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生活中那些常见别字

 

“无错不成书。”书中错得最多的,是别字。别字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临笔踟蹰,一不小心便会重蹈覆辙。粹:精萃...



   “无错不成书。”书中错得最多的,是别字。别字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临笔踟蹰,一不小心便会重蹈覆辙。



粹:精萃/精粹

【病例】这本诗歌选本,集中了当代抒情短诗的精萃,值得向年轻人推荐。

【辨 析】“精萃”应为“精粹”。

“粹”和“萃”读音均为cuì。“粹”是形声字,米字旁是它的形符,意思是没有杂质的、品质优良的大米,由此引申出精华的意 思。所以,它可以和同义的“精”构成“精粹”一词。

“萃”也是形声字,草字头是它的形符,本义是草丛生的样子,由此引申为动词,义为聚集,如荟萃、集萃、 萃聚。聚集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一个整体,由此又可用作名词,指群、类。成语有“出类拔萃”,这里的“萃”和“类”都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物的集合体。

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萃”都没有精华的意思,广告中经常见到的“精萃”组合,完全是拉郎配。

雌:信口齿黄/信口雌黄

【病例】明明卖的是过期食品,还信口齿黄,说营养价值没有改变。

【辨 析】“信口齿黄”应为“信口雌黄”。“雌”,音cí。“雌黄”为橙黄色的矿物,可作褪色剂用。
古人抄书、校书有了差错,常用雌黄涂改。据《晋书·王衍 传》,王衍字夷甫,此人能言,发现有说得不妥当的,立即加以修正,“时号口中雌黄”。可见这本是一个中性词。后来则成了贬义词,所谓“信口雌黄”,就是说 话不顾事实,不负责任,信口乱说。“齿”,音chǐ。“齿黄”的字面意义是牙齿发黄,这和乱说没有必然联系。

果: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病例】“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辨 析】“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果”和“裹”读音均为ɡuǒ。“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 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故“果腹”有饱足义。

成语“食不果腹”,则是 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也许还可以说,“食不裹腹”让人无法理解。

敦:温柔钝厚/温柔敦厚

【病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儒家认为,温柔钝厚是《诗经》的基本特色。

【辨 析】“温柔钝厚”应为“温柔敦厚”。这四个字就字面意义来说,指温和而宽厚。《诗经》是“四书五经”之一,其中有不少作品意在讽刺,但用语怨而不怒,所以 称之为“诗教”。这是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的。
“敦”本是古代的一种食器,音duì,它由青铜制成,器身和盖子都为半球形,器物整体呈球形。由于这种器物看 上去厚重而实在,因此,本为名词的“敦”,引申出了形容词的意义,可指情感的诚恳和深厚,汉语中有一批由“敦”构成的词,如“敦请”“敦促”“敦聘”等 等。

“敦厚”由两个同义语素联合成词,无论“敦”和“厚”都包含着正面的情感。而“钝”本义为不锋利,引申指迟钝、愚笨,在词义上是否定的。“敦”和 “钝”自不能混为一谈。

图文来源于:南陵县图书馆

文 / 赵凯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文化南陵公众号


    关注 文化南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