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戒不掉的围棋

 

解构曾国藩鲜为人知的一面...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湘军创立者,宦海生涯极为成功,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
曾国藩像
北京城,见证了曾国藩的崛起,从寒门到进士,从翰林到连升四级、职兼五部侍郎,最后官至二品,成为朝廷极为倚重的肱股之臣。他人生近四分之一的时光(将近15年)是在北京度过的。
菜市口至虎坊桥是宣南文化核心区,也是清朝汉族大臣的主要居住地,曾国藩在京十二年,大部分的时光也在此度过。
1834年,24岁的曾国藩进京,为来年春天的会试做最后的准备。
会试场景图
  
会试:中央级别的考试,由礼部主持,参与的考生为各地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元”,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不幸的是,在1835年的会试中,他再次落榜。由于再过一年还有恩科考试,为了省却往返的花销和时间,他决定留京一年,寒窗苦读,但是又一次落榜。悲催的是,他所带盘缠也花销殆尽。万般无奈之下,他启程返乡,途中向一个做知县的老乡易作梅借了100两白银。
▽▽▽
光绪时的榜单
恩科:常规考试之外,恰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所以称之为“恩科”。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而且,他酷爱读书,据说无一日不读书。
1838年,新一轮会试开始,他以第三十八名考中贡士。会试之后的殿试,只得三甲第四十二名。常规来说,三甲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翰林的。但是在最后的朝考,曾国藩获得道光帝赏识,亲笔圈定为第二名。于是,曾国藩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顺理成章。


曾国藩书法
殿试
: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他有两个嗜好:吸烟、下棋。烟戒了,棋始终未能戒掉。他的实际棋力应非顶级水准,具体尚待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一位超级围棋迷。
据说,曾国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上一副棋盘。
曾国藩喜欢写日记,从他写的日记记载中统计出,他自道光二十一年起,一共下过1300多盘,实际观棋、下棋局数应大于该数字。
在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时一天下两盘,多的时候一天四盘。对于一个公务繁忙的军政要员来说,这可不多见。
曾国藩的棋友,仅日记中记载的就有五十多位。从身份看范围极广,诸如亲朋好友、幕僚职属、救死扶伤的大夫、过往的官员以及不第的士子,还有他的兄弟曾国荃和弟媳等等。除此而外,当时国手周小松、黄南坡等也与曾国藩常有棋艺交往。
 
他不仅通过围棋排忧解难,而且有意识地将围棋用于军事。
据载,一次部下向他报告大将多隆阿收队之法,他便命人“以棋子摆列阵式”进行实战研究。
孙子兵法语
围棋与军事的关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曾在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林建超少将提起现代军事,反复强调“做眼与谋事”的重要性,并表示“围棋讲究的整体作战与现代军事法则非常吻合。”而对于现代军事人才的培养,林将军指出围棋的战略思维对军事将领非常重要,“围棋思维能够使人建立良好的战略素养、辩证思维与大局观。”
其时,他不仅需要领朝廷之命镇压太平天国,而且还投入精力推动军事现代化,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加上他下棋又不节制,耗费心神,常觉头昏眼花。恐怕这是自律模范最失败的一件事了。


其日记多有描述:

观人围棋,几欲攘臂代谋,屡惩屡犯,真不是人。

十一月二十四日又围棋一局,何以为人。

十二月初一日又围棋一局,要日课册何用?

十二月十六日围棋一局,嬉戏游荡,漫不知惧,适成为无忌惮之小人而已矣。

十二月廿三日又谑浪无节,围棋一局。

十二月二十五日与海秋对弈一局,自以精神不强,不敢构思,而乃凝神对弈,是何故耶?

癸卯二月二十七日不谓云陔招与对弈,仍不克力却,日日如此,奈何?

三月初一日与云陔对弈两局,明知旷功疲神而屡蹈之,何以为人。

在戒烟前后,他也下决心想把围棋戒掉,可惜的是,始终未能成功。行至暮年,多病缠身,仍要每天对弈两三局。在他离世前一天的日记中,还留下“围棋二局”的记载,这恐怕是曾国藩在“检身”当中最失败的案例了。


    关注 星元棋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