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背景下的铜——18主题投资

 

把研究报告读薄...



会议完毕,谈市场。

看灾难很容易,墨菲定律,而做空速度快,但靠下跌发财,难,真正的机会,是判断什么品种涨。

即时战略游戏里有一种策略是:消耗。

不进攻,屯兵屯资源,对手打光所有资源,一次出兵,对手会自然内乱,被杀得外焦里嫩。

原理是永远不输。投了一笔钱,要立足在即使发挥不出色,不亏大钱不伤元气。

专注稳健增值,输少赢多的机会。

资源性的公司和品种,期货与股票是不分家的,归入周期类,企业的收益弹性大,三年赚完,可以饿三五年,大起大落。

作为期货品种也是同理,牛市走完,片甲不留横盘三年。

研究大类资源的问题,需要在每个时期,抓住最重要的几个逻辑,比如在18年,能够找到几条线:

1、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2、物价传导

3、真实需求

4、金融投机供应



供给侧在18年的主题是深化,也就是不放松,维持战果。

供给侧一开始推出,对研究员来讲是降低了分析难度,因为能够提前半年预估上市公司业绩,提前三个月预知资源的期货价格中值,虽然无法精确,但大致知道围绕什么价位波动。

凡是混迹在一线市场的投资者,稍加了解就会懂,一个品种有自己的特定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决定了一个品种的研究重点,作为铜来讲:

铜矿与产业链上能生产出来使用的铜,并非一回事,经济学上的常识,开采出产品,中间有大量成本,有规模门槛,技术门槛,开采铜并不是煮碗面那么简单。

铜矿在全世界的分布,可能有隐藏,但大规模的开采机械与企业,非常透明,技术要求极高,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全部体现在报告里。

铜的开采没有技术捷径,铜的再生循环也同样尚未有科技革命,开采周期非常容易预测,意味着每个时间,铜的供应最高值,是很容易预测。

我们只是想说一件事:

铜的生产供应,报告里的数字,很难有巨大变化。

铜的供应,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生产端有疑问,是投机囤货导致突然释放供应,生产端的铜,基本是无悬念的。



1、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上文的前提非常重要,生产供应总量容易估算,它决定了供给侧改革对于铜的影响:

淘汰落后产能,铜工业初步实现了绿色清洁生产,是供给侧改革对中国铜产业的意义所在。

规律在于,环保法规限制,高污染不计效益的便宜货就无法大批量生产了,因为环保本身就是生产成本;

符合标准的产能,公开数据多少,是可以计量的,因为门槛高,所以不出错;

新增产能?很遗憾,投产周期太长,没有科技革命,因为短期急剧增加生产的可能性是零。

所以供给侧改革,只要环保法一出,精准减少了生产供应,数字不出差错。

之后的实业需求,不用行政规划,市场的货就那么多,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但生产门槛卡死了低价货。低价货要参与竞争也可以,前提是环保成本,环保这个词在商业上的意义就是成本增加,内涵就是政府治理环境的成本,摊到企业端,大部分是民企低端产能与废旧回收。

减少生产供应的判断是简单,但不出差错的判断,需要对行业规律进行准确总结。

生产供应端,总量必定减少。

17年开始减少,由于新设备投产周期长达两年以上,铜的生产一般可以预估三年,反证18年,必定延续。



2、物价传导

常识:一个品种只要能有价钱,它就和一碗拉面,没有本质区别。

在上文谈及生产供应减少后,我们建立一个假设:

假设总量不变,需求不变,则价格维持不变。

以上观念,缺乏基本素养。

假设总量不变,需求不变,价格上涨,上涨幅度约等于真实通胀。

小龙虾和铜,一样会涨价的,信用货币特征。

只要我们构建一个模型就能大致清楚,铜和拉面没区别。

在假设条件下,确定一个基准价格后,它一定随着物价上涨,同步上涨。

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大环境上,信用货币的通货膨胀特征,影响每个行业。

铜在十年前走出一轮超级牛市与超级熊市,造就无数财富奇迹,大致的价位是80000-20000。如果我们承认,时间足够长,市场会在反复投机炒作后,自发寻找出基准价格的话,我们能够用2014年,疯狂投机五年后的价格作为基准:

(45000+35000)/2=40000

按照通胀率10%计算,五年后的2019年,约等于64500元/吨,目前的上海铜期货合约,价位大致是53000。

在货币超发方面,18年年初的口径,倒是给了些许操作来回波段的机会,尤其在年初的货币政策迷茫期,铜价与钢材价格,都是具备大波段交易机会的。

近期的货币严控,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三五个月后会见分晓。

在操作全局占据优势的观点,通常讲明白是极为清晰简单的,不用高深的数字。

可以清楚一件事:以40000为基准价,在上述假设下,没有外力,铜价的整体趋势,会涨。

铜业股票的业绩,要涨,跟上通货膨胀,期货价格,重心往上走。

除非修改基准价格。



3、真实需求

所有研究者,写报告,投注铜股票,铜期货,都是在围绕需求这一点。

生产供应,物价传导,决定了宏观上,铜的价钱波动,就靠需求,铜业股票涨多高多稳,看需求能不能有奇迹。

基本面研究都基本研究透彻了,生产与需求,在实业端,价格是均衡合理的,增速都在3%左右,无论把报告写成100页或者1页,最后结论都一样:

生产与需求,国内与海外合并折算,实业是均衡的,增速都是3%,打平。

按照中国的数字:电力建设占消费总量的50%,空调制冷行业占15%,交通运输行业约占10%,8%是建筑,剩余零散分布。

所以价格波动的关键就在于变量了:

新能源汽车炒作;

消费升级驱动;

一带一路产品出口带动产能。

真正影响价格变化的只有这三大要素,其中以新能源汽车最为容易炒作:

在新能源产业链里,铜期货与股票,一般滞后于新能源题材,负责补涨,尤其严重滞后于锂电池概念,概念做头部,铜类股票开始补涨,需求驱动,节奏简单清晰。

除此之外的需求变化,个人把它总结成两个要素:

国策刺激国内需求,滞后;

制造业升级的突发,与行业同步,但难以同时发现;

在需求端,投资铜行业股票与期货,主要专注在新产业拉动。

从趋势来解释,需求侧是提供了超预期牛市的机会,同时叠加波动风险,容易产生中短线高位,因此炒需求,立足炒牛市的超额收益。

在需求端,铜是最缺乏秘密,也最稳健的金属品种。



4、金融投机供应

何谓投机?

一个阶段内,总博弈结果为负数的,基本是投机,如炒作妖股,没有贬义,中性。

例如囤积铜,不流通,然后制造短缺的市场效应,之后价格拉升,同时期货市场做空,抛出现货,打压价格。

从结果看,一群人的博弈,一定导致价格重心下移,扣除交易成本,总收益负数,但有少数人,赚了大钱。

此为典型投机。

如果眼光放在国内,有没有类似囤货的可能性?有没有骗局的可能性?

目前有,并且目前存在会在一个大箱体里先震荡,来消化会议政策精神。

之后要涨一遍,再来往下跌,戳破。

从各种基本面的情况来观察,铜融资的泡沫被大面积挤压,铜价由于过去五年的平淡走势,难以跑赢社会真实的融资成本,加之融资属性被打压,真正大规模囤货需求,消失殆尽。

于是在生产供应误差小的前提下,假设有囤货投机需求,先会刺激价格拉升,反而是怕涨太多。

而不是担忧囤货的抛出,因为过去数年,囤货的基本都死了,消灭了投机需求,至少它要先涨,才能炒作后下跌。



18年的投资,依然专注于传统,专注于解读菜市场大妈大爷能够明白的结论。

当我们把:总量、时间、宏观大众行为,三要素依次挑选出来后,将会得到许多清晰的结论,保证我们不输,至少不大亏。

然后自然就赢了,因为我们处于一个正和市场中,能够有恰当而高效的投资行为,睡得香。

资源是值得关注的大板块,铜只是一个启发,无论期货或者对应的股票。

老罗


    关注 老罗侃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