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跑遍世界各地拍摄 “夜以继日” 项目长达10年时间,为了什么?

 

10年的拍摄,记录日夜变化...





摄影师Stephen Wilkes已经在世界各地拍摄“夜以继日”项目长达10年时间。他和我们讲述了这个项,目的幕后故事。
Stephen Wilkes
商业及艺术摄影师
Stephen Wilkes的 “夜以继日” 项目源自1996年他接拍《生活》杂志的一项任务,拍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职人员。他被要求制作一张,折叠插页式照片,当他抵达位于,墨西哥的片场时,他面对的却是一个方形,画幅场景。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拍摄,多张照片,并制作一张蒙太奇拼贴,照片,正如艺术家David hockney自20世纪80年代初,延续至今的做法。
David Hockney作品


数码成像技术发展了13年的时间才追赶上Stephen想象力的步伐。stephen用一张最终图像来呈现从白天到,黑夜的这些影像变幻,为此,他要在一段时间内,拍摄1200-2000张独立的照片。2009年,他为《纽约》杂志拍摄的纽约高线公园单幅作品如今已,扩展为一个全球项目,并延伸至野生动物,和动物保护领域。他最近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里面收录了近50张,关于昼夜变幻的照片,同时也展示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流程。
夜以继日项目源自什么?

1996年,《生活》杂志邀请我创作一幅名为“大画面”的作品,向曾经的那些,伟大摄影致敬。他们请我为Baz Luhrmann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拍照,两位主角Leonardo DiCaprio和Claire Danes也参与。我是去墨西哥城进行拍摄。《生活》杂志要求我为全体,演职人员制作占比3-4页的全景折叠插页照。当我抵达墨西哥城,却发现布景是方形构图,所以我需要想办法把,方形构图变成全景。
那时,David hockney正在钻研他的照片,拼贴系列。而我深受启发,因为我喜欢他移动相机记录下稍有,不同的时刻,然后将它们拼贴在一起,制造出一张照片的创意。我想我可以用这种技巧,拍摄方形构图,并将它延展为水平,全景式构图。

我拍摄了250张全体演职,人员的照片,在照片正中间,我让两位主角Leonardo DiCaprio和Claire danes扮演成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他们相拥在一起。

经过一周的拼接,在完成这张作品时,我端详着它,照片中时间的变化,第一次震撼了我,就是这种震撼让我,萌生了此种想法。但直到13年后,当科技终于追赶上我,的梦想时,我才能以一种无缝衔接的,方式实现它。
2009年,《纽约》杂志打电话跟我说:“我们想让你为纽约市新建的高线,公园拍摄一张照片。”



高线公园规模巨大,但你也能看到城市街道上流淌着,人们的故事。我需要在吊架上拍摄,因为我想要拍得,有人情味儿,但又想捕捉下场景的广度。

白天当人们在第十大道上闲逛,吃饭的时候,这段午餐时光真的很迷人。但到了晚上,这里变得完全不同,而且还有点瘆人。昼夜的变化给人截然不同,的能量。

我和《纽约》杂志的图片总监Jody Quon通了电话。我说:“我有个疯狂的主意。如果我在一张照片里从,南到北地表现一个场景的昼夜变幻,这怎么样?”她说:“那太棒了,你能做到吗?”我说:“我不知道,但我要试试看。”一切就是从这张照片,(张照片)开始的。拼接的灵感在1996年就,已埋下,而拍摄昼夜变化是这次,的灵感,我让两种创意交汇,在一张照片中。



自那以后,我花了10年时间来探索并,扩展这一概念。本质上,我是在用静态照片探索时空,的连续体。

10多年来,你的设备和,工作方式有变化吗?
我的工作体系,已经全面升级了,但相机系统和我,开始拍照时相比变化不大,改变的只有数码后背。我早期的昼夜变幻照片,是用5000万像素数码后背拍摄的。当时,那可是一笔3,万美元的巨额购置。



在早期,你是无法使用5000万像素后背,进行长时间曝光,能实现2秒钟的曝光,都已经非常不错了。现在则有了很大改变,图像质量也有了巨大提升。最近一张昼夜变幻照片中,我试用了一个新款的1.5亿像素后背,我的图像质量也有了越来越,大的提升。

你现在用什么照相器材?

我用的是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4×5(大画幅)全景相机。我使用高分辨率Phase One数码后背和镜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一直用最为,传统的方式工作,做的一切都不是自动化的。对我来说,并不是架好一个5000万像素,的相机,间歇性抓取图像,拍摄延时摄影就完事了。我每天手动调焦1200-2000次,在不移动相机的情况下对一个,点进行高度聚焦。我基本上要见证整个过程,有时甚至长达36个小时。这是关于观看、捕捉以及标记你,所看到的一切,这就是我的影像。这种拍摄方式和,后期工作的结合,才得以实现昼夜,交替的效果。其核心是最,传统的摄影方式,但后期拼接是它,不传统的地方。你是如何选择拍摄地点的?
选址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从纽约起步,然后去了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等地,慢慢地,项目变成了整个美国。当世界各国的人们,开始看到这些影像时,我们开始收到这样的来信,“来巴西拍摄昼夜的变幻吧!”或者“来英国伦敦拍摄昼与夜吧!”突然间,每个人都想让我在他们的,城市进行拍摄。这时我意识到,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项目。

经历了这些工作和,事情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起来。当你踏上旅程,这种奇特的视角将你,与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当你见证世界各个地域发生着,的不同事物,它留给了你一份伟大,的赠礼,我真的深深为之触动。



我相信,这些照片记录历史的方式,是传统摄影无法做到的,因为我将这个地方完整,的一天浓缩进一张照片。这个地方是怎样一幅光景,光线如何游走,人流如何辗转。

在项目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就是工作,重点转移到野生动物时。当你拍摄城市的时候,会有人流和交通的起伏。这种特定的节奏是你几乎,可以预料的,什么时间会很繁忙,什么时候能平息下来。

当拍摄野生动物时,我得待在一个大约9米,的掩体里,36个小时站着不动。或是我和助手在一个3平方米,的房间里,不能点灯,也没有厕所。而且,也不能保证野生动物,一定会出现。

你如何知道照片收集,得足够多了,能合成最终作品了呢?
这都是基于我,的直觉和本能。
能说说你们的后期工作,流程吗?
在拍摄结束后,我会花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图片编辑工作。我在拍摄时会标记画面,我的眼睛还是会随着时间变化,关注具体时刻,但有些时刻还是会错过了,因为我根本就没看到。所以我可以通过后期,编辑重新发现我的作品。

然后,我和我的修图师,一起进行编辑和后期工作,构建画面的主构图。主构图本质上就是时间如何平滑地流逝,于其中的主要场景,我试着在照,片中纳入尽可能少的元素。平均来讲,我会选择大约50个昼夜,变幻的时刻,这些时刻被,无缝衔接在一起,并分层放入主构图中。构建过程可能需要2-4个月的时间。



一旦我们有了最终的文件,就用爱普生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如果看得出人工痕迹,我就会重新编辑,直到看上去像一张无缝衔接,的照片。这需要大量的工作。我有一个很棒,的摄影助理团队,我和他们一起工作,多年来我一直锻炼他们帮,我审核作品。我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这幅作品,这使我能够实现基本无拼接,感的平滑效果。
最终的作品会,有多少动物个体?
平均50个,但有时可能更多。在一些鸟的作品中,会有超过200只。这取决于我们有,多少微观细节。观看我的作品,你会看到光线,在画面中流转,阴影随之移动,会体验到巨大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我发现一件事,光的颜色和人对时间的感知,有直接的联系,这是我在这项工作中,探索到的东西。实际上,在照片中我会通过光线颜色的变化,让你感受到某些事物,影响你对时间的感知。这是一个异常强大的利器。
读者能在《夜以继日》摄影集里收获什么?
这本书集结了我10年,的作品,我非常自豪,尤其在印制方面。我觉得印刷好坏会直接影响,观看的乐趣。我经历过36个小时,只盯着一个地方看,就为了拍出一张照片,那时候我感受到一种极乐。大多数人看5个小时电视,就会受不了,更别说盯着一个地方看,18个小时或36个小时了。但我发现,观看和拍摄能带来,一种乐趣。花些时间观看这本书,它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回报你。
希望这本摄影集能在,潜意识层面影响读者,让读者开始更深入,地观察每件事物。不仅在于昼夜的变化,而是读者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洞见。下一步你打算拍摄什么呢?
我刚得到一笔拨款,可以继续我的濒危物种,研究工作。接下来的拍摄重点是加拿大的濒危,物种和栖息地。
推 荐 阅 读


    关注 影像视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