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了解房颤,让“失控”的心跳恢复正常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跳为何“失控”,如何“稳住”心律。 我们一起“近距离”了解...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跳为何“失控”,如何“稳住”心律。 我们一起“近距离”了解房颤的诊治要点。

每天,健康的心脏都会跳动10万多次,并伴随每一条生命始终。虽然我们常用“心跳如鼓、心如鹿撞”等词语来形容紧张兴奋时的心理状态,但心脏的跳动其实有它自己健康的节拍。真要是节拍失去控制,发生心律失常,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
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5倍于常人
生活中,当一个人突然出现心跳加速、节律紊乱,并伴有胸闷等不适感受时,就要警惕房颤发生的可能性了。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已经成为一种“高大上”的疾病。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表示,“高”是指房颤患病率高,我国现患人数达1000万以上,全球患病人数达3350万;“大”是指危害大,房颤不仅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增加脑卒中和死亡风险,还会使心衰风险增加;“上”是指患病人数有快速上升的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中,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概率还会不断增加。
那么,房颤的可怕之处究竟在哪儿?首先,房颤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和栓塞。房颤时,心房机械收缩功能丧失,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引起脑梗死或体循环栓塞而致残、致死,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5倍于正常人,且房颤相关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很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抗凝状态下年卒中率为5.3%,35%的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脑卒中。

其次,房颤患者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过快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另外,房颤本身就增加死亡率,为健康人群的2倍。
抗凝是预防房颤相关卒中(中风)的关键
“房颤可能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引发卒中(中风)。”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表示,“抗凝治疗可使血液不易凝固,减少心脏内血栓的形成和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发生。因此,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
大众普遍认为“阿司匹林可预防卒中”,这是对抗凝治疗认识的误区。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强调,阿司匹林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卒中,对房颤卒中高危患者是无效的。且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并不低,若房颤卒中低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其风险大于获益。
预防血栓并发症是房颤治疗最重要的内,使用长达半世纪的抗凝剂华法林,在这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美国医保数据分析显示,1992-2007这15年间,随着华法林应用率的上升,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由48/1000人年下降至17/1000人年,而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基本维持于2/1000人年,显示了华法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我国,华法林临床应用严重不足。既往资料显示,使用率仅为2%,即使是大医院住院患者,使用率也只有10%;而在美国,房颤患者的华法林使用率为60-70%,欧洲近期数据表明,抗凝药使用率达80%以上。
房颤主流治疗:导管消融手术


21世纪,出现了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国内2004年后开始应用且效果不错,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约为80%,治疗持续性房颤一次成功率也在70%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1%,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这一手术是微创介入操作,只需要在局麻下穿刺静脉,导管通过皮肤切口、血管入径,送到心脏,对引起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手术只需要2小时左右,只留下针眼大小的穿刺口,术后2~3天就可出院了。


    关注 心脏病防治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