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成家是一场断舍离

 

与“极简生活”背道而驰的“堆砌的生活”,成为了糟糕心情的罪魁祸首。...



最近忽然变得忙碌起来。原本以为摒弃了传统的繁文缛节的婚礼形式,大约结婚就能变成特别简单的事,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期待,不过因为经验的匮乏、思想的天真。即使幸运如我,z先生家包办了大部分的前期艰巨的装修工程,但想到真正要准备开始新生活,却发现TO DO LIST上仍然长路漫漫,要过上简单生活,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在美国著名博主与摄影师艾琳·博伊尔的《极简生活》一书中,展开了理想简单生活的打开方式,特别是令人羡慕的简单居家生活,正好戳中了我的心事。原来,家庭空间的烦恼并不独独与高居的房价以及逼仄的住房面积直接正相关,即使在家庭平均居住面积达2598平方英尺(约为241平方米)的美国,依然“装不下”。根据书中援引的一项研究结果:大量物件造成的视觉忙碌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基本快乐。与“极简生活”背道而驰的“堆砌的生活”,成为了糟糕心情的罪魁祸首。
怀揣着改造混乱生活的目的,曾在文化保育组织工作的艾琳·博伊尔开始重新评估生活的意义、生活中的美,在书中介绍了一直极简生活的探索模式,包括了许多具体的操作建议,诸如厨房必备物品清单、如何培育极简主义衣橱等,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清理杂物。这一步骤的精髓,与之前大热的“断舍离”灵魂相通。正如博伊尔所言:“家里每件东西都占用了珍贵的空间:呼吸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告别“不重要的东西”,正是开启简单生活的伊始。
博伊尔将“不重要的东西”分为三类,根据类别的升级,舍弃难度级别依次提升。第一类为垃圾类,所谓需要彻底扔掉的不用的东西,如过期的化妆品、旧款电子设备、重复的东西;第二类为多余物品类,不喜欢也不需要的物品,其中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礼物;第三类则为非必须用品,包括了一些公认为美好的事物,比如一部分书。

对于第一类物品,需要的是决绝,格式化掉旧手机然后送回收、退掉买重的衣服也许可以做到,而对于姑娘而言,一大堆用到一半的眉粉、眼影,不好用的洗发水、过敏的粉底、不好闻的香水却成为了美好生活的大拦路虎,每当小手伸向它们,想起当年为之花过的重金,便犹豫了起来,一来二去,家里便成了垃圾桶。在读完《极简生活》后,我丢了一些瓶瓶罐罐,感觉逼仄的卫生间似乎腾出了呼吸的空间。
对于第二类物品,最纠结的则是人情:那个娃娃有些丑,但曾经是童年的玩伴,那个精致而无用的小玩意,需要小心轻放还特占地儿,但却是曾祖辈的遗赠,需要小心守护;然而,我们现今的生活,终于以这样的形式败给了过去。正如博伊尔在书中所归总的:“那些曾经有用、曾经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并不代表永远都有用”,或改造弥新,或狠心舍弃,才能让简单生活继续前行。
对于第三类物品,则是我的软肋。作为嗜书如命的人,每年近200本的阅读量,虽然近几年自选书目以电子版本为主,但对于有些类别,诸如艺术类、大部头等只能诉诸纸本的书籍,却依然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填充了整个家的空间,原本就不大的房间,终于连墙角都摞起了书堆;在新房装修的时候,z先生贴心地为我留了一面墙的书橱,然而如果要把自己家里散落在5个书橱里的几千册“藏书”悉数归存,空间是否足够、运输成本暂不计算,光是数量与整理,便足以令人崩溃。而纵观这些书册,其中当然也有珍贵的整套藏书、限量签名本或是极为珍视与热爱一遍遍重读的那些书,然而其中的大多数,不过是陪我走过一段,不会重读,甚至只是买书如山倒时的冲动所为,不会再有拆开塑封玻璃纸的二次冲动。曾经在旧书网与咸鱼努力卖过它们,也曾经成功卖出过一些,但一切终究是太注重天时地利人和,消灭的效率远赶不上囤积的速度。书本身是美好的事物,亦代表了某种可能,因为心中对于再次打开它们获得滋养的期待,告别美好的事物,本身太过痛苦,尽管我心里深知,这种如若神迹的可能性,不过无限趋近于零。
占有总比告别容易太多,但占有多了,不加择选,便成了囤积,不重要的东西积累得多了,便把生活本身变得复杂,甚至经营成了毫无重点的不重要本体。感谢人生时有可以重新开始的机会,舍弃那些物品,告别执念,才可能收获简单的小确幸。
作者: [美] 艾琳·博伊尔 / Erin Boyle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Simple Matters:Living with Less and Ending Up with More
译者: 熊亭玉 


    关注 空房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