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大更新,所有安卓用户都会因此受益,速看!

 

.....




2019年4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减少互联网是唯一的答案》。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试图说明互联网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减少互联网的使用。


事实上很多西方媒体对互联网行业都持批判态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对隐私的滥用无法阻止。

今天我把原文看了一遍,把国内互联网隐私保护的发展带入进去,发现老外的研究结论真挺有道理。


很多网民最初意识到隐私的重要性,是从上图开始的(担心律师函警告不便多说),那还是PC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普及后,收集用户信息的事儿变得更加便利,影响也越来越大。

智能机刚普及时,没有“隐私”的概念,我们的手机号、定位、预装应用列表……都可以被随机读取并使用。

拿我来说,软件可以通过我的手机号、位置信息、wifi信息确定的我大致位置,精确到米。

然后他们可以读取我的应用列表,对我进行精确画像。

发现我装了拼多多和小米有品,分析我是个穷鬼。

发现我装了美团和饿了么,分析我不注重生活质量。


发现我装了皮皮虾和91……不,我没装91。

为了防止我的APP把我定位成宅男,然后给我推送充气娃娃,我每次换手机必定下载大姨妈、XX孕婴、XX女性社区之类的APP,打一波反逻辑。


但是这种方法既不能普及,效果也不好。

伴随着我收到姨妈巾广告次数的增多,精准推送广告,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登上热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不过这些这热搜并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影响,直到“弹出式摄像头泄露隐私事件”。

VIVO ZEX是首批使用弹出式摄像头的手机,很多用户发现打开不用摄像头的APP时,摄像头也会弹出,甚至什么都不开都会弹出,特别瘆人。

这个事儿正式把APP无节制获取权限的事儿搬上台面,之后有关部门封禁了一大批违规获取隐私的APP,同时出台相关方案,督促剩余APP整改,但效果有限。


因为隐私保护这个事儿,从技术上做不到。


拿隐私泄露最严重的安卓举例,以前安卓APP想获取数据可以直接获取,后来安卓6.0提出了“权限”这一概念。

APP获取敏感信息时必须申请,并获得结果,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用户拒绝,APP就无法获取敏感数据。

听起来没毛病,但问题就出在这个“结果”。

APP只要发现请求被拒接,就拒绝提供服务,让你用不了。

如果你选择“临时允许一次”,APP每次启动都会弹窗,每次可能涉及到这个功能的时候都会弹窗,逼得你选“以后默认允许”。


选择默认允许后再想关闭就要打开设置,一个一个APP,一个一个权限的找,麻烦的要死,很多人就放弃了。

为了避免这个现象,有些开发者开始研究“空数据”:你不是拒绝就不让用嘛,可以,那我允许之后反馈给你空白和乱码总行吧。

这个操作让一众发烧友激动了好久,直到后来被厂商发现,搞了“反作弊装置”,才失去效果。

从没权限到有权限,从空数据到反作弊,这么斗下去根本没完,技术总有一天会被破解,这么看隐私保护好像就是个无解题。


最近MIUI12更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首先MIUI12更新了“空数据”,为用户设置了一个“虚拟身份”,比如你是一个宅男,但虚拟身份可以把你设置成“赵总”。

通讯录全是XX总,日程是全球各地飞,这个数据模拟真人可以骗过“反作弊装置”,但这个数据和你本人又没啥关系,让你无法被画像。
当然这个操作本质是撒谎,还是走的用技术遏制滥用的老路,迟早会被破解。


但miui12高就高在欺骗的同时,还可以记录并展示所有敏感行为,当你意识到APP滥用权限的严重后果。

比如你知道某些APP会关联启动,但你知道他一分钟会关联启动100次,唤醒一个APP宇宙吗?
你知道APP会频繁读写,但你知道他会闲的没事读写上万次,消耗你硬盘玩吗?
如果你知道你的联系人、信息、日程、定位……都被APP这么玩,你还会无动于衷吗?



不会啊兄弟,你肯定会发朋友圈和微博骂这些APP缺德啊,说不定还会@各种网警求帮助。

所以MIUI这波操作秀就秀在不跟APP打正面,转型辅助,提供数据让用户跟厂商互怼。


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面前,APP那点小九九是个P啊!

技术干不过就唤醒舆论,小米这波干得漂亮,希望别的手机厂商也尽早引入类似功能,净化国内安卓市场厂厂有责!

ps.本文不是让你去买小米或刷MIUI,毕竟MIUI 12刚出不久,搞不好有什么BUG,刷成砖了不要赖我昂。

喜欢唐唐的,点zan↓


    关注 唐唐快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