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丨石狮:1400多年前的荒蛮之地,今日竟是这副模样?

 

CCTV-108月15日 21:53即将播出《中国影像方志·石狮》石狮坐等你来~《中国影像方志·石狮》“ 1...

CCTV-10

8月15日 21:53

即将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石狮》

石狮坐等你来~

《中国影像方志·石狮》


1974年夏,一艘沉没在泉州后渚港的古代商用木帆船被发掘出来,这是中国古代科技史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沉船为泉州制造,时间为公元13世纪。这次考古发现,证实了被西方人称为“刺桐”的东方海港,正是中国的泉州。

就是这条沉船,揭开了一段辉煌的过往,揭开了石狮地区背后的故事。令人惊讶的是,辉煌的石狮地区,竟发源自一个小凉亭。



承载历史的沉船
一座石狮亭成为了他们的家


1400多年前,盐商在驿道途中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集资建造了一座供来往商贩歇脚祈福的观音亭,因亭前立了一对小石狮子,所以这座小凉亭又被叫作“石狮亭”。
石狮


那么,人们是怎么聚集到石狮亭附近的区域并安家立业的呢?

西汉时期,因闽越之地经常发生叛乱,为彻底除去后患,汉武帝下诏,将闽地的土著民众强制迁移到江淮地区,然后迁徙黄河、洛水流域的百姓来填充这片区域的空白。

每当叛乱发生之时,朝廷还会派出大批军队前来平乱。军事行动结束后,这些来自内地的军士便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根。就这样,石狮亭地区的人口数目逐渐壮大起来。

人口增长了,石狮地区的人民是如何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呢?
耕地少怎么办?

可以向海洋文明转变
与中原相比,石狮耕地稀少,土地贫瘠,为了打破无地可耕的局面,来自内地的移民,舍农从渔,弃车登舟,从面对平畴千里的农田,到出入波涛万丈的大海,开始了从农民到渔民的蜕变,开始了从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转变。
渔民出海


面临沧海作桑田,他们以农民的勤劳坚韧耕牧大海,他们以渔民的勇敢敏锐搏击风浪,当年的异乡人很快就变成了石狮新的主人。世界闻名的航海家林銮就是其中之一。

林銮,唐朝泉州人。早年他的祖辈就有开辟台湾航线、南洋航线的丰功伟绩,到唐朝开元年间,林銮家族的船队已经十分庞大,日夜往返于泉州和南洋诸岛之间,带动了这里的海上贸易,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十分繁荣。

航海世家
而为了保证航海安全,林銮用二十年的时间,斥巨资修建了七座灯塔,并修建了一座码头,这座码头由长石纵横筑砌而成,十分坚固。至今,主要工程还留存在海边,被后人叫做“林銮渡”。
林銮渡看起来的确很坚固


昔日的石狮地区,已是如此的辉煌,今天的它,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1400多年前的荒蛮之地,摇身一变,如今成为承载了69.1万人口的县级市;16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汉族、回族、满族、畲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存;昔日驿道上的一座小小凉亭,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石狮市的发展有目共睹
我国加入WTO后,石狮市也抓住机遇,曾经靠海吃饭的石狮人民,如今不再单纯倚靠传统的渔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服装业、海运业、现代信息产业、电子商务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
石狮的魅力
来自于它的年轻美丽
也来自于它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石狮
蹲守千年,气吞万里
石狮
面朝大海,四季花开
-方志档案-

石狮市的水井,有一个特色:一半
井口在墙里,一半在墙外。墙里的住家和墙外的行人,可以共享一口甘甜的井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从菲律宾回国的村民陈增沛,在家里打了一眼井,发现这口井井水甘甜。地处海滨,这里的井水普遍咸涩,一眼甜水井弥足珍贵。

陈增沛立即重建了院墙,使院墙的内外各有一半井口,以方便邻居和路人随时挑水饮水。村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井,
被大家称作“半边井”。


中国影像方志

《石狮篇》

播出时间:8月15日 21:53
监制/闫东  主编/刘铭  黄丽君

编辑/田楚韵 顾莹 韩瑆玥(实习)


    关注 央视科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