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时代变迁下的一曲挽歌

 

昨天去看了一部超有情怀的电影《百鸟朝凤》,电影讲述的是唢呐一脉从曾经不可或缺的地位到如今的消弭凋零,侧面展示...



昨天去看了一部超有情怀的电影《百鸟朝凤》,电影讲述的是唢呐一脉从曾经不可或缺的地位到如今的消弭凋零,侧面展示了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迁,展现了特殊年代里关于传承的坚守,时移世易的心酸以及人性中生存与情义的挣扎,可谓是近几年鱼龙混杂的国产电影圈里的一股清流,然而在《美队3》的强压之下,也注定了这部本就充满“宿命感”的文艺片叫好不叫座的命运。



影片开始前播放了一段三分钟左右的纪录片,是对导演吴天明先生的致敬!对于我们年轻一辈人来说,吴天明这个名字相对陌生,在纪录片中特地邀请到了著名导演张艺谋作为影片的推荐人,他是这样说的: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吴天明导演,但他对我们第五代导演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吴天明导演就没有大家现在看到的《红高粱》,希望大家可以来影院支持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百鸟朝凤》这部电影2012年拍摄,2014年完成剪辑制作,却因为没有发行公司愿意接手、资金不足被搁置,一个月后,吴天明因心梗离世,享年75岁,而影片在2016年能够上映也得力于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依旧取材于他最为擅长的,中国老一代的民俗文化,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两代唢呐匠人为了信念坚守而产生的师徒感情。相比于更早的《老井》和《变脸》,《百鸟朝凤》在拍摄上更为成熟和圆融。没有过多的戏剧冲突,更为克制的情绪表达让整部影片的色调偏于冷寂,叙事偏于平和。这部电影从“徒弟”的视角展开,以旁白贯穿始终:上世纪80年代的陕北地区无双镇,正是中国民间传统乐器唢呐处于辉煌的时期,人们婚丧嫁娶,唢呐不可或缺,少年游天鸣在父亲的“逼迫下”拜师到唢呐艺人焦三爷门下。最开始,天鸣被师父天天派去河边用芦苇杆吸水,心中已诸多埋怨,初来乍到的师弟蓝玉又得到师父“偏爱”,让少年本就敏感的心再次失衡,曾一度想放弃学艺,最后感念父亲的厚望再次折返师父家中,在一次树林中学鸟叫得到师父的认可,并得到接管唢呐班底的机会。焦三爷把《百鸟朝凤》传给了天鸣,希望它他能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唢呐发扬光大,然而时代变迁的速度之快是他们猝不及防的,西洋乐的冲击,唢呐的衰落,生存的艰辛,人心的浮躁,都让这曾经让唢呐匠们引以为傲的事业摇摇欲坠,只有焦游两代人还在坚守“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里”的承诺,这一份无人理解的痛苦又是何等的悲凉?



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是天鸣在焦三爷坟前吹奏《百鸟朝凤》,这首只能给德高望重的尊者吹奏的曲子在我来看也是一个时代逝去的挽歌!焦三爷一生大起大落,有过年轻时被人千邀万请行谢师礼坐太师椅的风光,也有过老年时身染重病卖掉耕地的老牛换钱为徒弟置办新器件儿的落魄,而游天鸣是可悲的,小时候坚守对父亲的承诺拜师学艺,长大后坚守对师父的承诺独自扛起唢呐班底的大旗,他的担当他的责任心让他没法儿卸下自己肩膀上的重担,他骨子里是热爱唢呐的,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努力却显得微不足道,除了无能为力还是无能为力!在师父坟前他吹奏《百鸟朝凤》时的眼泪,更多的是愧疚和离别,电影也只停留至此,这一处留白也给观众无限的遐想,虽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答案!



电影中说到:唢呐是一个匠活儿,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我想这也是吴天明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变得急功近利,让人们变得更适合在社会中圆滑地生存,却唯独缺少了那么一点点“匠人精神”,没了那股子较真劲儿生活平淡的不就和白开水没什么两样了吗?我们不谈电影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感叹时移世易的悲凉,因为这就是发展的代价嘛,但是匠人精神是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的主旋律啊,而我们要做的不过就是珍而重之不弃之罢了!


    关注 喵喵喵星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