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如何迈好十四五第一步?

 


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各行各业都要迈好开局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作为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的一举一动,备受行业瞩目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人寿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特别是在重振国寿战略指引下,中国人寿构塑起稳进强发展格局,取得了重大突破

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近1万亿元,合并保费收入超7500亿元,合并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合并管理第三方资产1.8万亿元,持续保持历史高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高质量发展成为统领各行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发展层级的动因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今后该如何作为?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表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以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担当,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局迈好第一步

绿色发展 绿色保险


财经国家周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明确部署,提出了二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王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际经验表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保险是行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绿色保险作为应用市场化保险机制,通过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在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和增益奖补维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减轻政府和企业经济负担等方面,具有其他环境管理手段和金融工具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中做出了哪些探索?还有哪些不足?

王滨:目前,我国绿色保险以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主,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保费规模小覆盖率低产品单一企业投保和机构展业意愿均不强等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环责险保费收入仅为4.33亿元,风险保额491.75亿元,投保企业数量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占比仅在5%左右,保险机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优势与作用还远未发挥而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绿色保险制度和体系已十分完善,也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国环责险年保费规模可达约40亿美元,已成为解决环境损害和治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各类环境污染仍呈高发态势,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2021年3月16日,3月15日下午开始,山东受到沙尘影响,全省自北向南逐步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图/新华社发

财经国家周刊: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绿色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支持和推动上尚有待加强对此有哪些建议?

王滨:为切实提高我国绿色保险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能力,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推行法定保险制度从国际来看,环境领域的保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部分国家还将强制保险作为行政许可或审批的前置条件,只有获取保单之后才能够有资格进行申请,较好地发挥了立法的保障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实施环境污染强制保险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投保的领域投保的方式惩罚措施等予以明确,切实解决逆选择和自主投保意愿不足问题,推进绿色保险规模快速发展

二是设立绿色保险赔偿基金环境损害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大风险高涉及面广,对商业保险机构的承保能力带来较大压力建议研究设立绿色保险赔偿基金,完善风险分摊机制,由国家财政和商业保险公司每年分别按照GDP和绿色保险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拨付和提取,集中管理市场化运营,主要用于垫付快速救治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应急费用防止环境污染事故损失进一步扩大需要的施救费用以及支付一定限额之上的赔款

三是加强对绿色保险的财税支持从国际经验来看,财税支持是推进绿色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进一步研究细化对环责险的财税支持政策其中,对于积极开展绿色保险服务的保险企业,可考虑给予专项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降低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其开办绿色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对于参保企业,可以对保费支出给予税收或行政收费优惠,提高企业投保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公共数据平台建议保险行业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探索开展跨部门合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做好环境监测,推进公共环境数据库建设,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健全绿色保险发展的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利用物联网5G等新型信息技术,积极做好环境实时动态监测工作,统一收集和管理环境污染环境损害节能减排污染损害赔偿支出等数据,并加强土壤河流环境档案建设,为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研发费率厘定承保理赔风险评估损失测算等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保险服务三支柱养老


财经国家周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众多老年人将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对养老安排的充足性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发展和完善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就变得尤为迫切如何看待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王滨: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全国人口的18.1%,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动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有助于集中长期稳定资金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要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看待当前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的发展情况?

王滨:尽管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取得重大成效,已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养老金充足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完整性不够以及各支柱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第一支柱已覆盖近10亿城乡居民,占据主导地位,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偏低,全国平均不足50%,且呈下降趋势;第二支柱惠及人口有限,覆盖率不高;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占比偏低,对养老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

财经国家周刊:去年以来,一系列高层会议都对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作出了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如何发挥金融保险优势,更好推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王滨: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养老保障水平,发挥金融保险优势,更好推动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养老保险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从全球范围看,税收优惠是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各国充分运用金融手段逐步积累壮大养老金资产的重要保障建议研究制定养老保险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以降低领取阶段的税负为核心,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吸引更多个人参与,扩大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对机构,通过差异化的增值税减免措施,降低机构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税负水平

二是强化三支柱间的衔接转换贯通当前三支柱之间的延续性和衔接性还不强,资金流动的渠道尚未打通,没有形成系统的配套衔接转换机制,不便于居民在长周期中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家庭结构风险偏好等变化,做出统筹规划和动态安排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构建统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三支柱间共享信息,实现不同层次养老保险产品的便捷转换和退出,促使养老保障体系整体更加便捷化灵活化效率化

三是引导养老金融产品形成专属优势养老金融产品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安全可靠的长期回报是关键,这与现行监管规定的净值化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冲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加快构建起长期养老金融产品的独特吸引力,建议针对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配套出台机制相容的监管规定会计准则业绩考核方法等,坚定长期化定位,统一标准,统一领取期限及条件,并在估值核算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等方面给予鼓励性政策,强化养老金融产品的专属属性,真正实现与其他金融产品相区别的差异化风险收益特征,从制度创新层面进一步为行业长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试点先行推进三支柱改革建议进一步规范现有养老保障业务,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清理名不符实产品,为三支柱改革打好基础加快推进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建议选择大型金融保险机构先行开展试点,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多层次多形态养老金融产品体系的业务新模式,更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人群的差异化养老需求,积累成功经验,持续推广实施





按照下图,添加星标️不再错过财经国家周刊
觉得内容不错
来个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看完不吐不快,就给我们留言吧
留言点赞多有惊喜 


    关注 财经国家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