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超级“网红”就仅仅是个普通的茶杯?

 

天呐!连宋徽宗都爱不释手~...



千年前的宋代,建盏被誉为茶器之王,元代中期以后,渐渐被历史的尘土掩埋,陷入沉寂。近十年来,福建南平匠人重拾神技,让中国黑瓷文化再次复兴。快手上有这样一群匠人,他们记录了这些古老的手艺,将这诞生于土火交融的艺术,重现人间。

手上这个精致的小碗就是建盏。

建窑建盏,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宋时是皇室御用茶具。这诞生与土火交融的艺术,在宋代,用其饮茶是品味更是身份的象征。建盏是中国黑瓷代表,也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盏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变幻莫测的斑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曜变、兔毫、油滴……在1300多度高温下自然形成的斑纹,总能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欣喜,令人沉迷。


可惜的是,自元代中期以后,建盏逐渐被历史的尘土掩埋,一度陷入沉寂。至美的曜变盏也仅留存三只半,三只在日本,半只残片在杭州。近十年来,福建南平匠人重拾神技,中国黑瓷文化再次复兴。

建盏的制作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闽北是建窑的诞生地,这里特有的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是制作建盏的绝佳材料。建盏制作工艺繁杂,失败率极高。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流程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分马虎。


拉坯:匠人用双手将泥拉成器坯,整个过程要成竹在胸,一气呵成,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

坯土多少,转速快慢,指尖力度,每个因素都至关重要。匠人们的双手与泥坯博弈后,制作出的每一只盏不能相似只能相同。
上釉:匠人们手持盏底浸釉,盏内上全釉,盏外上半釉,釉水浓度要一致,手腕回旋,是为了让每一个细部的釉薄厚一致。




制盏匠人即便眼前千万嘈杂,手上的速度与节奏仍需平稳如初。


入龙窑烧制:建盏都用正烧,将烧制的盏放入匣钵,再放入龙窑进行烧制。历时四天三夜,在窑内 1300℃ 的高温中,通过火的艺术,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整个过程考验的是匠人的经验技巧,更主要的是看窑内的氛围的造化。


建盏最终呈现的花纹是人工无法控制的,奇妙的花纹是釉水受窑温变化自然形成。盏一旦入窑,人工再也无法干涉窑内斑纹与釉面的形成,每次开窑,也都是建盏匠人们满怀希望的时刻,不知道开窑的一刻会收获怎样的成品。


想烧成一件完美作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废品和次品,匠人们只能忍痛砸掉大量次品,避免次品流通入市。这是建盏匠人自觉的职业操守。

建盏烧制,是在追求不变中的变,在窑火中去捕捉最佳的影像,追寻神变。尽管其胎土、釉料、制作工艺不变,但匠人制作出来的器具外观却千变万化。

数百年来,“建盏”的恢复和研究,一直为陶瓷界所关注、研究者所追求。更有无数的建盏匠人不断尝试着去制作更好的精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换来一件佳作,匠人们不懈的努力只为匠心传承。

在快手上,聚集着很多这样非遗传承的匠人们,是他们的执着与坚守,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化遗产。那些精湛的技艺能够传承千百年流芳百世,不仅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为之骄傲,更让世人赞叹。每一件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精湛技艺的背后那些蕴含着的对技艺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

快手作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记录平台,更是承载着弘扬中国文化,促进非遗传承的历史使命。传承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不光要接受新鲜事物,也要保护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要让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遗失在时光里。


    关注 快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