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瑰宝钧瓷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产于河南省禹州市,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产于河南省禹州市,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瓷工艺


钧瓷烧制工艺复杂,是世界上惟一经1300度高温窑变瓷,历来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自唐宋起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贡瓷,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双”之意,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属青瓷系统,但釉色独特它是一种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形成的乳光青釉。绝大部分产品的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天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更淡于天青的称为月白,几种釉色都具有如莹光般的蓝色光泽,极为美观。蓝色乳光釉是钧釉的重要特色之一。钧窑的紫红色釉特点更为突出。红色是釉料中铜的还原呈色,紫色是红釉与蓝釉相互熔合的结果。天蓝釉上的紫红斑, 是于天蓝色釉上随意涂洒铜红釉所致。
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钧瓷线条简洁清新,明快流畅,古朴大方,庄重典雅。尤其是宋钧官窑的器皿,如盆、尊、洗等青铜器雕工严整,法度自然,在各种瓷器中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民族冷峻崇高之美。严整造型更是应于釉色的流动,钧釉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使钧瓷表面布满了冰裂纹、珍珠点、菟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

钧瓷特征
钧瓷烧造起源于唐代,在北宋时期才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不管是在宋代还是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瓷器品种多元化,但是,真正的宋代钧瓷,存世还是很少很少,难得一见。宋代钧瓷一般色泽沉稳,窑变自然,胎土细腻,釉面流动感均匀,釉面开片较少,气泡少,棕眼很少或无棕眼,施釉到底足且足心施釉。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清代钧釉,由于历史原因,钧瓷至明代已经断烧,到了晚清钧瓷又开始恢复,当时主要用风箱小蓝碳窑烧制,所谓的“炉钧”。与前代相比,釉内溶剂成分较多,故釉高温下流动性较大,冷却时容易析晶,所形成的窑变效果很奇特,釉色有朱砂红、天青、天蓝带各种紫等。现代钧瓷由于采用化学釉,留釉不自然,使釉漂漂的,很薄一层,看不到流釉堆,而胎足上则使用清漆覆盖。


钧瓷鉴定
古钧窑的鉴定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辩真伪,二是断时代,三是定窑口,四是估价值。鉴别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胎质:钧窑由于是用还原焰烧成的,因此,无釉的胎质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酱黄色。

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为生活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工艺:古钧瓷制作为手工成型,诸窑是手拉坯和印坯。

釉色:从时代特征看,钧瓷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

底足:宋代官钧窑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稀薄的青白釉。

当您读完本文章时,您可以将以点击右上角按扭将它转发出去,因您个人的小小分享,可以让更多的朋友共同学习!人因梦想而伟大、更因地动而成功、你因学习而改变!请把您的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学习成长,感谢您的支持!

关注更多精美藏品就关注厦门艺投
网:http://xmytpm.com/wap/


责任编辑:7号古玩收藏
7号古玩收藏官方合作电话:186-5001-3905
客服☞ 微信号/QQ:403455022


    关注 7号古玩收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