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苗--采风记2

 

久违了,长角苗!当我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踏进这个居于高山深处的异族寨子,差一点流泪,喉咙哽着,不敢呼吸,我...





久违了,长角苗!
当我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踏进这个居于高山深处的异族寨子,差一点流泪,喉咙哽着,不敢呼吸,我尽量保持平静的样子面对并触摸这个原始的生态寨子,她的肌理柔软,并且,我看到了清彻,看到了一种骨子里的坚持,一直以来我的诸多疑问在这里一点点消减。长角苗是梭戛苗族的他称,因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伴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发簪,形似长角,故得名。
长角苗存于世界上的人口数量4800多人,他们大部分隐在梭戛高山上的12个寨子里,是一支几乎被人遗忘、与现代世界隔绝的苗族分支——箐苗。梭嘎苗寨是中国生态博物馆的第一块试验田,在贵州省西北的六枝特区以北42公里的梭嘎乡陇戛寨内,平均海拔2000米,自然条件极为贫瘠,地处高山,水源匮乏。长角苗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神秘而原始的族部农耕生活。据说箐苗迁到梭嘎一带,大致在清朝初年。当时,吴三桂奉旨进剿今贵州西北一带的水西宣慰使、彝族土司安坤,安氏大败。许多依附其下的苗人为了躲避战乱而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躲进六枝特区、织金县与纳雍县三地交界处大山深处的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箐”,在当地汉方言中即“深山老林“之意。因在“箐”林中生活,他们就被习惯地称为“箐苗”。为了吓唬林中野兽,他们将树枝插在头发上,后来慢慢演变为木角了。
他们秉承的传统,不与外族通婚,这种信仰让人敬畏。我在他们面前,是胆怯而生涩的,我除了保持着不慌乱,更多的是很努力的去感受这里的每一寸。他们一直保持着对母系社会的某些传承,比如妇女头上的长角头饰,是由历代母系,比如母亲、姥姥、祖母的头发编制而成。让人感动的是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政府对他们的那种呵护,让这种纯净和天然的质朴保存的完好无损。
一九九五年,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的关心支持下,挪威博物馆学会合作开发署与中国博物馆学会鉴定了关于中国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协议。一九九七年七月开始建设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一九九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对外开放,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坐落在梭戛乡高兴村陇戛寨,总建设面积218平方米。是亚洲第一座,世界第二座生态博物馆。






    关注 布谷影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