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海:以诗的方式生活着

 

吴若海诗人·书家有人介绍吴若海时,说他是“诗人兼书家”,一次在阳明祠举办的“知白守黑,抱朴求真”《...





     吴若海

诗人·书家

有人介绍吴若海时,说他是“诗人兼书家”,一次在阳明祠举办的“知白守黑,抱朴求真”《吴若海先生个人书法作品展》上,前来祝贺的来宾中,确以他的诗友居多。在开幕式上,除了书家姜澄清先生对弟子吴若海的书法表示了褒奖,其余的来宾或朗诵吴若海的诗,或忆起他们以诗会友的趣事。墙上的一幅幅书法作品,倒像是成了这个雅集的背景。

听吴若海的一位朋友介绍,吴若海从10岁就开始学习书法,大学以后热衷于诗歌创作,之后生活漂泊不定,这几年稳定下来后才又恢复了对书法的研习。

观吴若海书法,流畅,柔和,大气,流露出作者深厚的学养,正如当代大家林散之先生所言:“字不是写出来的,是学识养出来的”。以姜澄清先生的评价:“说若海是一个书法家不准确,除了书法,他的音乐、诗歌、古文、西学等等都非常好,而一个真正的书家,常常是这样具备了各方面的修养。”



    吴若海书法作品

读万卷书

给予吴若海文化启蒙的是他的祖母,“我出生不久就与祖母生活在一起,长达十年之久。祖母出生于晚清末年的一个大家族,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使我在童年时期便受到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受益终生。”

1980年吴若海考入贵州大学中文系,整个大学期间,他很少认真听过一堂课,一切听凭兴趣,我行我素。但他极爱读书,经常通宵看书,且阅读面非常广,古今中外、开卷益善。

1984年大学毕业后,吴若海因拒绝分配,在社会上漂泊多年,先后从事过家庭教师,当过记者编辑、打包工与搬运工、书店营业员与业务员、家装工人,修过公路、做过小贩、卖过报纸……辗转多年,最终才在贵阳市供销社落脚。“我13岁就爱好文学创作活动,虽生活颠沛动荡却从未终止。30多年来坚信真正的写作在民间。”吴若海说。

找上来的诗

吴若海于经、史、子、集,于文字、声韵、训诂颇有研究,他的《观山湖夏日即兴》:“远趁晴晖向野塘,才过曲径又回廊。水摇绿芰娟娟静,风动红莲细细香。但得天高兼地大,何须水远与山长。观山一日真康健,归饮三杯学阮郎。”以及《梦题白云老人春江夜月图》:“朝诵桃源行,暮逐桃花水。野人房栊静,隐心亦如此。佳林倦鸟归,暗谷春流细。长歌归去来,忘我亦忘世。”从他众多的古体诗作中,可知他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诗歌评论家张嘉谚在吴若海的《南岗选集》序言中说:“若海旧体诗文,气象如此阔大高伟且神韵兼备,是其国学自得真传,殊可慰也。”



  吴若海书法作品

张嘉谚认为,吴若海的古体诗作相当出色,但并不防碍他熟稔地写作现代新诗。在他的诗集《倾听与随想》中:“声音在幽暗里闪闪发光,色彩在静默中一片喧响。”“沉入声音的深处,那天籁仿佛亿万颗心在歌吟……”,这些水光淋漓的语言,这些星光滴落的文字,晶莹而多芒、清洌而醇甘、透明又多汁,飘渺而诱人。“作为诗歌文本,《倾听与随想》是自足的:丰盈的诗性驻守其中,仿佛自己聆听自己,自己照亮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解释自己。我们已经久违的诗性精神与诗性理想等等,在这个文本中是饱和的。”

而这本《倾听与随想》中的每一首诗,据吴若海说都是每天晚上11点后准时 “来”的,诗“来”之时,他一次又一次从床上爬起来匆匆记下,这个产生诗的过程常常持续到深夜一点。或2、3首,或10来首,都是四行新体诗。最终,这些“找”上了他的诗,共有108首。

一本书  二三友  一杯酒

听吴若海的朋友们说起他的种种事迹,感觉他除了是一位才子,还是高人奇人。

诗人哑默说,有次从四川来了位“大气功师”,吴若海与另一朋友联手表演吐火、铁丝穿舌、背身猜物等,结果把“大气功师”吓跑了。事后吴若海说,这不过全是魔术和小名堂。

一次,吴若海酒宴后与一伙人翻越铁栅栏,他的一支裤管被挂破了,他干脆在路边的小摊上借了剪刀,把另一支裤管也剪扔了,成了条短牛仔裤。

还有一次坐中巴车,吴若海让哑默坐,自己站着。有位老人上车了,哑默起身让坐,旁边的一个棒小伙马上抢坐,没想到小伙还没坐下,吴若海的手已放在座位上,小伙刚一坐在他的手上,吴若海轻轻一抬手,小伙便被抬了起来……

诗人唐亚平说,多年前她曾出资100元,赞助吴若海出一本油印的诗集,当诗集出来后吴若海送了很多的朋友,却偏偏忘记了她这位赞助人。“这就是若海作为诗人的本真,他是一个纯粹的、像金子一样闪光的人。他不懂得变通,不会迎合社会,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经常喝得烂醉,很多事都忘了,但诗歌没忘……”

吴若海的妻子则认为丈夫对自己影响很大:“当我遇上什么烦恼讲给若海听,经过他的开导,我很快就放下了,和他生活在一起,我的心变得平静。尽管他在生活中常常不拘小节,但我都能包容他,因为他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多。”

哑默曾说:“在同辈学友和诗人中,若海是文化功底最深的。”但他至今仍与“名声”远离,因为他不屑发表也漠视运作。他一直以诗人的方式,自在地生活着。

有时,吴若海会独自在森林中长逗几日,晚上就睡在松针上,“林中孤夜,你会感到丛林与土地的灵气延延不断地细细地灌入身上。”他说。而《自嘲》这首诗,更是吴若海心灵的写照:“藏书一两卷,交结二三友,若言身后名,不及一杯酒。”

人物名片

吴若海,1963年生,字任之,号南岗,贵州人,现居贵阳。

198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擅书法,参佛学,写有新、旧体诗等。

著有散文诗集《在痛苦的园中》,寓言集《门与墙》,新箴言体四行诗集《倾听与随想》等。


    关注 黔中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吴若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