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词喂饱的孩子,为什么总能比别人优秀

 

孩子的古诗词启蒙书...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在第五季拿下冠军,获得这第六季第一张入场券的7岁男孩,王恒屹。

一年不见,他更是气质脱俗、文思如泉,获得不少观众的喜欢、欣赏。



从他身上,家长就明白从小熟读古诗词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小小年纪,和导师、主持人对话,毫不怯场,答不出来,也不见慌乱紧张;举止间谈笑风生,比很多精英人士做得都好。

这般从容淡定,便源于中华诗词给的文化自信。

4岁上央视,将李白超长诗篇《将进酒》倒背如流;5岁就能熟练背出580多首诗,让撒贝宁自愧不如,这样的孩子说怎么可能不优秀?



而且古诗词学得好,语文成绩更容易蹭蹭蹭往上!

现在语文卷背诵默写的题目,占了10%左右的比分,这分数全拿下,成绩比别的孩子不知道高了多少。



再往远了说,诗词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足以让人生迈向新阶段,像前几季诗词大会中的才女武亦姝、外卖小哥雷海为、工科博士陈更……



孩子成长路上,存留一颗“诗心”,也会有勇气和力量去抗击一切风浪。

就如苏轼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旷达之心,能成为孩子今后人生的支撑点,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有一份坚强乐观之心。



那么怎么让孩子更好地走进古诗词呢?很多家长大吐苦水:

死记硬背记不牢,背了好久,考试仍频频出错;

不理解诗词,作文乱用不说,还暴露语文素养欠缺的短板;

孩子自己不愿意学,没兴趣学不进去……

那不妨,试试这套很多名师都推荐的——《读读故事背背诗》(全三册)。



*上卷:先秦-唐、中卷:唐-宋、下卷:宋-现代

它由《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方笑一主编,精选从先秦到现代300篇必背、会考的古诗词;

每篇都有方笑一教授趣味解说,将枯燥古诗词化为生动故事,3岁孩子也会读上瘾,轻松背;

故事中融入诗人人生际遇、处世哲学,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受益终生;

中国古风插画、详细注释,全面让孩子积累文史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打下中华文化底蕴。





对于方笑一,你可能不熟悉,但他却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幕后功臣——点燃亿万观众对于诗词的热忱与诗心,在中国掀起持久不衰的“国学风潮”。



很多人觉得古诗词的世界,离我们生活太远,也没什么用处。

而他却认为,古诗词里蕴含的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体验,与我们的人生、世界观息息相通,能超越时空,抚慰每个迷惘失落的人。



方笑一,作为《中国诗词大会》1~6季命题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所长,出过的一系列古诗词书籍,皆成为现在学生、诗词爱好者学习的经典。

其主编的《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是大中小学百部必读书目之一;

评注的《唐诗三百首品读》,见解独到,广受诗学朋友赞誉;

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是很多研究生研读的范本。



*此为方笑一教授著作,非本产品

纵观他学习古诗词的经历,他总喜欢追着古典文学教授的父亲讲那些诗人的故事:陶渊明爱隐居,闹别扭就隐;李白爱喝酒,得意喝、失意也喝……

从对诗人故事感兴趣,继而进入自己喜欢诗人的诗集,再探索整个时代的诗,从而成就了自己的诗词学问。

这套书,便是他根据自己儿时学诗的经验编纂而成,将诗人的奇闻轶事、写诗趣事讲给孩子听,引起共鸣感,在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古诗词,孩子很容易就学上瘾。





无论学习什么,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引导,他自然会学得欢、学上瘾,最后自己学。

就像这套书,它先用趣味性极高的故事,紧紧抓住孩子的胃口。

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赠汪伦》——



一般课外书、课堂上,给孩子描述李白送别汪伦的情景,大多是这样讲:李白在岸边打算乘船回乡,汪伦唱着歌跑过来跟他道别,李白很感动,写下这首诗表达不舍之情。

这样硬邦邦描述,且不说像直接翻译、毫无生动性,那情景孩子也不熟悉,压根无法感同身受,学不下去真怪不了他们。

这套就体现方笑一教授博学多识的古典文学功底,他就选了一个李白和汪伦之间的调皮趣事,吸引孩子。

原来,汪伦思念自己的朋友李白,但是自己太忙了走不开,就用编个故事,哄李白来家里玩。



这像不像小朋友和伙伴相处的日常,他们读到这里,瞬间有了亲近感,仿佛在看自己的故事,自然会沉浸其中,来了兴趣,继续读诗。



诸如此类的轶事,书中还有很多:

像《咏鹅》,是客人用激将法让骆宾王作出来的诗;

杜甫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但他好像不受李白待见,究竟怎么回事?

那些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有时竟然是两个人或三个人一起创作的!



每个都比睡前故事、格林童话还精彩有趣,戳中兴趣点,有些甚至连家长都想往下看。

孩子也能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学到讲故事的能力,锻炼触类旁通的学习思维,对语文学习,甚至别的科目学习都大有益处。



故事有趣外,还干货满满,隐藏了好多小彩蛋,让孩子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好多历史常识,打下坚实的语文素养。

短短一句诗,经方笑一教授解读的故事后,竟衍生出这么多各种类型的知识:

风俗文化:

黄庭坚《满庭芳·茶》中“研膏”二字,延展出来的是宋代制茶方式,若没人指出,孩子还真不会留意。



历史风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仅仅是歌颂爱情,更影射出秦朝从军出征的实情,让孩子不拘于表面,更深入感知历史的风起云涌。



作文章法:

“僧敲月下门”一句,诗人在“敲”和“推”二字琢磨了好久,最后才成千古绝响,直接让孩子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写出好文章也该这般推敲文字



拘泥于背诵古诗词,最后只会落入一知半解、看见皮毛的状态,有专家的全方位解读,孩子能学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甚至能让人生更上一层楼。





以时间轴来读古诗词,既能让孩子在脑中形成一个主干,大致知道各朝代诗词的分布状态,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千年璀璨文化,窥见历史风云变化。



全套书,按照先秦到现代的顺序排列下来,分为三册《上卷:先秦-唐》、《中卷:唐-宋》、《下卷:宋-现代》,精选每个朝代具代表性的诗词——



像先秦屈原的《离骚》,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小学常考题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出自三国曹植的《七步诗》,让孩子窥见乱世宫廷之争;

还有东晋陶渊明、唐代张九龄、清朝纳兰性德……这些我们熟知的诗人,在书中都按朝代先后顺序呈现出来。



这样,既能知道诗人生活的历史环境,将诗词放置历史中学习,更能理解透彻、逻辑更清晰。

而且,这样的方式,还能根据诗词的数量,推断诗词的发展趋势,进而看到历史发展脉络。

比如明清时期的诗词大不如唐宋,是不是能推断出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比较少,进而推断出少的原因,可能是时局动荡?



再比如同为唐朝,不同时期,诗歌呈现出来的风格不一样,是不是能看出整个唐朝建立、鼎盛到衰败的景况?

初唐可从“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一窥皇位动荡之争;

盛唐是“春豫灵池会,仓波帐殿开”的繁荣之景;

晚唐则从“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看到上层的腐败。



所谓“文史不分家”,在这套书里便诠释得淋漓尽致,孩子学起来也事半功倍,比别人多学了不少知识呢!





大量背诗,快速而简单的方式便是大声诵读出来,即使孩子不理解当中情境,似懂非懂,也会着迷于当中优美韵律。

像叶嘉莹先生、胡适先生等等国学大师,小时候无不大声朗读并背诵诗词的,可以说“背诵诗词这种古典教学方式是大有用处的”!



这套书,就配备了专业朗诵者为孩子读下的音频,让孩子感受到诗歌韵律美,还能一边干别的事,一边听,听久了说不定跟着读,还能背上几句,一箭双雕呀!



*扫描每首诗旁边的二维码,就能够获得音频。

还搭配名家水墨画,非常贴合诗词意境,让孩子仿若身临其境,辅助理解,同时还能悄悄提升审美品位。



“耳濡目染”,孩子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诗词自然而然也润泽心灵,气质自华。

大语文时代,诗词有多重要不必多言。

如果你还纠结于市面眼花缭乱的诗词选集,那真得考虑一下这套由权威专家主编的,涵盖内容之全,知识点之丰富的诗词书。

花个60几元,送给他们这套,无论当做诗词启蒙书,还是学习工具书,再合适不过了!


    关注 古墨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