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子看扬·范·艾克对前拉斐尔派的影响

 

此画派兴起于学院艺术派为主导的时期,题材不是沉重的歷史事件就是琐碎的装饰画。...



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展览“镜像映射: 扬·范·艾克与前拉斐尔派”(Reflections: Van Eyck and the Pre-Raphaelites)揭示了扬·范·艾克对于前拉斐尔派的影响,特别能从他代表性的画作《阿诺菲尼的婚礼》(Arnolfini Portrait)观察出来。

扬·范·艾克《阿诺菲尼的婚礼》,1434。图/取自Wikipedia。


他们之间的联繫,在大部分的画作中并不十分明显,而《阿诺菲尼的婚礼》起到了显着的证据,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揭示。从这一点出发,以兄弟会为背景,展览找到了切入点:在《阿诺菲尼的婚礼》中最突出的是,以弧形的镜子为主题,通过令人眩晕的视觉手法,反射出没有呈现的宾客。这个结果毫无疑问赞同了扬·范·艾克的风格。

前拉斐尔派最初由叁名年轻的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约翰·艾佛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发起。此画派兴起于学院艺术派为主导的时期,题材不是沉重的歷史事件就是琐碎的装饰画。所以《阿诺菲尼的婚礼》的风格对当时画坛宛如天外来客一般。这幅画展现出前拉斐尔派拒绝了传统学院派,力求描绘类比自然的状态。也意图把复杂的象徵手法和直接的写实手法做对比。这样的象徵手法可能更倾向于地方性的尼德兰绘画。这也是艺术史学家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致力研究的方向。
威廉·霍尔曼·亨特《夏洛特夫人》,1905。图/取自Wikipedia。


《阿诺菲尼的婚礼》是展览中最核心的画作。第二幅画作受到当时其他传入英国的尼德兰画作的影响。一幅由扬·范·艾克和他的兄弟创作的缩小版本的根特祭坛画(Ghent altarpiece,现存最早的带有签名的尼德兰绘画作品)复制品,大约1819年在伦敦展出支撑了这一点。以此为出发点,凸面镜成为主导。在威廉·霍尔曼·亨特的画作《夏洛特夫人》(The Lady of Shalott)中,相对于《阿诺菲尼的婚礼》中的镜子,镜子设计得更为直观。绘制了耶稣受难的精巧的景象,放射状的圆环形成了光环。爱德华·伯恩-琼斯,一位和前拉斐尔画派有关联的英国艺术家和设计师,称赞《阿诺菲尼的婚礼》是世界最佳作品。

对于但丁·加百利·罗塞蒂来说,和扬·范·艾克的关联变得缺乏可信性,因为他拥有24面镜子,其中9枚是凸面镜。一个在他家裡的实验表明凸面镜应用的可能是更多元审美运动的体现而不是仅仅是前拉斐尔派的影响。两幅用写意笔法和忧郁色调的画作似乎很适合展出,它们的背景中拥有的圆形镜子。马克·格特勒(Mark Gertler)的画作《有着自画像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Self Portrait)也受到部分来自扬·范·艾克的影响。

对于一档规模适中的展览来说,探索的主题是十分密集的。通过画作的比较来证明扬·范·艾克的影响力,揭示了两个不同的艺术运动之间的复杂关係。但是对于学术来说,理论分析仍然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艺术的歷史性,对于那些缺乏目录和音讯指南説明的偶然参观者来说,仍然是一件困扰的事情。

作者:刘星宇


    关注 艺术中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