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真假三文鱼:“明不明白”比“好不好吃”更重要

 

中国自古就流传一句话“民以食为天”,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全球人民见识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关于吃...



中国自古就流传一句话“民以食为天”,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全球人民见识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关于吃那可是老板姓们滋滋乐道的话题,最近围绕“淡水三文鱼”的辩论很是热烈,媒体、专家纷纷站出来发言,可对于普通食客而言,究竟该听从何方意见呢?

“三文鱼”是什么?

三文鱼因色泽诱人、口感细腻、富含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而风靡全球,近几年也受到国内消费者喜爱。提到三文鱼,人们自然会想到它是一种海水鱼。但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现在我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来自青藏高原。随即有部分网友质疑,青藏养殖的并非三文鱼,而是虹鳟,虹鳟肉含有寄生虫不能生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可以放心吃三文鱼吗?市面上名目繁多的“三文鱼”该如何辨别?

三文鱼属“舶来品”,在我国,“三文鱼”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概念更模糊、更广泛。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正如国人目前餐桌上吃的金枪鱼,包括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鲣鱼等都叫金枪鱼。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照此说法,国内把虹鳟鱼也算作三文鱼,但专家表示,也只是在我国有这种说法。事实上,没有真正的权威机构做出这样的分类或定义。

野生三文鱼生长速度慢,且价格昂贵,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目前,在全球各地餐桌的三文鱼基本都是养殖三文鱼。养殖主产国除挪威(北欧)与智利(拉丁美洲)外,新西兰、加拿大、芬兰、美国阿拉斯加都是主要养殖三文鱼国家。



据了解,中国市面上常见的三文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进口高档三文鱼,另外一类就是国产三文鱼。近年来进口三文鱼的价格一直在走高,而国内养殖的虹鳟鱼价格会低廉很多,因此迅速在国内市场铺开。

养殖的“三文鱼”可以生吃吗?

其实无论是野生三文鱼还是养殖三文鱼,都有寄生虫风险。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是否安全可控。

据了解,针对鱼类生吃,加拿大BC省有关生食水产品的规定如下:对于野生捕捞的水产品除金枪鱼和贝类之外的游泳性鱼类(不包括鱼卵),对于生食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处理,以避免寄生虫对人的危害。对于养殖的鱼类,如果养殖鱼是使用小鱼投喂,也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生食。因为小鱼饵料会带来寄生虫给所养殖的鱼类。对使用人工饲料的养殖鱼类不用冷冻处理。因为饲料加工时经过高温过程,已杀死了所有寄生虫,不会对养殖鱼类带来寄生虫。

众所周知日本是对于生吃鱼类十分热衷的国家,尽管日本民众对生食三文鱼并未心存芥蒂,不过日本异尖线虫病的发生率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着实不低。欧美政府机构也并不赞成民众直接生食新鲜鱼肉,一般建议加热到63℃以上,以免感染寄生虫。

野生海产鱼类(比如野生三文鱼)的寄生虫比较多,以异尖线虫最常见。不过海水寄生虫无法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因此主要是引起腹痛腹泻,只有极个别情况有消化道穿孔。相比而言,养殖三文鱼的寄生虫可能会少一些,这主要得益于渔药的使用。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有时也会被用来做刺身,但风险大于三文鱼,这是因为淡水鱼中的寄生虫可以在人体内生存,其中最常见的是肝吸虫。如果担心寄生虫,可以将鱼在-20度冷冻至少1天,寄生虫可以被冻死。但是对于虹鳟鱼,钟凯不建议生吃,他表示烹调熟透后再吃则完全没有问题。

医生也同时建议,任何鱼类都应当烹饪煮熟后食用。生吃不可避免会有细菌和寄生虫,生吃三文鱼不是最佳方案。生吃时海鲜中的硫胺素酶能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此外,适度加热不仅不会使三文鱼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受到破坏,反而更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虽然青海养殖的是虹鳟,生吃有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是好鱼,也不是说它不能吃。虹鳟适合大多数的烹饪方式(生吃除外),它有着鲑鱼特有的风味,脂肪含量又较高,口感细腻肉质有嚼劲,特别适合煎烤,所以只要充分做熟完全可以放心吃。

对于虹鳟鱼的营养价值,虹鳟和三文鱼所含的DHA并没有很大差异。从食物多样性考虑,虹鳟帮助我们获得营养也是有好处的。在此温馨建议,消费者购买三文鱼尽量去正规的超市、市场等渠道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去不知名的小店,特别是一些价格低到离谱的网红刺身店,从而避免买到没有保障的三文鱼。



如何做到明白消费?

三文鱼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之所以成为“网红”,与其海产品的身份标签有着很大关系。很多人认可三文鱼、消费三文鱼,主要奔着“海产品”这三个字而去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可能不在乎来自哪里,只在乎味道如何。消费者有明白消费的权利,只有尊重这一权利,“淡水三文鱼”的市场之路才具有正当性。可是在市场上,又有哪一个商家把“淡水三文鱼”的真相告诉消费者了?

农产品的明白消费权,一直是个大问题,也是很多市场矛盾的根源。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消费者只要看一下标签,就可以知道商品来自哪里,主要成分是什么。可这在农产品身上,明白消费有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果说过去解决这个问题有着很多掣肘的话,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有技术已给明白消费创造了条件。只要给农产品制作一个标签,消费者掏出手机扫描一下就可以知道前世今生,就能明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部信息。

这属于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内容。农业部在《“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按照“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拓宽追溯信息平台应用。现在的问题,可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更有可能是利益问题。正如“淡水三文鱼”,如果可以扫描标签,明明白白消费,那只是消费选择的问题。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最怕在利益裹挟下,不愿意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故意打“擦边球”,把消费者当“糊涂蛋”。

因此,真假三文鱼的要害并非“好不好吃”,而在于能不能做到明白消费。

欢迎留言区留言!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原创 | 顾此失彼,顺风车的漏洞如何填得满?

十年前就买房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年少看不起刘姥姥,看懂已是中年人

原创 | 别放弃,你的梦想就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事情

电话:18938261639
邮箱:sjrwzz@163.com


    关注 世纪人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