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应该忍让还是还手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我们该怎么办?

“”还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案例:

前几天,张女士从幼儿园接回4岁的儿子乐乐时,发现乐乐一见她就满脸委屈,脸颊上还明显肿起了一块青紫,隐约可以看出两排小牙印。幼儿园老师解释是同班小朋友抢玩具起冲突咬的。老师表扬乐乐很乖,挨打了并没还手,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张女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宝宝从小就打不还手,在这遍地是‘狼’的社会里,就怕善良的宝宝会成为‘美德’的祭品……”



“不主动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还手。”同是4岁孩子家长的王先生说,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宝宝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宝宝要适当还手。他坦言,他为孩子的“懦弱表现”感到担忧:“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险。霸道总比懦弱好。”

“忍让”派:不能以暴制暴

案例:

黎女士说,她常常教育5岁的儿子,不能动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应该还手。“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宝贝,伤了谁都不好。”对此,同为妈妈的刘女士很认同,她说同事的儿子很老实,在幼儿园老被欺负。同事心疼儿子,教孩子要还手。结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学的脑袋。“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打。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会一辈子内疚和难过。”



面对孩子世界的冲突和摩擦,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打打闹闹、磕磕碰碰的体验中,学会了理解和包容,学会了坚持和舍弃,学会了责任和担当。在这些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中,孩子也获得了成长的机会,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力量。


    关注 幼儿园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