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听 深夜福利!语文课本,人生的第一套吃喝指南

 







各位南方日报的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宁听,我是王宁,每周末晚上10点与您,准时相约。

作者 | 饱弟

来源 | 福桃九分饱

春天到了,虽出不了门,但该吃的东西还是要吃的。

大家纷纷聊起,自己想吃什么,东北同事想念,香椿芽拌豆腐,北京同事想吃春笋,四川同事一年四季天天惦记,火锅。

此时,江苏同事冷不丁吐出一句:槐花。



大家一头问号:槐花?能吃吗?

江苏同事说:语文书上写过的呀,虽然没吃过,但一定很好吃!

一番话,让大家都出了神,想起了从前特别,好吃的语文书。

,就是每一次开学发新书,急忙翻开语文课本的,第一驱动力。

国民第一带货奇书

语文书在吃上的最大贡献,一定是推广了,祖国山河的土特产。

当年语文书里的,是《槐乡五月》里头提到的“槐花饭”。



“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当时馋哭了的同事,曾特地写了一篇习作,幻想自己有一天突然,到了文中的槐乡,被人热情地邀请去,家里吃槐花。

人家问喜欢吃甜的咸的,她说甜的,然后就看着人家把槐花饭、炒芝麻、槐花蜜给她拌了一碗。

吃完后,看别人吃咸的好像也很香,就又要了一碗咸的……

“我以前只能吃半碗饭的,今天吃了两碗。”

老师把她这句“梦话”圈了出来,红笔批语写道:“你是真的馋……”



结果没多久,她又迷上了榆钱饭……

另一篇打动人的,是那篇《金色的鱼钩》。

文章本身非常感人,老师讲着讲着都哭了。

之后,老师布置作业写读后感,有位同学结尾是这样写的:

“如果有机会,真的很想喝老班长,煮的鱼汤,滚热滚热,撒厚厚的白胡椒,再加一点香菜,拌着热泪,喝下去。”

老师红笔一批:纯属“馋老呸”!

而在喜爱甜食的童年时期,《万天牢》中的冰糖葫芦也令人,印象深刻。
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冰糖葫芦用的必须是冰糖,这样蘸出来的,冰糖葫芦才亮,绵白糖是做不出来的。要用铜锅煮糖,糖才不会发黑。”

里面还提到甩糖,“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这叫万年牢。”
成串的山楂蘸上一层晶亮,澄黄的糖,冰糖葫芦酸甜又脆,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这时,脑海里不禁,响起了一个声音:“吱——”



这一声,是筷子扎进高邮咸鸭蛋时,红油冒出来的声音。

对当过学生的人来说,这一“声”,堪称九年义务教育,第一洗脑魔音。

《端午的鸭蛋》全文色、香、味的暴击,让几代中国人都感谢高邮,出了汪曾祺和咸鸭蛋。



后来即便长大成人,进入社会,每次吃咸鸭蛋,都有种格外的幸福。

敲破蛋壳,筷头一挑,眼见红油溢出,一下把头上最柔嫩的蛋白,连同细绵如沙的蛋黄,饱蘸红油塞进嘴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那一刻,就是吃货站在了人生巅峰。

那些作家教会我的吃

语文书还有一大功能:菜谱。

只要能跟着它吃,看起来最平平无奇的食物,也能焕发出奇特效果。

比如,《孔乙己》里的茴香豆。
馋了它许久,真吃了一次,却感觉不对:

不像香脆的炒蚕豆,茴香豆是软的,还一股大料味儿,哪儿好吃了?



又有一次,喝了黄酒,越喝越想找个馒头就着:怎么这么咸!真的不是料酒吗?



直到某一天,边喝黄酒边吃豆,一时间鲜香入脑,才恍然大悟:

原来软熟筋道、满是大料香味的茴香豆,刚好跟绍酒侵略性,极强的鲜味相配,越喝越有劲,回味醰醰,永无穷绝。

多乎哉?再来一斤太雕也不多。

从此,可算服了语文书里,的吃货作家们了,照他们教的,基本没错。

不信?看看鲁迅先生平时吃什么:



如果说鲁迅先生,是绍兴食物推广大使,那莫泊桑,就是一级牡蛎教吃师。

“头稍向前伸……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
按照《我的叔叔于勒》里的办法吃冰鲜生蚝,屡试不爽,一口吸入,连肉带汁,满满一口冰凉的鲜甜——救命!
从此,无数学子成为了生蚝“毒唯”,啥蒜蓉粉丝烤生蚝,在滴了柠檬汁生吃面前,都得往后捎一捎。(不过特殊时期,还是建议大家熟食哦~)

而汪曾祺先生,则留给我们一个重要道理:

他夸过的食物,字儿越少,可能就越好吃。

高中课本中《胡同文化》一文里提到,臭豆腐滴香油,六个字,“可以待姑奶奶”,品级就很高了。

一次跟朋友去吃羊蝎子,菜单上有“臭豆腐炸窝头片”,果断来了一份。



一端上来,“香气”扑鼻,多加香油葱花,抹在金黄厚实,的炸窝头片上,竟然成了“冷香凝脂”,妙不可言。

眼看着朋友“干掉”了两份臭豆腐、一大盘窝头片、半锅羊蝎子。

语文书诚不欺我。

吃不到要靠“脑补”

如果说语文书里有啥,特别想吃,又吃不到的,一定要提名:

《鸿门宴》樊哙同款生彘肩!

无需怀疑,就是生的猪肘刺身。当语文老师讲到:“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坐在讲台旁边的同学,能清楚看到老师喉咙一动一动,边讲边咽口水。

其实,全班想的都是一样的:生大肘子都能吃这么香,那得多好吃呀。

然而,鉴于吃不到,也没有剑和盾,在家手切酱好的肘子,边塞,边脑补樊哙的气势,也不失为一件趣事了。
一天一天馋着长大了,我们依旧爱杨梅、爱茴香豆、爱咸鸭蛋,最后却发现,自己真爱的原来是写吃,的文字。

儿时的我们,整日为语文作业头疼,也没想到,它真就如影随形,跟了我们一辈子。

这大概就是语文的魅力,它让我们永远不愿忘掉,学过的任何一个中国字:

因为我们见证过它的奇迹。这世上曾有人,用它写出最动人的食欲。



今天的宁听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另,宁听栏目现接受作者投稿,投稿请直接在后台留言,期待在下一期宁听里听到,你的作品,欢迎自荐。

作者 | 福桃九分饱(ID:futaojiufenbao),专注于最接地气的,美食报道,探索一切带劲的美食,对鸡鸭鱼牛羊、零食点心酒糖茶有较,深入的研究,还时不时对社会热点进行爆炒,乱炖式解答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主播 | 王宁

录制 | 张瑞威

编辑 | 邹关琳

校对 | 黄买冰


    关注 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