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2,他说自己想打CBA

 

国内能完成这个动作的小后卫可不太多...



根据一份早年间NBA的体测报告,一脸青涩的易建联在雄鹿队摸高达到3米70。

考虑到他2米13的身高,还有领先于同位置球员的臂展,似乎可以理解。

回到中国打球多年的孙悦,有一次也在队内测试了各项数据,其中摸高也能维持在3米40左右。

他多年的自律,个人天赋都是国内球员所羡慕的,此外,还有2米05的身高。

若干年后,B站上出现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小球员穿着黑白条纹球衣,平头,拿球三大步从离篮筐两步的位置弹起,身体在空中转了一个圈,360度,下一秒,篮球被重重砸进篮筐。

国内能完成这个动作的小后卫可不太多。

这个完成360度扣篮的后卫,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素质到底有多好,他的摸高达到3米40,跟孙悦差不多。

他叫潘威,在上海青年队打球。

对了,他的身高是1米82。

上海是一座奇妙的城市:论时尚,它走在全国的前列,“国际化大都市”是它的代名词;弄堂,吴侬软语,配上热气腾腾的生煎小笼、青团、长脚面、馄饨,这座城市从清晨开始苏醒。

上海又是一座极其富有魅力的体育之都,特别是篮球,这里的每一位球迷都能回忆起20年前,上海大鲨鱼出过一个“小巨人”,他是如何带领这座城市和八一顽抗到底,最终捧得CBA总冠军奖杯的荣耀历史。
潘威4岁就被爸妈带来上海,在这里长大,他熟知这些荣耀,但是似乎离他很近,又很远。

潘威的妈妈李瑾斌告诉我,潘威的父亲是长春人,在上海从事建筑行业,她自己祖籍北京,现在做市政设计相关工作,两人都没有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背景,但是对篮球这项运动莫名有好感。

这也是得益于潘威的天赋,父母愿意支持他去追求喜欢做的事。

从小学开始,潘威展现出过人的天赋,能跳,球感好,比别的小朋友运球都跑得快,还能像模像样得突破上篮。



到了初中高中,他自己私下苦练的那些技术开始展露,学校里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防得住他了,就像是《灌篮高手》里的泽北一样,渴望更激烈的环境去对抗。

走在创建于1901年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校园里,几乎每个爱打篮球的孩子都能说上几句,关于本校篮球历史。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底下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有轻松扣篮的学生,有热爱篮球的孩子们,有高标准的专业球场,有一年一度的“南模杯”。

潘威在这里读书,他是南模的王牌球员。



2016-2017赛季,耐高联赛上海赛区,决赛,上交大附中在南模面前没有任何办法,最终南模狂胜14分,拿起了上海赛区的第19个冠军奖杯,这也是南模连续19次拿下上海赛区冠军。

潘威得到23分,整个赛季场均13分1.5板1.5次助攻,他的几百个日日夜夜,在南模的球馆里挥汗如雨,冠军成了他的最好的回报。

高二这年,他是全队最能跑最能跳的孩子,得到去上海青年队试训的机会,那天阳光正好,他走在路上,满脑子都是未来走上职业赛场的画面。

当时,上海青年队正准备打青年联赛,需要选拨一些优秀的孩子留队,也作为陪练。

那天,潘威和另外三个小伙伴一起去试训,教练王建国对四个小孩寄予厚望,跟他们说主要能留队打出来,以后的职业生涯将是一片光明,很有前景。

开始了,训练没有什么秘密,一天三练,每天都必须跑田径场练耐力,经常可以跑吐几个人,而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潘威就是其中之一。

刚开始俱乐部的其他人都不太看好潘威,因为首先他的个子不高,1米8左右,再加上从小没经历过专业训练,一直打学生球,属于“半路出家”。

回顾潘威的学生时代:高安路小学、五十四中、再到南模中学,虽然都是篮球强校,但跟专业队训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训练吃力,潘威也不怎么吭声,就默默地擦擦嘴冲个操,下次继续练。内向又不怎么爱说话的性格,经常让教练看着来气,骂上几句算是轻的。

“一开始我有点害怕,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潘威毫不讳言自己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

“你小子真是温吞水!”大家有时候会这么说潘威,温吞水是江浙沪地区的流行方言,本意是指烧至半开未开的热水,不冷不热的;用在人身上,形容这人的性格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粘滞不前。

简单说就是,不怎么冒泡,停滞不前。
李瑾斌和丈夫担心儿子,特意在训练基地附近租了房,就此住下,虽然只在周末才能见到儿子,但是这也让他们能放心不少。

碰到全国比赛的时候,如果他们俩有时间,就会买两张票跟随球队一起出去,关注着儿子每一场球。

通常是老两口拿着摄像机,在场边靠后的位置坐下来,开始录儿子的比赛——青年队比赛一般不会有太多观众看,所以两个人的身影显着特别孤单。

这种孤单,是为了不让儿子感到孤单,天下的父母想必都能感同身受。

现在CBA上海队的大前锋朱瀛,当时也是青年队的一员,和潘威同一个初中毕业,校友天生走得近,两人平常聊得多。朱瀛提醒潘威,不要太低调,该积极的时候还是要积极点,才能给教练们留下好的印象。

潘威听进去了,再加上父母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他要在这里证明自己。

高二开始试训,一整年跟队训练,青年队的教练逐渐对潘威的印象变好了,因为他的进步大,又听话肯练。

 

“这个孩子生活简单,叫他做什么,都能超额完成,不偷懒。”教练这样评价潘威。

当初跟他一起来训练的三个孩子,有比潘威高出一大截的,有从小在体校专业训练过的,都怀揣着职业梦想进来。

最终,三位都没能留下,“温吞水”潘威成了俱乐部青年队的一员,开始上场比赛。

在中国篮球界,一个好的篮球苗子一般是走两条路:CUBA大学生联赛,或者俱乐部青训。




现在在山西队打球的张宁,北控的王少杰和南京的万圣伟,新疆队的后卫曾令旭,都是从CUBA出来的。

大学篮球在最近三年内形势变得一片大好,职业篮球似乎和大学篮球的道路被打开,多位大学生得以进入CBA联赛。

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俱乐部青训出来的球员往往更具备即战力,也是因为他们的训练强度高,条件相对好一些。

不过,风险也大。

大学球员就算没打上职业比赛,也会有文凭,出来找份工作。

南模中学的主帅孟家森透露,有许多大学球队的人来,向潘威进行了招募,包括本地的华东师范大学,还有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篮球强校,希望潘威在南模毕业后能去他们那里打球。

而青训球员更有机会冲到职业赛场,可是职业的名额就那么多,所以筛选就变得格外严苛。

潘威一家决定试试,走更难的一条路。

对于潘威这样的青训球员,一般有三个比赛可以作为“考核”。

 

分别是全国青年运动会,青年联赛(U系列)和CBDL比赛(也就是CBA的二级联赛,类似于NBDL和NBA的关系)。

刚开始,潘威是队内那个“可有可无的球员”,每场能打上替补,有个3到5分钟的上场时间就很高兴了,回到家脸都笑开了花。

逐渐地,上场时间越来越长。

2018年,U19青年联赛上上海队只拿到第7的成绩,潘威开始崭露头角。
一年后,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上海队希望能有个前三的成绩,而此时的潘威,已经是个每场比赛可以为球队贡献20分以上的核心球员了。

上海队过关斩将,小组赛甚至击败了传统强队广厦青年队,后来一路杀进半决赛,碰到东莞篮球学校。

包夹,不让潘威接球,始终隔绝在球队进攻体系之外,让潘威打得非常难受,球队最后也输了球,落到季军争夺战中。

面对后来的深圳青年队,上海队表现不佳,痛失季军争夺战,成了第四名。

那场比赛,潘威哭了,他几乎打满整场比赛,得到23分,在最后时刻,落后三分的上海队急需一个三分球扳平比分——潘威纵贯全场,在三分线外投出一记可能改变比赛的三分,没进,青春总是不完美的。

哨响,他倒在地上,听着对面的欢呼声,泪水顺着脸颊滑下,心中五味陈杂。

再之后就是CBDL联赛,不到20岁的潘威跟随球队一起,成了队里的“小老弟”,但也十分高效,成为值得信赖的小后卫。

终于,到了2020年,又是一年青年联赛。

已经阔别全国U19青年联赛冠军近20年的上海队,在决赛中击败深圳青年队,一举捧杯,前CBA上海队的主教练李秋平还专门到场祝贺。
现在,他们是冠军。

潘威虽然不是MVP,但是他在比赛中出手17次,进了8个球,得到17分4助的全面表现。

7场比赛,潘威是队内的第二号得分手,场均接近15分,命中率接近50%。

各路媒体评价他

“很会阅读比赛。”

“总是用球队最需要的方式,来帮助球队赢得比赛。”

“是个用脑子打球的后卫。”

几位业内有名的教练都告诉我,别看潘威身高只有1米82,但是弹跳极好,善于阅读防守,能在关键时刻得分,敢于对抗。

什么是好的后卫?自身有的威胁,还能最大化发挥队友们的实力。

而且,中国篮球确实在“改变”,变得更加的包容,CBA各队都不乏表现优异的小个子球员,他们利用出色的跑跳能力和投射、组织技巧,在职业赛场站稳脚跟吗。

但他们付出的辛苦,远远高出那些身高得天独厚的球员,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当你在身高上吃亏的时候,你必须用别的方面来弥补。

在一个球员最终站到职业赛场的路上,他们可能会面对伤病,谩骂,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

当我问潘威和他的妈妈李瑾斌,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们给了我肯定的回答“想打职业比赛。”

李瑾斌想了一会,补上一句,似乎也在期待那个“温吞水”儿子的未来:

“人这一生,总要活得有意义一些。”

潘威,未来我希望在CBA见到他,用一个个滚烫的三分和传球,把“温吞水”给煮沸煮开了。


    关注 诚言说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