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县东卫村名小考

 

百年大槐树山西万荣县东卫村名小考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通化镇有个叫东卫村的地方,此村距黄河...




百年大槐树
山西万荣县东卫村名小考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通化镇有个叫东卫村的地方,此村距黄河10余里,地处黄土高垣。据河津县志图记记载,明清时叫“卫村”,属通化里。

但为什么叫卫村,确无人能说起。又据村中冯氏族人说起,其祖先自明迁到村中,传衍24代,据今有600余年历史了,而建村应更早。

从河津县志地图上看,“卫村”与临近的集贤村历朝都有标注,集贤村建于唐代已是实事,为隋代大儒王通去世后,其学生集结之地,故为“集贤”村。卫村之所以叫卫,可能与军事有关,观其地势,据守黄河要津,南至古渡永济蒲板,北至河津禹门,又是黄河与汾河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如果不是军事目的建立的卫所,那这个村名则无从谈起。

而综观发生在晋南的战争史,能够以东卫村为战略要地的,并长期驻军的,只是春秋时魏国与秦国和战国时秦晋争霸,因而此村应为春秋战国时代建村更为符合村名叫“卫村”由来。可以想像,当年战事激烈,需要长期驻军以坚守黄河,以防敌方偷渡,卫村正好处于永济蒲板和河津禹门之间,向南向北都可以驰援。另外一个推测就是更早的商代,盘庚迁耿,在河津耿地建都,卫村作为扼守南方的战略要冲,驻军设卫也在情里之中。据史料记载,商代盘庚在河津三王村建都后仅一年就迁走了,后封其弟设诸侯国“耿国”,再后来周灭商,建周诸侯国“耿国”,在河津太阳村。东卫村也处于拱卫都城的范围,驻军防卫也合情里。总之,卫村的叫法应该是“军事驻地”,后来演化成村。至于何时有村,还需要再考证。现在南一里有南卫,西三里有西卫,但从河津县志图上仅标“卫村”。可以说南卫、西卫为后来因东卫演化而来。



从地形上看,卫村地处娥媚岭,西为黄河,向南是娥媚坡地,在古代运输力量相对弱的情况下,要过台地娥媚岭马拉人推也相对困难,而从马家庄向西为平地。因而,这里自古为南北通道,古人在此设卫所就不足为怪了。离此5里远集贤村和裴庄村,据考证是过黄河后的驿站,不远的庙前村为古代渡口中,有汉代高祖祀后土的庙。这块地方在古代曾中十份繁忙的交通枢纽,当年车水马龙情景。东卫村就是点缀在这条玉带上的明珠,这种繁荣一至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

从现存的村中遗迹与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看,这个村曾一度繁荣。长期以来,这里有一条大道通向永济蒲州,此路解放后70年代还发挥连通山西南部的交通作用,后来209国道建成后,才渐渐失去交通要道的地位。现在村民还记得,自河津城,稷山城出发,以过苍底坡,过马家庄,走南梁壕,道路穿村而过,至荣河县城,能达永济县城。这个不足3000人的小村曾有大庙两座,一是叫“吉祥寺”,据说规模相当大,可惜年代久远,已被埋没于黄沙之下,留有村中一条小沟叫“寺前沟”,还让后人说起来源。一个叫“铁狮子庙”,一直保存至今,庙内还有与河津高禖庙相同内容的壁画。后来,庙因年代久远,村人曾作为大队的库房使用至上世纪90年代,2003年村民集资重建。

东卫村在河津县志是通化里,一度也划归集贤里,一直作为行政村存在。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但时代久远,又少文字记载,后人已很少知道真相了。但从一些历史事件,我们可大胆推测,也许接近历史真实。现记录所想,以备今后再考证。(冯永红)


    关注 黄汾人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卫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