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拼流量,更不靠绯闻搏上位的王珞丹

 

女神...





说起娱乐圈里特立独行的女演员。

八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珞丹



她洒脱随性,追求自由,总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次,王珞丹不做演员,首次担任制片人,跨界到了严肃的建筑行业。

目前豆瓣8.1,评分还不错。



这是一档短视频节目。

王珞丹对话多位建筑师,看建筑,聊人生。

嘉宾有像咱们熟知的潘石屹、马寅,也有很多“隐形”大佬。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王珞丹作为一位明星,做出这种尝试,真挺难得的。

毕竟,跨出自己的安全区域,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其实,这个节目早在三年前她就有想过。

直到今年,她不顾朋友、家人、同事反对,还是毅然决然的做了。

人生是条单行道,理想是挫败后依然坚持的美好,是无需全世界理解的放肆。

或许,她是想回望出发时年少的模样吧。



2004年,王珞丹因出演《蝴蝶飞飞》,得以进入娱乐圈。

之后,06年的一部《奋斗》火爆全国,让观众记住了“米莱”的名字。

她敢爱敢恨,充满热情。



对朋友,不管是富的、穷的、对自己好的或是伤害过自己的,她全都一视同仁施以援手。

这真的不止是善良,简直堪称伟大了!



虽然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总是背负着“米莱”的标签,但王珞丹的脚步从未停过。

她不断挑战各种类型,从小荧屏到大银幕——

《我的青春谁做主》里,她是倔强任性,向往闯荡世界的钱小样。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她又上演了一出菜鸟的逆袭。



《急诊科医生》中,她是冷静干练的女医生。



而《后会无期》里,她又化身最文艺的神秘风尘女子苏米。

那一回眸,黑衣长发,眼神中透露出无限伤痕和故事。

她的身上散发着慵懒的性感。



换一个角色,换一个人。

不同的角色被她赋予了特殊的色彩。

作为演员,王珞丹总是试图做到极致,追求最完美的成果。



自出道以来,王珞丹一直保持着“低产高质”的水准。

她不是接不到戏,而是在不停的观望。

导演赵宝刚曾劝她,“丫头,别等了,今年的剧本差不多这样了,赶快选一个拍起来。”

可她偏不,哪怕半年没戏拍。



而一旦接下角色,王珞丹便会不遗余力,恨不得拼命。

电影《破风》中,她饰演的是一名自行车赛手。

为了贴近角色,显得更专业,王珞丹每天都要做60公里的爬坡训练,争取练出大块大块的肌肉。



共50次的冲刺,20秒冲刺,40秒休息,她说练到30次的时候特别想哭,练到50次的时候就想吐。

但是,这只是训练的一部分。



同样,在拍摄《急诊科医生》之前,王珞丹便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学习,切身体验了一把急诊科医生的生活。

在那儿,她见过家属声泪俱下恳求医生救命的场景,也见过医生坚持长时间做心肺复苏使病患一点点恢复生命迹象的画面。



“我觉得急诊科是一个让你看到死亡,看到绝境,也让你看到希望的一个地方。”

她对待角色,是在用心去感悟,而不是应付了事,拿片酬拍完走人。

付出总会有回报,该剧一播出便蝉联卫视收视冠军。



我要成为好演员,那我注定需要磨炼。

从不找借口,王珞丹活得清楚明白,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怎样能得到。

在工作上如此拼命,对待生活她也并没有怠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珞丹出道很多年了,却至今仍在北京租房住。

不是说没钱买,而是她觉得没必要因此降低生活的质量。

只要有家人,哪里都是家。



不怕不红,只怕苍白而无趣。

王珞丹不是工作狂,她喜欢享受生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过的精彩。

讲真,她不拍戏的日子,“动静皆宜”,甚至比拍戏时还忙碌


王珞丹是个运动狂魔,滑板、滑雪、攀岩、潜水... ...只要有兴趣,就会去尝试。



从初学时摔跤;



到刻苦练习后的娴熟,她再次展现了自己追求极致的一面。

那时的她,妥妥的酷girl一枚。



而当她拿起摄影机,则又浑身透露着文艺范儿。

当然了,小姐姐也还是接地气,毕竟是会为了吃,而整天琢磨着怎么做饭的人。



愿意花费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组装乐高;

喜欢音乐就干脆自己在家组了个乐队。

工作时严苛投入,休息时肆意玩耍,她活成了大多数人最理想的样子。



正如她说的: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愿意尝试永远都不会晚,也只有挑战自己,才能知道能活成什么样子。

确实,人生是条单行道,拒绝想象中的远方,身体力行去建造。



不管是作为演员,还是从内心来讲,王珞丹从不迎合别人,总是不疾不徐走着自己的路。

不去拼流量,更不靠绯闻搏上位,而是选择用一部部作品来证明自己。

人常说,成为别人羡慕的人,一点也不难。

难的是成为让自己都羡慕的样子。

我想,她做到了。
素材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


    关注 全球娱乐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