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万达?!长春这座商场,把大山装进盒子里,创意我敢给满分!

 

有山洞,有山坡,越夜越美的不像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哪里才有诗和远方?我想大多数人第一反应绝不会是城市。然而,在吉林长春最繁华的红旗商圈,却隐藏着一个“城市桃花源”,名曰「这有山」。突破购物中心束缚,以山为建筑形态,「这有山」通过商业综合体设计把大山装进盒子里,打造了首个室内度假景观小镇。

去年国庆开业当天,「这有山」客流超过 7 万人次,随后 6 天客流日均达到 5 万至 6 万人次。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更是值得深思的数字。「这有山」的诞生,不仅让长春红旗街商圈成为超级网红打卡地,也开启了文旅商业互相融合的吉林样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项目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01
越夜越美“这有山”,24小时不夜之城


「这有山」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被千万个人问了千万次。

是哪家有意思的酒吧、亦或哪个景区的民宿?其实,「这有山」是一个开业就被评为4A级景区的文旅融合商业综合体。

「这有山」项目座落在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与同德路交会处,毗邻万达广场,总建筑面积73600平方米,总投资4.7亿元,耗时4年。以山为建筑形态,整个山丘小镇高30米,由山坡盘旋至山顶,并给它加了一个玻璃罩,以此隔绝城市喧嚣。「这有山」出世之日便以“对撞”之势、“新奇”之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有山”区位图,毗邻万达广场


▲“这有山”内景

与常规文旅项目所需的长期度假时间不同,「这有山」休闲时间可以以小时计算。24小时营业的「这有山」,一经诞生便是长春夜经济天然引擎。夜购、夜食、夜游、夜娱......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到分秒必争的现代生活,人们夜晚的时间被拉长,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或许,有人会问「这有山」是个购物中心吗?

从其起源来讲,「这有山」由一群传统商业地产人打造,品牌内容和购物中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来看,它又脱胎于购物中心,其内涵超越了这些年大家所熟知的那种商业:购物中心,两边商铺,中庭举办活动,吃完饭再去停车场开车回家的模式。

「这有山」准确来说应该是真正以“文化”为底蕴的“商业+微旅行”的集合地。人们可以在娱乐中体验文化、购物休闲时光,实现短时间内无目的休闲、城市微度假。这和笔者之前写的长沙文和友(点击可查看)项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这有山」项目总设计师王三石及团队在进行整体创意规划阶段,“不用离开城市,这里就是远方”成为了项目文化内核与设计基调,希望通过「这有山」,能在城市核心区给消费者带来远方体验感。

那么,如何实现诗与远方般的体验感?或许独特的商业建筑形态才是重点。
02
把大山装进盒子里,
打造首个室内山丘景区小镇
闹中取静,静中孕繁。在闹市中设计一座以“静”为美的“山丘形建筑”,并且在这一“静态的山”里孕育着喧闹的商业,这样“动静”结合的山丘景区小镇一下子吸引了长春乃至全国人的眼球。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会选择山呢?

1、设计思路,竹签串糖葫芦

首先,按照设计师王三石的思路,「这有山」的建筑形态来源于以下几个画面:


▲意大利:五渔村(图左),美国:九曲花街(图右)

在历史上,这种盘旋在水平和垂直空间、毫不对称、甚至单看细节还有些混乱的建筑,却完美融合于一体,释放出和谐统一的建筑韵律。这种“融合的统一”,便是「这有山」建筑灵感的来源之一。

其次,为了打造最好的逛街体验将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成都宽窄巷子等传统街市的体验移植过来,并使平面意义上的街市立体化,在提高容积率同时保留逛街体验。

而这种立体化建筑动线的设计逻辑,事实上可以用“竹签串糖葫芦”来解释,即竹签为动线,糖葫芦为内容。先使竹签摆动起来,再把摆动的竹签倾斜翘起来,相当于一个盘山而上的糖葫芦,「这有山」的建设雏形也便呈现了出来。


▲内部实景图

也就是说,「这有山」通过上下坡垂直动线,以及山洞广场水平动线串联了所有品牌店铺及建筑景观,这样客流能够到达每一个品牌店铺。同时,这样的动线组合也节约了大量交通动线的面积,所以「这有山」拥有着比传统购物中心更高的得铺率。

西式的灵感启发,加上中式的建筑风格移植,让“文化融汇”一词成为「这有山」建筑形态的主调。

2、利用山坡和山洞建筑形式,多景点布局设计

项目设计团队在大约7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内,利用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并布局了多个建筑景观点,将项目打造成为了具有强烈年代感的室内山丘景区小镇。


▲“这有山”楼层分布图

1)山洞

山坡之下,别有洞天。山洞从入口处开始,挑高一层层拉伸,10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作为公共区域。最高处琉璃窗户,在日光里洒下七彩的光,和复古吊灯灯光一起,交错着制造了一个光影斑驳的敞开式空间。


▲山洞入口处

山洞里的迷离酒吧、浪漫餐厅,每一户的正门都正对山洞大厅,设计师的巧思总是藏在这些细枝末节里,站在山洞大堂,你有足够的时间选择,要去哪一家消磨夜晚的小时光。


▲水平动线,山洞内部实景

2)山坡

为了让“这有山”更加清爽自然,设计师处心积虑地使山坡空间无遮无挡,每一个到访的客人,都可以透过穹顶看阳光、月光与星光。



▲垂直动线,山坡实景图

3)屋檐

在其他建筑体系里,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西方的建筑,除了穹顶会特殊对待,坡顶都会草草处理,了无生趣。而中国的“屋檐”,是匠人们比手艺的竞技场。

这有山的飞檐设计传承了汉唐以来中国古建筑的构图巧妙,宋代的《营造法式》中称此为“生出”。一方面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度;另一方面让沉闷的建筑,有了飞动轻快的韵味。


▲屋檐

4)山舍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四层到六层区域原本计划是店铺区域,但根据动线分析、项目属性等综合因素考虑,打造一间客栈或更为适合。如此,这有山舍便诞生了。既为游客提供休憩住宿服务,也完成了「这有山」的旅游体验闭环。





▲“这有山舍”傍山而居,对面是山坡景观。连房洞户,台阁相通,互相临望,恍惚在人间与桃花源。

4)问蟾亭与望山亭

位于项目制高点的问蟾亭是「这有山」的核心景观,登上问蟾亭即可纵观项目全景色,而问蟾者这个艺术雕塑,也成为了「这有山」一张极具辨识度的名片。



▲问蟾亭

从商业上来讲,问蟾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项目团队预估全年门票收入能达到五百万左右。问蟾亭的对面是望山亭,作为整个山坡动线的末端,望山亭是可供消费者休息的公共区域,并且能够一览无余看到整个山坡的全景。



▲这有山舍望山亭,两亭相对,互望全景,其实都是典型的景区设计手法

传奇远而粥饭近,丽江洱海远而“这有山”近。沿着「这有山」的主线一路往上爬,你可以领略一次不一样的短途旅行,延途可以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这些风景,不仅表现在其引入自然元素的室内设计上,也在各种各样的商业品牌上。
03
避免同质化,业态组合呼应文旅融合主题


看完建筑原型、分析完动线后,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业态布局和品牌落位。

1、规避商圈同质化业态,以零售、文创等为独特卖点

在业态组合上,「这有山」很好的规避掉与商圈内竞争对手同质化的服饰零售品类,以零售、餐饮、文创等作为独特卖点,也较好呼应文旅融合的主题。

毕竟,「这有山」毗邻万达广场、欧亚商都等成熟期商业项目,自诞生起,就得面临着差异化竞争及错位经营的挑战。但也正是因为舍弃了服饰零售类业态,才赋予了「这有山」更为有趣的灵魂。从实际经营效果来看,「这有山」第一张成绩单就是90%商户缴纳了提成租金。

▲这有山 内景

2、内容组团品牌落位,助力沉浸式商业打造

内容组团的含义是,品牌店铺并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应该通过由“竹签串糖葫芦”的建筑动线一一串联,发挥品牌协同效应,构成多个客流引擎。

目前来看,「这有山」主要规划了休闲逛玩组团、小吃街组团、嘉年华组团、聚会餐组团、电影院组团、夜生活组团等六个内容组团。

1)休闲逛玩组团。整个山坡围绕咖啡、书吧、甜品店、杂货店等休闲业态,将边逛边体验的特质发挥到极致。如猫的天空之城,这里是文艺青年的集聚地。


▲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

2)小吃街组团。聚集多个长春有口碑或者神秘的小店,目标打造代表长春的小吃集聚地。如炸物社、儒子牛杂、煎饼果子。


▲特色小吃

3)嘉年华组团。小吃街组团后面紧跟的是嘉年华组团,用嘉年华的低门槛游戏氛围,承接小吃街组团的全客层消费者。
▲红色星球 跳舞机

4) 聚会餐组团。其目标是打造聚会目的地,在确保店铺体量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店铺建筑特色。
▲ 2号蓝

5)电影组团。主要特点是各个影厅被打散重构成山顶剧院街主题街区,每个影厅都是主题影厅风格,之间穿插特色主题小店,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



▲特色影厅

6)夜生活组团。落地在山洞回廊区域,里面经常举办舞会、演出、展览、夜市及街头文化等活动,两侧山洞回廊里面则是有这有山theHill·玻璃工作室、香蕉男士油头等大量新奇的品牌业态。



這有山 午夜市集
▲theHill·玻璃工作室

整个「这有山」的创意奥妙就在于,它让人感觉自己在爬“山”,在游玩。这里不卖名牌包,也没有大牌服饰,却完成了东北商业地产市场上一次招商奇迹,不仅实现百分百招商,还引进来了多个长春首店,如星巴克甄选店、路米诺思面包店、呷哺呷哺白玉兰店、猫的天空之城等。


▲首店进驻

未来,「这有山」还会推出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绚烂的大型3D裸眼全息影像秀、“问道”大型沉浸式演出、大型国潮电音节、问蟾亭祈福、这有山AR寻宝......这里满足了人们既想游乐、娱乐,又想享受生活、实现短时间无目的休闲微度假的预期,这种沉浸式体验,消费者愿意“买单”。

当然,「这有山」主要是对场景硬件进行体验式的改造尝试,等到项目进入成熟期后,才能确定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具备参考价值的创新先例。
4
“这有山”项目成功背后的3点思考


1、获得政府品牌背书,才能走的更快更稳

“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文化+旅游”的形式打开了地方经济增长的全新大门:以旅游为核心,辅以地方文化、娱乐等外延发展旅游产业。

「这有山」项目作为长春文旅产业发展的范本,破解了传统经营模式同质化,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完整链的打造。因此,在整个项目的投资、审批及验收等阶段,对项目的推广和宣传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整个项目进行的较为顺利。

由此可见,「这有山」诞生之初就注定意义不凡,它不只是单纯文旅项目,更是打开地方经济增长大门的钥匙,城市的新名片。

2、“特色美”,也是秒杀“网红脸”的一把利刃商业同质化的今天,商业综合体的平层设计早已司空见惯,而「这有山」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同质化的窘境。「这有山」带来的惊艳在于告诉我们,商业不止是品牌落位,还要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建筑形态,因为建筑形态是一个地方的表达形式。

超大的挑空建筑、开阔的视觉空间、别致的景观规划、具有年代感的建筑设计,都为整个项目注入了极强的“特色美”元素,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这样的“特色美”也是秒杀“网红脸”的一把利刃。

3、有文化的商业,才能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如今,文化维度正成为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商业关注点,主题街区、网红打卡地,这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而或许是某种一时的文化噱头,大多数缺少灵魂。为了避免陷入同样窘境,「这有山」在内容上不断升级调整,让消费者不是为景而来,而是为店而来,通过有文化的内容来吸引客人。

因此,真正有文化的商业应该像长春「这有山」和长沙「文和友」一样,每一招一式都表现了“对立与融合”的美感,呈现在“商业+微旅行”的理念框架下,方向始终一致。未来,会在越来越多的商业文化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商业”。

最后,得其势者,将长盛不衰。

参考资料

[1] “这有山” ,他们说“山”道“事”,长春日报.

[2] 这有山—都市繁华中的心灵栖息之地,这有山官微.

[3] 这有山:无法被定义的商业综合体,赢商网.

[4] 商业的文化与文化的商业—长春“这有山”项目考察随笔,凡观.

除特别注明外,图文素材均来自网络。
《房地产观察家》读者交流群
目前,《房地产观察家》已建立了读者交流群,用以与同行业界朋友分享交流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新项目,切磋共进。欢迎大家添加Linkease|领易咨询 微信小助手,备注公司+姓名进群。
领易咨询
助力中国大消费产业升级
专注于文化、旅游、商业和房地产
文旅小镇策划咨询、旅游目的地战略咨询
文旅商业资产管理
产业小镇咨询、城市更新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咨询
微博:邹毅_Brian
微信:brianzouyi
公司网站:www.linkeasechina.com


    关注 房地产观察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