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伟大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历史上伟大母亲的故事
今天母亲节,小编在这里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已经成为一个公众必过的节日。你是否了解过历史上伟大母亲的故事?今天请随小编一起阅读一下吧。
孟母三迁

孟母是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贤德女性。相信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了!说的是孟母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妨碍孩子正常的思想形成而不断换居住环境搬迁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当时的“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孔母授学

历史上关于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鲜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每个成功的历史人物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孔子的外公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外公的直接传授,使孔母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子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孔母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子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陶母责子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对待老百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因此世人都很敬重他。陶侃年纪轻时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用一坛干鱼送给母亲。母亲对使者问:“这坛干鱼是哪里来的?”使者回答说:“是官府所有的。”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干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是贪图财利,而且增加我内心的忧虑啊。
本故事是说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 ,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是母亲教育有方。


画荻教子

欧母欧阳修之母郑氏,四大贤母之一,含义为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欧阳修《泷冈阡表》。后因以"欧母"为称颂贤母之词。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今天小编带大家欣赏到这,下期我们将给大家带来更为有趣文章故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拾叶轩”

每天和大家一起品茶论道,畅聊古今。


    关注 拾叶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