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丨曹元弼孝经学著作四种

 

曹元弼孝经学著作四种
光绪二十一年,农历为乙未年,西历则是公元1895年


本年恰逢春闱,全国各地的举子们云集京师,参加会试要在往常,京城的春天会因此而热闹非凡不过这次光景大不寻常前一年朝廷与日本开战,节节溃败,到这年春天,威海卫陷落,北京城陷入恐慌,甚至有人提出迁都避难接着,日本提出的和约条款传至京城,屈辱感弥漫于年轻的举人们中间,他们联名上书,要求朝廷拒绝和约对大清国的读书人来说,像这样团结起来发声,还是头一遭儿

尽管如此,会试和殿试还是照常进行五月,参加完殿试的进士们按照惯例,要参加朝考,以决定他们被授予何等官职朝考发榜后,有御史参奏阅卷不公,并举证说,有一名叫曹元弼的考生,字迹模糊,却获得二等的成绩,不合规矩原来,清朝科举,不但考文章,还要看书法,考生要写墨乌黑,字方整,笔光润 的馆阁体,才算合格军机大臣翁同龢随即上奏,说这位曹元弼虽写不成字,实大江以南通经博览之士,获得二等,实至名归结果,曹元弼的成绩还是被降为第三等,仅仅被授予内阁中书这一小官翁同龢遂感慨道:经生安能与时流争笔画之工哉!

这位曹元弼何许人也?如何能年纪轻轻就获得通经博览之名?

曹元弼出身于苏州泰伯庙桥下塘曹家曹家素精岐黄之术,出了很多名医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儒道与医道本相通在这个家庭里,曹元弼很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三岁,由祖父开蒙四岁,由父亲教四书,并开始读经十三岁时,受学于舅舅倪涛这位舅舅讲解精详,于经传辞气脉络纤微必辨,神与古会,对曹元弼的影响尤大曹元弼十七岁时读毛诗注疏,留意于郑玄的毛诗传笺,又读郑玄传记,更为其人格所折服他一生为学以郑玄为宗,发轫于此第二年,曹元弼又体会到郑玄乃以礼笺诗,郑学的根基在礼学,遂转而治三礼他反复推求贾公彦仪礼注疏与胡培翚仪礼正义,校补贾疏讹脱,订正胡氏之误,撰成礼经校释二十二卷此书刻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立即为江南学者们传诵此时曹元弼年方二十六岁,已被大学者李慈铭推许为高密功臣少年成名,无怪乎数年后翁同龢对曹元弼会有经生之誉了而曹元弼读书极为勤勉,据其日记所载,每日读书常常自朝至暮,不加间歇,视力遂越来越差时人描述他是双目短视,咫尺不辨,写不好字也是情有可原
曹元弼像,苏文绘,收于吴中先贤谱


朝考之后,曹元弼并未屈就内阁中书,而是回到了家乡苏州其时,张之洞正在南京署理两江总督,曹元弼遂赴南京谒见张氏这次谒见将改变曹元弼的命运,使这位经生卷入清末维新派与保守派的争论当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在武昌办两湖书院,聘曹元弼为经学总教不过,曹元弼在张之洞幕中最大的贡献不是教书,而是撰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康有为等维新派炙手可热,张之洞则与之划清界限,撰劝学篇,倡导中体西用说与中体西用说相应,张之洞的教育方略,亦是先使年轻人通晓中学大略,再进而研习西学但是,作为中学核心的经学,素以繁难无用被人诟病因此,张之洞主张,理想的经学教科书应该损之又损,义主救世,以致用当务为贵,不以殚见洽闻为贤他据此制定了体例,并委托曹元弼为每种经典撰一专书,组成一套经学教科书,名为十四经学如曹元弼所述:

文襄师以世道衰微,人心陷溺,邪说横行,败纲斁伦,作劝学篇以拯人心内有守约一章,立治经提要钩玄之法,约以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流别七目, 冀事少功多,人人有经义数千条在心,则终身可无离经叛道之患属元弼依类撰集十四经学

曹元弼与张之洞一样厌恶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说,同时又感念张之洞的国士之知,遂辞去教职,专力撰写十四经学今天我们能看到,张之洞的设想与曹元弼的经学造诣相结合,产生了怎样奇妙的效果十四经学完全撰成者,有周易学礼经学孝经学,三书均要言不烦,体大思精它们未能如张之洞所愿,阻止西学全面压倒中学,但是,对于研习经学的人来说,至今仍是极好的入门书如孝经学,不仅对孝经之义旨体例版本等有精当的概述,对孝经学史上的公案也有精彩的裁断比如,孝经郑玄注是否真为郑玄所作,自南北朝陆澄唐代刘知幾以来,一直有人质疑,未有定论曹元弼在孝经学流别篇中,一口气列举数条证据,证明此注确实出自郑玄,令人击节后来,民国年间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学者伦明为孝经学写提要,也特别提到:其证郑注确为康成作最详,可息群疑
苏州图书馆藏孝经学稿本书影


清朝灭亡后,曹元弼喟叹天降大戾,中原陆沉,以遗民自居,遁世著书他中止了十四经学的写作,转而致力于笺释群经郑注,用意似在抉发经典原义,挽救世运而诸经之中,他特别致意于孝经一方面,曹元弼本人性情至孝,以庄诵孝经为日课另一方面,郑玄有语: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曹元弼服膺郑玄,故亦将孝经作为群经之枢要民国二十三年(1934),他撰成孝经郑氏注笺释同类的著作,清末大儒皮锡瑞有孝经郑注疏,曹元弼笺释虽后出,却极具特色比如:孝经郑注早已散佚,笺释以严可均辑本为郑注底本,但是经典释文中记录了不少郑注残句残字,无法成句,曹元弼深求其意,援据旧训,补缀成文也就是说,他是凭借惊人的腹笥与对孝经义理的理解,参考郑玄其他经注,补全了这些残句残字,此种做法恐怕前无古人另外,曹元弼崇敬清儒陈澧,曾有诗句儒宗近数陈兰圃,家训远师朱柏庐,而笺释也确实继承了陈澧汉宋兼采之学风它以郑玄为宗,却不拘于汉人经说,而是广引宋明诸儒之说,在方法上也是义理申说与文字训诂相辅相成,兼得其美再如,据陈壁生先生说,皮锡瑞孝经郑注疏多从今文经说,曹元弼笺释则不强分今古文,超越门户之见,更为通贯宏阔
苏州图书馆藏孝经郑氏注笺释稿本书影


与孝经郑氏注笺释同时撰成的,还有孝经校释一书据曹元弼说,此书的体例是效法乾嘉间经学家刘文淇的左传旧疏考正:

刘孟瞻左传旧疏考正至为精核,各经疏皆以此法读之,则尽善矣余撰礼经校释,推贾氏增损黄李之迹,略启其端孝经校释将元疏邢校,旧文新意,一一厘剔,即此意

隋代刘炫撰春秋述义,后来唐代孔颖达为左传作正义,多袭取刘说,而掩去其名刘文淇寻其脉络,较其从违,将刘说与孔说一一分疏,使其粲然分明孝经情况类似,唐代有元行冲疏,到了宋代,邢昺对元行冲疏校订增益,成一新疏但元疏亦隐没于邢疏中,难以分判曹元弼在孝经校释中分判元疏与邢疏,又将二疏所引前人旧义之来源一一钩稽出来亦可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乾嘉治经方法在民国年间一次奇特的回光返照了

曹元弼晚年境况不佳,忧伤憔悴,晚更穷乏,曾数次在日记中表达要蓄养精力,减少著书应事,但实际上仍是笔耕不辍民国三十年(1941), 曹元弼已七十五岁,又撰成孝经集注,此书系为帮助普通民众阅读孝经而作它效仿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体例,采择郑玄以下百家注释,及曹元弼自己的心得,熔为一炉,语言质直平实,务使教者易讲,学者易明聊备家塾课读而已有感于乱世之中民众的痛苦,曹元弼在此书中不厌其烦地用孝经中爱敬的精神感化民众:以圣人之元气感发斯人同具之良心,庶几生机洋溢,杀运自消因为他相信匹夫之贱,有转移造化之权或许善良的有些迂腐,却很难让人怀疑其真诚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孝经集注抄本书影


曹元弼于1953年去世在漫长的后半生中,他一直隐居于历史的潮流之外读他的日记,基本只有三种内容:读书,著书,克己修身,简约严刻之极使人仿佛看到这位拖着小辫儿的老经生在姑苏城的老宅里正襟危坐向助手口授著述的样子后来,他的弟子王欣夫总结老师一生的成就说:著书二百余卷,总三百余万言然而曹元弼本人在晚年的日记中却写道:藏书万卷,读书万卷,著书万卷,皆糟粕耳博学反约,守约施博,所读之书,精融形释,神明自得,与道为一他追求的这种境界本身,也是值得我们去体味一番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曹元弼孝经学著作四种,收入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校释孝经集注,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刘增光博士整理其中,孝经学底本采用宣统元年刻本,孝经校释和孝经郑氏注笺释采用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1935年刻本,孝经集释采用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王欣夫抱蜀庐抄本均为刊刻时间较晚,相对成熟和完整的版本此为四书首次结集出版,可反映曹元弼孝经学之全貌




曹元弼孝经学著作四种

曹元弼 撰,刘增光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

ISBN:978-7-5325-9997-4

定价:78.00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古籍出版社)
特别鸣谢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向文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章黄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