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执念 :中国春运变迁史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因此每一年的春运都注定,着不平凡。春运的概念第一次,真正出现在1954年,经历了这么多年,春运有了那些改变呢?



从2000万到近30亿人次


1954年第一次春运全国旅客日均只有73万人。2020年春运,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预计达,30亿人次,也就是说,60多年前一个月总的回家,过年的人数,相当于如今一天八个小时内回家,过年的人数。



从马粪纸到电子客票


1954年,春运的第一年的火车票是用马粪纸做成的。1978年,春运火车票变成了一张硬纸板。后来,火车票又变成了一张有防伪密码的纸片。如今,火车票进入无纸化时代。刷身份证即可秒进站,传统纸质火车票,将成为历史,铁路电子客票将成为很多,旅客的全新体验。以前买票排队人群能,甩出几公里外。到了夜里,人们带着铺盖卷在,售票窗口前打地铺通宵排队。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一代(,新一代)铁路客票系统的研发使用,人们通过网络“动动指尖”即可购票。



从马车到高铁


1957年《南京日报》:《百余辆马车参加春节客运》,报道南京马车运输合作社,有100多辆马车服务于南京城内过年的人。八九十年代,拉货的闷罐车、绿皮车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后来出现了空调车,中国铁路接连实施了六次,大面积提速,使列车速度由1993年的时速48.1公里,提升到了时速200公里。200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列高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百公里时速“绿皮车”,到本世纪初时速,约200公里的“红皮空调车”,再到如今时速,最高达400公里的“和谐号”“复兴号”高铁动车组……中国春运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翻车窗到互联网订餐


春运刚开始时并不拥挤,真正挤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开始,出现,春运人从众的现象远比如今,严重的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窗”上“绿皮车”几乎是春节回家的,必备技能。过道里、行李架上、座位底下甚至厕所里全,是人。人们挤在一起,熬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吃饭、上厕所成为一大难题,随着乘车环境逐步改善,人们能吃上列车供应,的盒饭,但更多人选择自带干粮。现在,列车上的盒饭越来越丰富,从十五元到七八十元,的都有。互联网订餐服务的推出让人们在高铁列车上的餐饮更加丰富了:不仅有肯德基、真功夫这类快餐,还有牛肉面、狮子头、盐水鸭等地方特色美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窗上车”几乎是春节回家的,必备技能


从返乡到进城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前些年颇为流行,的暖心话正在被一点点改变,特别是当80后们,已经在工作所在城市安家立业,90后和00后日益,成为消费主力的情况下,春节去哪儿?这个过去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有了越来越多样的答案。春运的方向不仅仅是“返乡”,也可能是“进城”,甚至可以是“大千世界”。

去年春运,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啥是佩奇”刷屏了。什么是佩奇?答案,显然不仅是这只粉色的猪。佩奇不止是一只猪,也是城乡差距,还是祖孙情深。短片最后,儿子没有回到农村,反而接老人进城一起过年,的剧情,让小编想起网络热议的“反向春运”现象。别人从大城市回归家乡,他们却离开家乡,奔赴大城市过年。与此同时,“旅游过年”正成为中国人特别是“90后”越来越流行的方式。方式在变,对团圆的期盼不变。家人团圆,哪里都是过年。





从农民工到随迁老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春运人群主要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进城求学的学生为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市定居,他们的父母本该是,安度晚年的年纪,却又不得不为了替儿女照顾孙辈,再次踏上漂泊之路,为儿女的事业保驾护航。外界把他们叫做“老漂族”。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不同于年轻人,老漂族们对回老家过年,有着更深的执念。

家住民权县野岗乡西芒岗村,的姚秀云,今年65岁了,平时在北京照看小孙子。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回到,老家的小院,陪老伴儿和其他,儿孙一起过新年。在聊天的过程中,姚秀云说:“平时我人在,北京帮忙带孙子,能和儿孙一起,生活虽然很开心,但有时候真的非常想念,老家的一切”。以往过年最发愁的就是,买车票,今年,王老吉“让爱吉时回家”春运关爱活动对她进行了帮助,老人家不仅坐上了,免费的爱心高铁,下了高铁还有爱心专车,直接送她回到农村老家。

在北京照顾孙女的随迁老人乘,搭爱心高铁回老家 
姚秀云老人,只是乘坐王老吉爱心列车,的1046位乘客之一。据了解,王老吉“让爱吉时回家”春运关爱行动连续,举办8年来,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已累计帮助,2万人顺利返乡、吉时到家。从“回得了”到“回得好”, 既是王老吉创新公益,模式的重要内涵,更是春运需求随时代跨越,的生动写照。

王老吉让爱吉时回家春运关爱行动第八季
远离家乡的劳动者创造了这个时代的不凡,送这些新时代的劳动者及时,回家团圆,是共建美好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和谐、家人团圆就是吉祥,这也是王老吉的“吉文化”的体现。



几十年的春运历史,其中夹杂着中国人复杂,的情感。可能装着梦想,或带着乡愁。但返乡途中,我们都是赶路人。而在旅途的尽头,家,在静静等待。

2020年这个春节,我们一起“让爱吉时回家”。


    关注 清南师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