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老琉璃厂大炉上的唯一女弟子

 

中国传统宫廷珍藏宝物的代表,非琉璃莫属。因制作手法、环境和材料不可能相同,每一个琉璃产品必然独一无二。琉璃手艺人必须懂得顺应每件作品的变化,但这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



戚亚函出生在琉璃之乡山东淄博

如今的她已是琉璃烧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凭借这门独门手艺,她开创了“函炉”琉璃手作工作室

成为云南财经大学钟正山美术馆琉璃工作室的主持人



1

与琉璃工艺结缘
戚亚函从小就喜欢琉璃,她在亲戚家的琉璃工坊第一次见识到琉璃烧制,烧红的琉璃料在铁钳和吹筒的引导下一步步成型,幻化成姿态轻巧的琉璃物器。这过程让戚亚函看得出神,她由此与琉璃烧制工艺结缘。


火、炉和琉璃——这些自古流传的工匠营生,有着令人窒息的浪漫情怀。
当时戚亚函见到的吹制工艺,需要用1000℃以上的高温融化琉璃料,一边冷却一边塑形。这个过程必须拿捏好分寸——速度过快容易吹破琉璃,过慢材料容易凝固。旋转材料的速度、吹气缓急和气量大小都要配合得当,一气呵成。过程中的每个细小步骤都在考验匠人的技巧和功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炼成,戚亚函也是烧制很多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



2

研究琉璃烧制技艺
戚亚函大学主修艺术设计,后来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云南大学研究生。选择课题方向时,她很快从诸多中国传统产业中确定了琉璃,正式开始“琉璃的烧制技法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这项研究并不简单,因为自古以来琉璃都是皇家专用的器物,人们将琉璃制成瓶器和摆件供人欣赏。到了现代,民间用具依然以陶瓷为主,琉璃并未改变装饰用途。加之琉璃制作难度极高,成品率低,导致匠人虽有技艺傍身,却并未因此获得可观的收入,这是很多人放弃琉璃工艺的原因。



这么多人放弃琉璃工艺,却没有影响戚亚函投身琉璃之路。为了更深入了解琉璃工艺,3年的时间,她先后前往上海、山东和台湾学习不同的琉璃烧制技艺,组织两个琉璃相关的科研项目,甚至亲自到山东淄博老美琉厂的大炉上实习,成为了那儿唯一的女弟子。



3

学艺“老美琉厂”


戚亚函曾问老美琉厂的师傅,学习琉璃工艺的女孩子多不多。“还女孩子多不多?来这儿学习的男孩子都很少,”师傅答道。戚亚函这才意识到,自己竟是老美琉厂唯一的女弟子!





山东淄博老美琉厂制作的琉璃物件享誉全国,这里掌握了中国琉璃烧制工艺的精髓。想要学到这些精髓,必须适应琉璃大炉恶劣的工作环境,在噪音和闷热中向工匠们学习。戚亚函的师傅年龄与她相差不大,生活的压力让他承担起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凭借年轻人思维敏捷,他很快学会了琉璃烧制技艺,但却没有将技艺转换成为艺术。

戚亚函认为琉璃烧制是一种综合艺术,除了懂得制作工艺,还要了解光学、美学、材料等科学知识,否则制作的让艺术作品会缺乏灵性。十多年的学习正好帮助戚亚函攻克这一难关,她将多年积累的知识与审美融入琉璃制作,实现琉璃技艺艺术性的提升。







4

学会顺应琉璃的自然变幻


“工匠与器物,就像恋人关系那样,亲密又容易互相伤害。有时候是人被器物烫伤、划伤,有时候是人的执念让器不成器。只有用时间不断磨合,最终才能做到人与器物合而为一。”

——戚亚函



刚刚学会琉璃烧制工艺时,戚亚函每天都在好奇与惊喜中度过。她曾烧制出一件十分喜欢的瓶型,也随之衍生出了一场执念。那次她用尽全力想要把琉璃小瓶做到完美,可小瓶偏偏因品性不符裂开,戚亚函的心血付诸东流,她终于没有忍住哭了出来。

如今戚亚函已经懂得顺应器物变化,她明白自己最初的设想也许并不适合,所以愿意根据烧制过程进行调整,她说:“琉璃本就是一种不可控制的美,我也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人,能够亲手创作琉璃艺术,已经是很好的缘分了。”

《观相》,2014年作品
《未央》,2014年作品




戚亚函老师2015年作品《雅歌系列》、《后素系列》、《筱竹系列》
了解
更多戚亚函老师的琉璃作品,
欢迎下载拾翠APP


    关注 拾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