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农历四月初八,家乡游大蜡

 

我的家乡,周至县终南镇豆村,素有“天下第一村”美称,面积20多平方公里,人口1.5万多人。村民们这样打趣道:“豆村堡子大,街道九里半。”自古就有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时灌制大蜡的习俗,该项目先后列入县、市、省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即可关注我们。
 昨日是周至县终南镇豆村一年一度的“大蜡会”,六七位汉子抬着一尊3层宝塔形的大蜡向关公敬献,这尊大蜡用矿蜡和黄蜡灌制而成。吸引了上万人观看。


豆村每年都要举行“游大蜡”民俗活动,以表示对关公英雄业绩和忠勇精神的崇敬。据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介绍,周至县豆村“游大蜡”民俗活动地域色彩浓郁,这在我省民俗活动中非常罕见。目前,该项目先后列入县、市、省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做一个60斤的大蜡,得花费赵立功老人10天的时间 


秦岭脚下,渭水以北的陕西周至县终南镇豆村,自古就有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时灌制大蜡的习俗,这种特制的大蜡重量和体积都比普通的蜡烛大出很多,庙会时特制的大蜡一旦点燃就能长明一年。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做大蜡的手艺人换了一辈又一辈,但庙会还在,大蜡还在。

豆村素有“天下第一村”美称,面积20多平方公里,人口1.5万多人。村民们这样打趣道:“豆村堡子大,街道九里半。”在如此大的村子里,做大蜡手艺最好的当数75岁的赵立功老人。

  道历史美丽传说

  唐僧传授大蜡制作技艺

豆村大蜡由蜡座和蜡体组成,蜡座是放置大蜡的底座,一般在方桌上制作一个木桩或铁墩,将蜡固定平稳,以便抬游或放置。蜡体呈宝塔形,由三个倒立的圆台垒接而成,每个圆台的上面有蜡盘,蜡盘外有蜡芽装饰,其形状如卷曲了的莲花瓣,蜡体周围全是精雕细刻的飞禽走兽和花草蔬果。蜡体的中间是铜制或竹制的蜡杆,里面放置点蜡时用的棉质蜡芯。标准大蜡重60斤,蜡体高1.2米,外径90厘米。

最精美的大蜡,会在蜡体四周用五色彩线缠绕,如五彩祥云伴随。庙会祭祀时供奉大蜡还配有专门扎制的蜡亭,蜡亭用纸扎做成,四周装点着花鸟、走兽,套置在大蜡外面,把蜡体衬映得更加美观漂亮。


说起大蜡的历史,赵立功老人徐徐道来。相传唐僧取经回长安时路过摩揭陀国,看见当地人绕着外套亭子的大蜡载歌载舞,很是神奇,就将大蜡工艺制品带回大唐。途经终南山下,见豆村人杰地灵,将所带观音、普贤、文殊三大菩萨金身及大蜡工艺留至豆村,豆村村民以化缘方式修建寺庙,供奉三大菩萨金身,并学习灌制大蜡技术,手艺一直传到了现在。

赵立功还讲了这样一个传说。“清朝时白莲教围攻豆村,半夜听见马叫,据说当时的城头守卫看见关老爷突然来了,脱去一只战靴往城下扔,围兵看见关羽的战靴害怕得很,就散了,豆村安全了。”

第二天,村民发现关帝庙里供奉的关老爷木像汗流浃背还丢了一只鞋,立即把关羽奉为保护神。那天正好是四月初八,此后村里就有了‘四月八,游大蜡’的说法。”

  说内涵期盼幸福

  祭祀大蜡灌制重量以月数来定

已经年过古稀的赵立功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将家里的上房布置成了自己的书房,窗户下的书案上文房四宝样样俱全,一个一米高的大蜡放置在老人的书案旁,老人说这是他几个月前做的,当做样品摆在家里,让来订大蜡的顾客参观。

这个通体为黄色,蜡身上装点着各式各样花草、瓜果、纹饰的大蜡由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台依次由大到小叠加而成,最上面还有一个火焰造型,好像一座宝塔,蜡体三层圆台上的装饰各不相同,乍一看让人很难与蜡烛联系到一起。

豆村大蜡多用于庙会祭祀和红白喜事,在各种仪式上点燃精美的大蜡寓意吉祥福瑞,所以豆村大蜡的特点是艳丽精巧,这表达了人们在祭祀仪式上的美好期盼。“自唐朝起,我们豆村每年四月初八都有‘大蜡会’,所以我们村每年都要做大蜡,蜡的重量就按照农历这一年的月数来定,没有闰月时就做120斤,多一个闰月加十斤,最终做多少斤根据农历有多少个月来定。”赵立功说。大蜡会当天,村民们会抬着大蜡在村子里游街展示,最后把大蜡送到关帝庙里点燃供奉,一般情况下供奉在庙里的大蜡能点一年,刚好到第二年的四月初八燃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明灯。

赵立功说灌制豆村大蜡的秘方是经过历代大蜡艺人的调制流传下来的,所以一米多高的大蜡遇高温不熔不化,装饰用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也是蜡做的,放置时间再长也不变形、不褪色。在周至县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里,记者见到了两个老人几年前做的大蜡,在没有任何保护下,至今还色彩艳丽、纹饰如新。

  话工艺繁复有序

  红薯和土豆也能刻模子

豆村大蜡是集蜡雕、剪、贴、蜡染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对老艺人的手工要求非常高。周至县文化馆非遗项目组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介绍:“豆村大蜡色彩艳丽明快,形象传神逼真,观赏性强,赵立功老人做大蜡的手艺更是远近闻名。”

赵立功是豆村大蜡工艺第四十二代传人,从小爱好书法美术,15岁开始随上代豆村大蜡传人刘荣堂学艺,由于他有扎实的美术基础,不但掌握了大蜡的制作工艺,而且还钻研创新,把大蜡工艺发扬壮大。早在1994年时,老人制作的大蜡及蜡雕作品就被选送参加陕西省民间艺术观摩展。

赵立功说:“过去做大蜡都是用蜂蜡,所以大蜡基本都是黄色的,现在因为蜂蜡成本太高,就改用矿蜡和蜂蜡相结合的做法。大蜡的蜡体用矿蜡,装点用的花草和鸟兽依然用的是蜂蜡。”“这么大的蜡,到底是怎么做的?”记者问。老人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起身回屋拿了三个大小有序的铁桶,又拿了几个石刻的模子和一根铁棍,然后指着院子里一口口径1米有余的大锅说:“把矿蜡在铁锅里熔炼开,取掉杂质、调好颜色,等蜡放凉到合适的温度时,把蜡盛到铁桶模子里定型。凝固后,按大小顺序叠加好,蜡体就算做成了。”

提起那些装点大蜡用的花草和鸟兽的制作方法,老人说这里有窍道,要用红薯和土豆刻模子。老人的老伴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土豆,老人拿起小刀给记者现场演示,不一会儿一个小花瓣的模子就雕刻好了。做蜡花时只要用这个模子在蜡水上一沾,冷却后自然就成了一片花瓣。

但真正做起大蜡,需要经过熬制、制模、焊接、装饰上百道工序。赵立功说,记者看到老人做的大蜡上,装饰用的葡萄和五味子都是把果粒一颗颗做好,最后用蜡水一个个焊接起来的,造型自然逼真。老人说制作一根大蜡需要10天左右,以前曾有一个顾客要求做一对500斤重的大蜡,那次老人带了3个徒弟,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做好。

  观现状濒临灭绝

  豆村大蜡手艺如何流传下去

目前豆村大蜡已被收录进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的渗入,传统的庙会文化日益淡化,依附于庙会活动的豆村大蜡也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风采。

如今豆村会做大蜡的人已经不多了,学做大蜡的更是少之又少。现在老人带了3个徒弟,每年的农历二月和八月是最适合做大蜡的时候,订单多时老人会叫三个徒弟来给他帮忙一起做,但他打心底里希望想学制作大蜡的年轻人能多一点,老人说:“只要有人学我愿意立刻就教,就是想让豆村大蜡的手艺能一直流传下去。”

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却清楚地记载着豆村大蜡的现状“当前,豆村大蜡已处于濒临灭绝,人亡艺息的边缘,挖掘、保护大蜡工艺刻不容缓。”

周至县文化馆非遗项目组的工作人员说:“为了保护类似豆村大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市专门成立了非遗传承人基金,今年省上也划拨了专项资金用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至县也希望能成立豆村大蜡艺术工作室,打造品牌产品。


今年豆村会四月八游大蜡的日子。关帝老爷的祭祀庆典活动由我们豆一村(四个大队轮着来)组织操办,作为一村的人不由得多了份喜悦和骄傲,瞧瞧这庞大的庆祝队伍赵家姨在打鼓,尚家姨在跳舞,李家嫂子在敲锣,同学家媳妇在吹号,尚家小妹在摇旗,三叔在执勤,二哥在吹哨,四爸在开道,哈哈哈哈哈,全是自己人啊,真好!特别是看到那六张捐款单满页满页的身边人心里更是高兴,四大爷捐出了一月的工资3000元,谁谁捐了2000,谁谁捐了1000,谁谁捐工两天……对年老的来说这就是一种信仰,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对家乡的回报,此刻全村人的心因了这个“四月八”又近了近,又热乎了一回。

今年豆村游大蜡(组图)





















[作品来源]根据老乡一人闯天下QQ空间及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删除。

-----------------------------------

盩厔人在廣東微信公众号:GDzhouzhiren是周至人在广东与周至家乡的沟通交流平台。点击下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如果你是周至人,请加入我们

如果你生活在广东,请关注我们

如果你想在周至&广东游玩,请订阅我们

我们会不定期发布些好吃的,好玩的来回馈大家

请订阅盩厔人在廣東(GDzhouzhiren)微信公众号,请长按三秒,谢谢!

---欢迎您长按此图标或扫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周至人在广东(GDzhouzhiren),你的支持,我的动力!我们一直在努力---


    关注 盩厔人在廣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