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热家庭这口锅任谁也跑不了 热锅上的家庭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它或许会给你全新的、很人价值的参考...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不少家庭又开始焦灼起来,我的咨询室就会接到不少朋友、同行甚至是医生介绍过来的咨询个案,而案主大多是正在求学时期的孩子,尤其是中学时代的孩子,他们或者是离不开游戏的,或者是不愿意上学的,甚至有的直接就有了情绪性、躯体性症状,比如抑郁、焦虑,父母们总是急切地想把孩子交给咨询师——“救救我的孩子”。

这个烫手山芋可不好接,因为在家庭关系里焦灼着的孩子,常常是很难挣脱的,于是他们就会“很聪明”地发展出一些问题来对抗,当然,所有的人都未必会发现这种内在联系,因为表面的痛苦来得太直接太强烈。而且,我们的习惯、也擅长或者是喜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希望直达病灶、一针见效。

可惜的是,家庭是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在这个系统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可是反过来即使是再弱的角色,也会牵动其他人脆弱的神经,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上学而痛苦地跳脚了。

在系统里产生的问题,回到系统里去解决,会更加有效。只不过,我们常常要费很多的工夫才能说服父母相信,在孩子的问题上,也有他们的一份重要“贡献”,整个家庭里其实没有什么“病人”,只有关系困境。当父母愿意尝试着和孩子一起来到咨询室,再加上家庭治疗师,这个新的系统就产生了,我们会在一起开局崭新的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游戏——我的系统治疗督导师班同窗李松蔚博士把这个好玩的家庭游戏称为“一场没有法官的狼人杀”游戏。我挺喜欢这个比喻的,每次去上海、北京进行家庭治疗或者系统治疗督导培训,同学和老师就会在课歇的晚上杀个不亦乐乎——据说是训练治疗师良好系统动力感的好工具。

家庭为了减轻心理咨询师对他们生活的侵犯——是的,这种侵入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总是要去挑战他们现成的是非观念、因果观念——家庭总是会不知不觉地将咨询师拖进他们的系统中。如此一来,家庭的“拉力”再加上咨询师的“推力”,就会化学反应产生一股极为特殊的张力。家庭治疗师一旦被拖入系统,就可能成为李松蔚老师描述的没有身份或者身份不明的狼人杀玩家,既不是法官也不是巫师,和个体治疗特别是精神分析师那种充满神秘权威感不一样的东西会荡然无存,你别指望一开始每一个人都会喜欢你,你得重新学会一样新的本事——多边结盟,你一会儿和家庭里这一位拉拉帮,一会儿跟家庭里另一位结结派,为的就是打下坚实的关系基础,为之后对任何一位可能的“冒犯”埋好关系伏笔。

家庭治疗师必须是搞关系的高手,否则在一个已经凝固僵化的旧系统里,一卷进去怎么被消融地都不清楚。卡尔·惠特克(Carl A. Whitaker)显然是这样的一个深谙系统的关系高手,他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运用家庭治疗理念进行他的心理治疗,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而他还有一个好学生兼好同事奥古斯都·纳皮尔(Augustus Y. Napier),1938年生于美国乔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之后一直在亚特兰大负责家庭治疗工作。

家庭治疗师总是面对复杂纠缠的家庭系统,而他们通常也是一个很好的家庭故事陈述者,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们总是要将咨询互动进行复盘描述,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展现家庭模式和症结的动力十足的互动,相较于精神分析师注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潜意识,家庭治疗师更关心实实在在发生在眼前的家庭成员间的言来语往、眉来眼去。这本《热锅上的家庭》就是在卡尔·惠特克和奥古斯都·纳皮尔合作的家庭治疗案例中精选整合出来的,以逐字逐句对话形式呈现的对布莱斯家庭的治疗故事,所以这本书精彩的不像一本专业书,而像是一本家庭成长小说。事实上,语言生动、浅显地连非心理专业读者,也可以读的津津有味。

作者以现在进行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了解前来接受治疗的家庭都自有其结构、情绪气氛和常规,这些都是经过好几年的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对每一个家庭而言都非常有意义,但也是非常痛苦的包袱。也进一步呈现出咨询师针对一个家庭系统开展工作远比只面对某一个被家庭认定为“病人”的对象工作要更有意义。

全书精彩生动、毫无晦涩的语言——就如同一个优秀家庭治疗的特质一样,要想帮助到家庭,就必须用不同家庭的语言系统去工作,拥有天才般的对话技巧——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替的方式,解说了布莱斯家的家庭治疗进行的全部过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读者也可以更彻底地了解到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不但与父母兄弟姐妹有关,也与其家庭成员个人的背后所隐藏的人际关系有关。

作者通过描述几次重要的家庭治疗全景,将孩子和父母的冲突、夫妻之间的婚姻困境以及父亲与原生家庭的矛盾等一系列重要家庭图景,一一展现一个家庭由四分五裂,求助家庭治疗师,转而慢慢学会相亲相爱的过程;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也带着读者揭开家庭治疗的面纱,一窥家庭中存在已久的秘密、动力和三角关系。
本书许多关于家庭、婚姻、亲子关系的语句令人深思、给人启发:
精彩语句
#婚姻# 许多人都抱着一个美好的梦想而结婚,以为婚姻能使我们得到呵护理解,可以使生活更容易更安全。刚开始时的确如此,但不久最初的热情会被很多因素所冷却。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夫妻双方在依赖的关系中,会为逐渐失去自我认同感到恐惧。如果两人都能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问题也许能解决。

#婚姻# 在一段婚姻中,夫妻两往往会因过分依赖对方而丧失自我,他们对这种状况感到恐惧。其实,他们是可以克服这种依赖感的,对婚姻也不会造成多大威胁。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常会寻找一个替代品来取代依赖感,丈夫常常是工作,而妻子则是子女。

#婚姻# 虽然研究指出,晚婚的夫妻维持长久婚姻的机会较大,但年龄可不是唯一的变项。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结婚时两个人是否都已经历过一番心理空间的磨练;在这段历程中他们独自与生命格斗,四无依傍只有靠自己,并且发现自己可以战胜孤独的恐惧。

#与子女相处# 你应该摸索着在旧系统中做些变化,以前是父母控制子女,现在应该试着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在新系统中你和她之间将更会是人对人的关系。最好的情况是成为她可以咨询的对象,使她乐于接近你。

#与子女相处# 善于表现父母人性的一面。一般父母只提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但却不谈自己,不谈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想和长大成人的孩子有更人性化的关系,就该开始尝试将自我更充分地表露出来,而不再做只是好像掌握着所有正确答案的训导员。

#与子女相处# 大人的力量不是靠厉声严斥来表现的。他们可以一种人性化和灵活的方式来表达。做父母的若能如此,则家庭中的权力或许可能民主分配,也就是说孩子可以适时承担一些责任。

#家庭# 20 世纪50 年代,一群人类学家、沟通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在不断观察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期似乎与其父母的婚姻冲突息息相关。一旦父母争吵激烈起来,子女就会发病,把生病当作维持家庭稳定的灭火器。

#家庭# 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家庭,例如别人口中“完美”的姐姐或哥哥,可能是一个非常紧张和不安的人;一个酗酒者的太太,可能是一个非常脆弱沮丧、苦苦撑持“贤惠”皮囊的人。一旦和这些家人接触,就会不禁惊讶:“天呐,这家里每一个人都有病!”—

#家庭# 很多困扰往往是一家人共同酝酿出来的。家庭犹如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家人之间的作用力此消彼长,每个人都在使劲,每个人都有份。

#与家人相处# 争吵最宝贵的价值或许在于和解时的亲密感。说来也奇怪,人们常常只有把别人气得痛苦哀号后,才会允许自己表现出关怀。人和人攻击与和解的过程非常神秘,但是这种循环确实在人类中由来以久而且威力强大。

#与家人相处# 在怒气累积到口不择言倾泄而出时,会让所有当事人都非常害怕,因为不确定争吵之后是不是有和解的保证。对质可能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使关系完全破裂,另外则是重新开始互相关怀,二者如何平衡大多取决于家庭成员的集体潜意识。

#与家人相处# 家庭应该发展出一个新的语言系统。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应该学习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偏激地攻击别人。例如厨房里需要帮忙的母亲不该对女儿说:“你只会偷懒!”她应该说:“我在厨房里感觉好烦好难过,你可以帮我吗?”

家庭研习社        读书会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大部份的人也赞成家是避风港,相信家人之间多是深深相系。但为何对于这些世上最亲近无隙的家人总有着一些些隐晦不明的心情?为什么最亲近的人往往成为伤害最深的人?这是布莱斯家人的困惑,但也可能是每个人心中一再出现的问题。

3月2日「我们心理」将开启《热锅上的家庭》读书会(线下),采用研讨、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由有经验的治疗师带领一起阅读,既可以获得一次深入体验家庭治疗的经验,又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处于危机中的家庭的挣扎和自救,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家庭成员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家庭中所发生的事情,也促进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家庭中更好的爱自己。
热锅上的家庭(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研读会(7周)
(1)3月2日,第1-3章 
(2)3月9日,第4-6章
(3)3月16日,第7-9章
(4)3月23日,第10-12章
(5)3月30日,第13-15章
(6)4月13日,第16-18章
(7)4月20日,第19-21章
读书会入组事宜详见附文:家庭研习社读书小组招募(杭州·周五·第二轮)


    关注 心谜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