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丨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刘新刚

 

刘新刚,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20年教学生涯中,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一直从事教学和德育工作...





刘新刚,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20年教学生涯中,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一直从事教学和德育工作。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缘于爱的。”2003年8月,那是刘老师刚调入通辽二中,第一个学期,他接手了一个旗县班。全新的环境,68张稚嫩的面孔让刘老师至今记忆犹新。为了尽可能地和学生多接触,了解学生,安抚学生初次远离家乡的恋家情绪,他经常吃住在学校,天天在班级、操场、食堂和宿舍与学生亲密交谈。孩子们从他身上感受到的不是“师道尊严”,而是和他们一起谈学习、侃大山、打篮球的知心朋友。不到半个月,在全校初一的6个农区班中,他所带的初一(5)班率先进入良好学习状态,学生由开始对他的敬畏逐步变成信任。

当时刘老师的班里有个叫邵周阳的女生,入学不到一个月,突发阑尾炎。舍务老师要通知她家长,孩子却哭着说要我班主任来。其实,接管旗县班后,刘老师的手机通常都是24小时开机,就是为了防止学生晚间有突发事件。正巧那天他临时有事没在学校住,接到电话已经是深夜。赶到学校时,一贯坚强的邵周阳终于忍不住疼痛,“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刘老师二话没说,背起孩子就送到了医院。

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在沈阳师范大学读大四。每当与刘老师联系时,她总会提及此事,并且说:“老师,那时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了您,就想哭。”孩子的一席话深深地震撼着他。

刘老师曾经说过:“孩子们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老师在他们心中就是主心骨,就是榜样。”

在后来的期中期末学科质量检测中,刘老师所带班级的整体成绩始终名列三甲,他所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始终保持第一。这一切源于刘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源于他对每一个孩子的喜爱。

2003年11月,刘老师的爱人还在农村工作,为了使自己的女儿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先把女儿接到城里,送进了科尔沁区实验幼儿园小班。刘老师和女儿租房居住,本想给女儿办长托,早送晚接,但由于学校工作任务重,自己又是班主任,孩子的接送成了问题,所以接送孩子的任务交给了他年迈的父母。11月中旬的一天,刘老师接到父亲的电话,说他们下午要出门,第二天才能回来,晚上不能接孩子。不巧的是,那天刘老师有第八节课,晚上还有晚自习。已经是初冬,下了第八节课,天已漆黑,他匆匆忙忙赶到幼儿园时,园里只剩下自己的女儿了。虽有保育员的呵护,孩子仍然不断伤心地哭着。刘老师急忙一把揽过孩子,对保育员道过谢后,边哄边把孩子带到了学校,安顿在办公室,买点面包牛奶,问孩子:“可可,爸爸马上要去上晚自习,你一个人在办公室好好坐着,不许乱跑,好吗?”他的女儿睁大眼睛迷惑地望着他,刚哄好的小嘴又要咧开,刘老师说:“不行的话和爸爸去班级,但千万不许说话。”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当走到班级门前时,生性胆小的女儿一看班级那么多学生,竟然不肯进屋。刘老师只好再一次把她领回办公室,又安顿了一番。刚做通工作,晚自习铃声响起,他拍了女儿肩膀一下,迅速走向班级。一个多小时的自习结束了,讲课讲得昏天黑地的他,猛地记起了女儿,急忙推开教室的门,打算直奔办公室。但教室门外的一幕把刘老师惊呆了——原来,他那懂事的女儿早就冻得哆哆嗦嗦地站在教室的门外,一声不吭地抱着个小肩膀,见刘老师从教室里出来,便猛地一下抱住了他的大腿,牙齿打战,断断续续地说:“爸爸,你……你可下课了,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害怕!”刘老师的心当时不知被什么东西重重击打了一下,自责、愧疚一齐涌上了心头。他一下子抱起了女儿。他那可爱的女儿,晚饭一口没吃,因为一个人害怕,在教室外足足站了一个多钟头啊!她知道她的爸爸在上课,上课的时候不许说话,她忍冻挨饿,就想听到爸爸讲课的声音,她就不害怕了。同学们纷纷围拢上来,这个递苹果,那个递暖水袋,这个亲一口,那个抱一下。此情此景,让刘老师至今难忘。他为能有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儿自豪,也对他的那些学生们的善良体贴感到无比欣慰。

令刘老师更加欣慰的是,他的一言一行给班干部们带来了积极健康的影响。为减轻他的班级管理工作压力,他们把班级管理方法在原有的职责范围内更加细化,小到班级的物件承包也设置了管理者,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同学们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些变化,刘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上。他为自己用今天的辛苦付出,换来60多个孩子的自强、自立、相互关心,并奠定他们的未来之路而喜不自胜!

因为对孩子们的喜爱,刘老师把与家长的理性的沟通作为班级管理的辅助手段。和家长沟通联系,他最常用的方式是校信通,一句句温馨得体的问候,天凉孩子要多加衣的及时提醒,一个个教育孩子的小窍门,以及对孩子的适度夸奖都是他每周、每月要定期发给家长的沟通内容。一个家庭,孩子的前途永远是大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试想,有几个家教规范有效的孩子总犯错误呢?因此,刘老师一贯的原则是,只要在他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绝不找家长到学校。即使有,他也会在接待室坦诚相待,在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又肯定孩子的优点,深入探讨关于孩子成长、发展的有效方法,从来不对家长进行指责训斥。

多年下来,他与学生的家长们都成了见过面或未曾谋面的坦诚相待的朋友,即便是上了高中的学生思想有困惑,家长仍然会找到刘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良好的口碑就是在这样坦诚、真挚的交流中建立起来的。

在通辽二中当班主任的几年间,刘老师总共带了将近四轮学生,每一轮都给人留下了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均衡发展,中考升学率高,学生品行高尚,实践能力超强的美好印象。

2009年8月,刘老师又接手一个班级,也就是他2012年送走的初三(8)班。这是一个城区班,学生素质普遍较高,班级近四分之一是教师子女,本校的三个教师子女也都在这个班。全新的学生,学生们活跃、灵动的思维方式向刘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军训之际,他几乎长在了学生堆儿中,依据军训教官口令,他和孩子们一样训练,和他们一样在炎炎烈日下站军姿,以身示范,全班同学在他的激励下一举夺得军训汇报表演第一名。从此,他更加喜欢这些孩子们了。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两名特殊的同学的身影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两名同学一个叫康城镇,一个叫齐家庆,两个孩子都是行为无拘无束,无视班规校纪,而且偶有逃课现象,和他们的家长也联系不上。经多方打听,刘老师才知道这两个孩子都生长在单亲家庭,家里也比较贫困,都是靠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支撑家用,生活起居都由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照顾,学习上根本无人关顾。面对这种情况,刘老师发动班集体的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使两个孩子积极参与,并且适时单独找两个孩子谈话,自己掏钱给他们买学习用品。不久,两个孩子被感化了,走上了健康、阳光、积极的发展之路。刘老师对两个孩子的转变异常高兴,还在物质上资助这两个孩子一直到初中毕业。

20年来,刘老师上班一直都是早来晚走,早晨5点多跟早操,晚上10点多农区班就寝才回家,几乎没有什么双休日的概念,即使身体不舒服也极力坚持,从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在一次初三年级的月考中,两天两夜的月考前期准备已经让刘老师身心疲惫。考完后还要立即组织老师们在一天的时间里评完试卷。一千多份语文试卷的评阅量大得惊人。连续奋战了一个上午,就在他给加班阅卷的老师们准备好午饭,再一次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突然感觉浑身无力,两眼一黑,倒在了办公桌前。老师们吓坏了,迅速把他抬到床上,纷纷上前问候,有的递毛巾擦汗,有的端来白开水,有的要打120。刘老师的潜意识还清楚,告诉老师们说他没有事,不用麻烦,歇歇就好。他耳旁听到老师们的议论:刘主任这都是累的,每次月考他都这样辛苦。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刘老师逐渐恢复了常态,看着眼前老师们摆放的毛巾、水杯、纸巾、饭菜,听着老师们一句又一句暖融融的问候,他流泪了。后来他又坚持回到了办公室和老师们一起阅卷,一直到阅卷结束,登录完分数为止。

按照刘老师自己的说法,其实这次晕倒可能只是连续几天的过度疲劳和没有规律的饮食造成的,谁知却换来老师们的如此热心,夫复何求啊。在后来的几次月考中,老师们的干劲明显增强,效率也提高了一大截。

在2010年暑假前一个月,受上级委派,刘老师外出参加中考语文命题,整整封闭了一个月。适逢科尔沁区期末统考在即,虽然学校安排了教师代班、代课,但后来听说刚开始的几天里孩子们却好像没了娘一样,都心神恍惚,但由于工作的需要,刘老师又无法和孩子们取得联系。中考命题解围之后,那是7月5日下午5点左右,他拿回自己的手机,刚一开机,孩子们的短信就连续不断地挤了进来,约有百十多条。刘老师看着短信,仿佛听见了学生们的急切呼唤:“老师,你学习怎么这么长时间啊?”“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老师,我都和您生气了,怎么一直关机?”看着这些短信,刘老师心里暖暖的,眼睛湿湿的。返家途中,班级团支部书记白超博突然给他打进了电话:“老师,天哪,您终于开机了。我听我妈妈说您今天会议结束了,现在往回走呢,是吗?”谈笑之余,她又自豪而神秘地说:“老师,我是不是第一个给您打电话的呀?”听到话筒那边传来傻傻的笑,刘老师真是感到了一种异样的温暖。那是不亲身体验,无法理解的情感回报。紧接着,电话那头又传来了稚嫩的话语:“老师,您都不知道,您走的这一个月里,我们有时受了委屈,想您又不在,只好跑下楼,跑到车棚,趴在您的车上哭呢!”

刘老师的心被这种纯真强烈地震撼了……回想一年多来自己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不尽的挂念,他又感慨地冒出了那句话:“夫复何求啊!”

在科尔沁区期末统考的各校学科比较中,他所带的初一年级总分进入科区前10名的有5名,前5名中竟然有3名是刘老师班级的孩子。惊愕之余,他一方面感谢为他代班代课的教师,另一方面在批阅孩子们周记时发现了班长刘峥写的这样一段话:“老师不在家,我突然感觉自己担子太重了,现在同学们的状态不太好,纪律也不如从前,难道我们的自控能力真的就这么差。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学习,给老师一个惊喜呢?”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阶段,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会使个别孩子出现极大变化:在家不理解父母,在校不理解老师,思想波动和成绩波动特别大;更有甚者,个别的孩子会因为不爱学习,成绩下降,在家遭到家长的训斥和家庭暴力,甚至离家出走。刘老师的班级也出现过一起类似事件,孩子后来被刘老师和父母找回,但孩子家庭的冷战依然持续。说实话,十四五岁的年龄,有时候家长在家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如此变化。刘老师认为,老师不应该仅仅教会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于是,刘老师以学校开展的“理解尊重责任”为主题的班会评比作为切入点,率领班级干部精心策划,苦思冥想,酝酿出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

班会首先以一篇配乐诗朗诵《爸爸,我想对您说》开篇,接着刘老师以家长的口吻宣读了一封家长的来信,这封信是刘老师自己编写并整理出来的。信的题目是《孩子,爸爸为什么打你》,原文如下:

孩子,爸爸今天打了你,你没有吃饭就摔门而去!可是,孩子,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打你吗?

我和你妈妈只有你一个孩子,你是我们家唯一的宝贝儿,全部的希望。可是,孩子,你如今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却让我们伤透了心。原来,我们也总是为你找各种借口“孩子还小,大了以后也许会好些;可能咱家的孩子发育慢,慢慢就会好起来……”可是,孩子,从初一下学期到现在,你一次一次地让我们的希望化为泡影,回家做作业不会做;上课看课外书不听课,最终导致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如今你已经14岁了,始终这样,怎能不让爸爸着急?爸爸也是懂得教育理论的:对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呵斥……于是我每次都努力地去发现你的优点,可是这样的努力却没有让你的学习和习惯有半点改变,你依然我行我素。

你知道吗?孩子,在你如嫩芽般诞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为拥有你而感到自豪。我很自豪地把你抱到楼上楼下、屋里屋外。你笑,我也笑,欢笑中有了亲情;你哭,我也跟着流泪,只是不轻易让你看见罢了。总之,我和你妈妈是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牵扯着你的手走过来的,我不止一次向上苍祈祷,希望用我的生命换取你一生的平安幸福。所以我给你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你所要的一切书籍。进入初中,又满足你的一切要求,为你买崭新的自行车,为你找补习班,为你买学习机,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你能学会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尤其在假丑恶方面,希望你看到梢就知道根,看到开始就知道归宿。其实爸爸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自从你上了初中,尤其是进入初二以后,你生活空间扩大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越来越多地充斥于你的思维空间,你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越来越破坏班级的规矩,在家还总是对着你妈妈发脾气,所以,爸爸打了你。

看着你痛苦的表情,听着你痛苦的哭泣,你知道吗?爸爸心里像刀绞一样,在流泪,在流血!你今天赌气不吃饭,甚至出走,你能想象得出我俩找你时是怎样的彷徨和无助吗?你回来了,缩手缩脚在床的一角入睡。当你在睡梦中发出低低的抽泣,又是怎样牵动着爸爸的泪水夺眶而出啊!但是,孩子,我却从来不曾为打了你而后悔过。因为我知道,打,不仅包含着一种责任,更包含着一种无私的厚爱。

爸爸今天也检讨自己,很不冷静,但愿咱们一家三口人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无论你什么时候能理解爸爸妈妈,爸爸都会等。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孩子!

这封饱含深情的来信感染了全班的大部分同学,尤其是那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会后找到他说:“老师,这封信怎么好像是在说我?是不是我爸爸写来的?刘老师神秘地对他说:“你说呢?”他的小脸涨得通红,低着头说:“老师,我知道回家该怎么做了。”刘老师说不出当时内心是欢喜还是激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社会责任者,甚至为人父母者,当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都会触发心灵深处的思考;而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施爱的范围只局限于学习这个层面。却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习惯的培养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以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却漠然置之,那是教育领域的多大误区啊!

他接触的家长们也一致认为:选择一所好学校固然重要,但选择一位负责任、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更为重要。

有一次因为下雪,刘老师下班打车回家,在与司机聊天时,知道司机的孩子就在通辽二中读初一,他说,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太负责任了,他不但对我家孩子好,而且一定会把我家孩子教好。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刘老师,特别是那两个“好”字,令刘老师久久地回味着:是的,这两个“好”字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需要爱这两大教育主题啊!

其实细想起来,还有什么比学生的理解和进步、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更令为人师者自豪与欢欣的呢?因为爱,刘老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因为爱,他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因为爱,刘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两级“优秀班集体”;因为爱,刘老师本人也获得了市区两级和自治区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学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走近刘老师,你就会感受到他的儒雅,他的博爱,他那巨大磁场般的感召力和他那敬业奉献的博大情怀,并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被他的大爱之心所感化,向善、向上,向人生的高峰攀登!真乃“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王磊  鑫钢)

主编:王磊     编辑:石柏青



    关注 魅力科尔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