍之县”。瓜衍之县在今孝义市北大虢城(又名瓜城),说明这时晋国已经北扩至太原盆地。

晋悼公即位后,励精图治,致力恢复晋国霸业。前563年,晋国军队帮助盟友宋国攻克偪阳城,又将偪阳子的族人安排至晋国城邑霍人去居住,以防其叛乱。霍人故城在今繁峙县城东侧的圣水头村。说明这时晋国的版图已北扩至晋北的夏屋山、勾注山附近。



到晋国末期,公室日趋衰落,新兴的六卿开始向太原盆地的东、西山区进军拓地。他们用兵的对象主要是与晋国为邻,杂居于山区的诸戎狄。前541年,晋国大夫荀吴“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前458年,赵襄子登夏屋山,击杀代王,平定代地。晋国疆域终于扩至山西省北端和河北省北部。

从太原地名的北徙,我们可以感受到华夏文化南来北渐的历史脉络。可以说晋阳文化是在晋国文化传播的基础上衍生而来。两千年前,发端于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华夏文化,以迁徙、移民、开发、战争等形式,不断向其北部的太原盆地传播、渗透,经过春秋至战国时期三晋先民的开疆拓土,华戎交汇,形成了新的一片唐风晋韵的文化天地,这就是今天的太原市及周边地区。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周蒡京考》、《观堂集林》中说:“《禹贡》记禹治冀州水,首壶口梁岐,次太原,次岳阳,其次实自西而东,自北而南,则太原一地当在壶口梁岐之东,太行之西,即汉之河东郡地。”这不但指出了太原是一个广泛的地名,而且指出太原地域的范围。

大约在公元前 497年前古晋阳城问世,古太原的名称逐渐消失,以致后人把《诗经》等文献中的太原误解成今天的太原。现存的古太原县城,是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它沿用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俗称“凤凰城”。



历经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数个朝代,处处体现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和合交融,保持了我国汉唐文化与传统的地域民俗文化,是一座依山傍水、设施完备的城池。

在百年前的一场暴雨之下,晋阳古城内顿时成了一片水乡泽国,雨停后城南一代的滞水不退,人们只好开墙泄洪,之后,迎泽门外便多了一片湖泊。解放后,太原市政府对太原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和建设,便将这个湖泊建成公园——这便是后来的迎泽公园。



如今,作为山西省会的太原,依然有着许多历史保存下来的古迹。草长莺飞的三月,沉浸在晋祠沉郁的历史之中,欢畅迎泽公园的唯美的风景之中,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0年,太原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11年3月14日,太原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2年5月10日,太原市成为第六个“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3年1月17日,太原市进入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

* 相关内容来源于网络

太原范儿诚征本地劲爆线索,及各种商务合作。

微信:1508012758      QQ:1508012758

招商电话:400-888-4680match


    关注 太原范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