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的人,最“忙”

 

聪明的人,都懂得做这件事。...

心姐曾经在豆瓣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公司那些做事没我勤快的人,都比我先升职加薪了?

明明每天我都是起早贪黑地来公司上班,加班到深夜也毫无怨言。他们每天到点下班,如今个个都超过了我。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其中一则回答只有一句话:

“升职加薪不是比谁更勤快,而是比谁工作成绩更优秀。”

心姐赞同这个观点。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最爱炫耀的,就是自己比别人忙,他们认为自己忙就代表自己很优秀。

但是“忙”不代表事业成功。相反,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偷懒”。
作者丨杜言心
来源丨简易心理学(xinli01)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

上有老,下有小,一边是还不完的房贷,一边是做不完的工作。

早上睁开眼睛,就要为一天的生计忙碌;晚上躺在床上,要为家里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每天睁开眼,身边都是依靠自己的人,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真的太累了。
前一段时间,李佳琦又一次上了热搜,这一次,不是因为什么直播闹剧,而是因为两个字:“休息”

从 2017 年开始直播以来,李佳琦基本没有假期,曾经一年直播 389 场,一次试色 380 支口红……很多时候,一天工作结束,已经到了第二天早晨。

因为工作太费嗓子,李佳琦还曾得过严重的支气管炎,随身带着“救命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李佳琦也不敢停掉直播。

他说:“如果你今天不直播了,说不定你的粉丝就会被另外的 9999 场直播吸引住,她可能第二天就不来看你了。”

有的时候,人一旦跑起来,好像就停不下来了。

但是这一次,全年无休的李佳琦还是不得不停掉直播,连续两天,向网友“请假”:

“所有女生抱歉,我今天身体不舒服,今天不直播。”

“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可能今天还需要再休息一天。”




两条微博,评论里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好好休息。”

说到底,成年人的身体像是一根弦,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让弦越绷越紧,但千万别忘了,绷得太紧,弦是会断的。

我们的身体熬夜久了,肝脏会知道;盯着屏幕久了,眼睛会知道;埋头伏案久了,颈椎会知道……

身体比我们想象中要脆弱,更要不堪一击。

所以,心姐想说:生活可以努力,但不值得我们为它抵上性命。
“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太用力的人,跑不远。”

好好休息,不仅是对身体的爱惜,也是一种聪明的蓄力。

董卿是主持界公认的“拼命三娘”,但看似拼命的董卿,实际上却是一个“很会休息”的人。

在一次采访中,董卿提到自己在每天睡觉前,都会预留一小时读书时间,不看手机,不做其他事情,也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因为喜欢。

在一天的快节奏工作中,读书就是一种放慢脚步的方式。
不仅如此,董卿还曾一度“暂停”自己的工作。

2014 年,是她主持春晚的第十年,也是被连续评为“央视十佳主持人”的第八年,事业如日中天。可是这样的事业上升期,在董卿眼里却是瓶颈期——

每一天工作如常,时间排得很满,虽然有新节目,却没有太多新意。这让她开始怀疑忙碌和重复是不是毫无意义。

于是那年四月,董卿决定暂别央视,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开始一年的留学生活。

“每天七点起床,吃早饭,然后去上课。有时候是一天的课,有时候是半天的课,休息的时候就去参观博物馆,有时看看演出。”

这样的生活节奏,比起连轴转的工作,固然惬意,但惬意并不等于停止。

如果说 2014 年前的董卿,获得的还是一些意料之中的赞誉,那么 2014 年后的她,才真正令人惊艳。

从主持《中国诗词大会》,到制作《朗读者》,再到《央视主持人大赛》中的金句频出,董卿每一次出现,都足够亮眼。



试想,如果没有一天里的 1 小时读书时间,或许不会有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里表现出的才情和渊博;如果没有为期一年的暂别央视,或许也不会带给董卿制作人的新身份。

就像汽车需要加油,手机需要充电,人也需要张弛有度的生活。

适逢其时的休整,是聪明人对未来的蓄力。
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忙碌就是充实,其实不然。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让自己陷入无限期的忙碌,也不会被工作掌控,他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反而是一事无成的人,永远在“忙”。

明明可以高效解决的事情, 做得拖拖拉拉;

明明可以交给别人做的事情,做得吃力不讨好;

明明可以不做的事,总是揽在自己身上,到头来“里外不是人”。
在我大学实习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对我影响很深的领导,我们都叫她韩姐。

面试的时候,我对韩姐的第一印象就是雷厉风行,虽然讲话不疾不徐,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能说得很清楚,相处一段时间,就能感知到她的做事节奏。

当时,我所在的行业工作强度普遍很大,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对韩姐的“工作狂”印象,我们初来乍到的几个实习生,第一周就做好了加班的准备。

没想到的是,在之后的一周里,除了偶尔需要加班帮助客户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赶工”加过班。

到了周五,韩姐还带了个登山包来上班,我们问她,是不是要请假旅行,韩姐却说:“我周五下班一般都会去徒步,不然一个星期都没精神。”
真正高效的人,工作时专注工作,休息时专注休息,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节奏,也有自己的放松方式。

对于董卿来说,读书可以洗去一天喧嚣,是最好的休息;对于我的这位领导来说,运动可以切换一周的工作状态,是最好的调整。

朱光潜在《谈休息》一文中说:“要想任何事做得好,做时必须精神饱满,工作成为乐事。一有倦怠或烦躁的意思,最好就把它搁下休息一会儿,让精神恢复后再来。”

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的一天真的很忙,没有一个小时用来读书,没有一个周末用来徒步,至少可以为自己预留 15 分钟,去放松自己。

在北欧,有一种文化叫做 Hygge 文化。

Hygge 这个词没有一种确切的翻译方式,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舒适的、充满幸福感的状态。



坐在阳台发一会儿呆;以最舒服的方式窝在沙发里看书;在安静的街道上散步;冬天穿着舒适、宽松的厚毛衣,为自己沏一杯茶……这些都是 Hygge 时间,是用来取悦自己的时间。

如果生活很忙,休息很难,15 分钟至少可以做到。

在这 15 分钟里,你不属于工作,不属于家庭,不属于琐事,只属于自己。
努力是一种惯性,休息是一种能力。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让自己在精神最饱满的时候,全情投入地工作;在身心疲惫的时候,给自己足够的放松。

而最好的工作状态,说到底,无非十六个字:

敢于尝试,但不强求;尽力而为,但不硬撑。

累了,倦了,停下来,转个弯,反而柳暗花明。

从今天开始,学会好好休息。

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

*图丨网络





生活要认真奔跑

更要好好休息

↓↓↓


    关注 简易心理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