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妈妈的教育分享

 

▲幸福的一家三口,儿子沈亦飞今年先后被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录取。  和沈妈的初次见面,是在一个微雨的春夜,...





▲幸福的一家三口,儿子沈亦飞今年先后被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录取。

和沈妈的初次见面,是在一个微雨的春夜,就像两个相熟已久的闺蜜在拉家常,不知不觉就是三个小时。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间,满溢着一份恬淡和幸福的味道。

嗯,这是一位性格恬淡的妈妈,她有一句话让我特别印象深刻:“ 上了宇宙第一、第二的大学又能怎样?能否平稳着落到自己希望的那个点,才是更关键的。”她的言外之意,每个人十年寒窗奋斗苦读,为的就是最后能落到自己希望的那个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儿子先后拿到了芝加哥大学和耶鲁的offer后,这位妈妈思考的则是“孩子的远方在哪呢?”

妈妈眼中的亦飞:专注\淡定\沉稳

沈妈说, 亦飞打小就是个专注的孩子。父母工作忙,从小他便是幼儿园里晚走孩子中的“常驻民”,也正是因为走的晚,幼儿园里为他们开设了绘画课,每当沈妈下班去接他的时候,亦飞都是专注地画画,并不知道妈妈就趴在窗口看他。而其他小朋友已经东张西望地寻找窗外的爸爸妈妈了。

据沈妈回忆 ,从小亦飞的性格就沉稳、安静和淡定,啥时候都不紧不慢的。到了初中、高中,虽然外部世界纷杂、浮躁,但亦飞没有沾染上任何气息,依然安静、坐得住,沉得下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身上有坚持的品质,认准一件事,就一定会坚持,在过程中不断地修正,把不足改掉,将对的做到极致。

也许正是性格使然,亦飞对未来的期许是“过一种宠辱不惊的生活。”沈妈坦言,她思考了挺长时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后来大致明白,也许就是自己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吧。

和孩子共同成长,陪伴是主题

沈妈说,作为中国独生子女的父母,所有的父母都是边培训边上岗边实践的。的确,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时,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父母的岗位上成长着。

作为家长,她更多的职责是陪伴与纠偏。一个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长的时刻陪伴,尤其是学习习惯。亦飞上一年级的第一个月,她每天下班后的主要精力是规范他的各项行为,在学习时序、效率等方面帮助他建立起好的习惯,督促他每天放学到家应该怎么安排时间,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不厌其烦的告诉他这样做的好处,还会时不时的在完成作业后陪他一起做他最喜欢的事,比如去听音乐会,看电影,去爬山……让他懂得,只要完成了作业,余下的时间全属于他自己支配。

在三个小时的交流中,亦飞妈妈频频提到“陪伴”这个字眼,她多次强调, 想要孩子好,父母一定要陪伴,望天收的家庭,孩子成功的几率总体是低的。她说,亦飞的作文也不错,得过不少奖。经常在亦飞思路打不开的时候,她就和儿子聊如果让她写,她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怎么搭框架。每年的高考作文,母子俩都会进行很深入的讨论,拓宽他的思路。

沈妈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责任更重。亦飞爱读书的习惯就是受她的影响,因为她常年习惯睡前要看会儿书,常常是抱着书进入到梦乡。亦飞传承了她的这一习惯,每晚睡前都要抱本书看一会儿。

跟跑让孩子释放更多小宇宙

沈妈说,其实孩子们都是聪明的,他一定能从平时与父母的交流感觉到来自父母对他的期望。对于亦飞,沈妈一直很注重他的学习感受,她常常和孩子提到“跟跑原则”,沈妈说, 他并不希望亦飞做第一,因为领跑者永远都要拼尽全力去保持第一,否则,那种落后的挫败感会让领跑者不停的调整心态,而 做个跟跑者就会轻松许多,不仅能够看清自己努力的方向,还能在跟跑中不停的调整自己的位置和目标,让自己在跟跑中享受努力的乐趣,还能让自己身心愉悦,舒缓压力。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亦飞超越过不少目标,轻松的保持在前列。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泉眼”

沈妈透露,亦飞经常会和她玩一种游戏:随意找从未听过的各种风格的音乐播放,让她猜音乐的名字或者音乐表达的意境。她每次都跟着旋律想象场景,用一种冥想中的语言描述给儿子听,儿子总是觉得妈妈好有本事,好了不起。

沈妈讲这个故事, 主要是为了阐述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仅不落伍,而且要成为孩子的“泉眼”,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源源不断的滋养。

儿子看的每一本书,她都会认真地读,看完和儿子一起探讨,引导他思考一些东西。她自己也会主动地选择一些书看,觉得好的就分享给儿子:“这本书很好看,你也看一下?”

在儿子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她都能陪伴孩子共同选择下一个目标,不是让孩子扮演执行的角色,而是尊重他,和他共同探讨。在每一个人生的拐弯处,都有全家人的智慧大讨论,充分民主。

成功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氛围和谐的家庭

儿子有今天,沈妈认为与一家人相亲相爱、氛围和谐有很大关系。在沈妈看来,“ 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氛围和谐的家庭。”她认为,光靠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成就他的梦想的,只有一家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助力孩子在成功的路上不断地逐梦前行。

沈妈说,儿子是火,她是水,母子其乐融融。所以儿子的思想工作都是当妈的做,爸爸对儿子有什么想法意见也都通过妈妈来传达。这也与她始终秉持的一个理念有关系,那就是做孩子的好朋友。平时,对儿子她都是赏识鼓励为主,不给他挫折感。“以后社会会教育他的,不需我提前教育,应该是他在社会上感受的一定要让他自己去经历和感受。”

在儿子的心目中,她不是老妈,而是好朋友。“儿子批评我,管我,我都听。”当妈的也毫不讳言她经常巴结讨好儿子。尤其是在儿子被大学录取后,她每天都坚持回家做饭给儿子吃,用家的味道诱惑儿子,给儿子以回家的归属感。

爸爸对儿子,也毫不掩饰其无微不至的关心,只要有时间,风雨无阻,都会去接送儿子上学、放学,因为他很享受这一父子相处的感觉。

平时,家里大小事务,包括商量工作上的事,从来不避讳儿子。从小就让儿子参与家庭大事,强化他作为家庭成员的身份,并让他在“参政议政”中,既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也感受到一家人甘苦与共的融融亲情。

示弱比示强好,家庭教育重技巧

和沈妈的聊天中,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觉:这是一个智慧的妈妈,在亦飞的培养过程中,她的那些个小心思、小技巧,往往起到了大作用。

沈妈还常常使用暗示技巧,把想让亦飞做的事情,不时的进行暗示,让他在没有形成自己观点的时候,认可父母的观点。

比如我们通常惩罚孩子的思维模式是:你再不听话,就不让你干嘛干嘛。这个“嘛”在孩子的意识里,就是好东西。于是沈妈反其道而行,想让孩子干嘛干嘛的时候,会巧妙地设计:“你以后要不听话的话,就不让你干嘛了。”强化这个“嘛”对孩子的吸引力。沈妈说,暗示是有力量的。

“对孩子早期的规划、引导是很需要技巧的,如何寻找一种方法让他愿意听并且能听进去,很关键。当年她早早就规划了孩子的目标是上南外,双休日每次带儿子爬紫金山,有意从南外门口经过,每次就会跟儿子说:“这是南京最好的中学。”所以从小孩子心里就向往南外,想要上南外。

沈妈的智慧还表现在,在儿子逆反期前,提前给憧憬,让孩子觉得未来很美好,有希望,有向往。“所谓‘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如果孩子的能力只够得着一米,那我们一定要设定在1.5米。”

沈妈还有一个经验: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不要一味示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觉得和大人是平等的。因此,她平时偶尔伤心、难过、焦虑的时候,不避讳儿子。

沈妈坦言: 培养孩子不在于大,而在于小——细节。家长要花心思,用技巧,让孩子逐渐逐渐接受你的意见和安排。

上了宇宙第一的大学又咋样?平稳着陆更重要

儿子被芝加哥大学、耶鲁争相录取,当妈的应该心上的重担终于卸落、从此高忱无忧了,但沈妈却表现出了对未来的焦虑:“孩子的远方在哪呢?”

她表示:“ 上了宇宙第一、第二的大学又能怎样?我对成功的定义也许和别的家长不一样,我更关心的是孩子四年后能不能平稳着陆。如果着陆不平稳的话,上名校又有何意义呢?”

在沈妈看来,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在智商,而在情商。孩子成年后,走上的是一条学做人的道路。南外的孩子学习技能是不用担心的,他们需要学的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当然,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是做人。

“我看到过一个关于失败的观点:失败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没跑到终点。我非常认同。长跑的路上到了中途其实已经没那么多人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沈妈毫不讳言自己的担心:儿子一路走来,顺境多,逆境少,如果以后遇到挫折多了,还能否一如既往地淡定呢?儿子想要的远方是“过上宠辱不惊的生活”,追梦的过程要怎么飞,才能落到自己希望的那个点?

沈妈说,想到这些的时候,她是焦虑的。“我不知道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我不想因为我的原因,给他的未来留下遗憾。”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来源|“南外家长帮”



往期精彩推荐

回复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查看填报志愿的相关方法

回复提分细节  查看分数提高的方法

回复状元经验  查看如何做笔记


    关注 朔州招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