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煤省山西煤企转型之路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针对日前有媒体曝光“煤炭白菜价电价仍不降”的现象,网民认为,目前水电热气等垄断性资源...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一、转型之路一直在探索

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的“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省份山西,转型其实一直是如影随性的,只是在煤炭形势好的时候,大多数煤企抱着“来快钱”的思路去做,没有真正地痛下决心去转型,而走在转型探索之路前沿的一些大型煤企,则有先见之明,未雨绸缪,积极研讨转型方向。

其实,转型最好的时机似乎已经错过了,因为,现在对大多数煤矿而言,转型最大的问题是没钱,而现在几乎没有银行还会给煤矿贷款,再去谈转型,已经有点迟了。然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二、转型方向——往哪转?

其实,转型就是要结构多元化,企业多元化发展,相当于把鸡蛋放在多个不同的篮子里来分散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山西的转型说白了,无非就是煤与非煤两条路。涉煤的转型就是延伸煤炭产业链,这又分为主产业链和辅产业链两个方向;非煤转型大多数则是服务性行业,包括现在倡导的发展山西旅游业,煤企自发的农副产品及餐饮业等等。

  三、五大集团转型之路

1、山西焦煤集团:

转型总路线——在持续抓好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瓦斯发电、光伏发电、现代物流贸易、电子商务、节能环保、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盐湖生物养殖、生活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转型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循环经济显亮点

2015年以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园区配套工程,着力延伸“煤焦化”“煤电材”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2015年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加快园区项目“填平补齐”,努力实现社会化区域大循环、园区内中循环,实现循环经济带来的增量效益。六大循环经济园区重点项目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2015年1—11月份实现经营收入240亿元,利税27.7亿元,上缴税费15.7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加速推进六大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紧紧抓住省政府延伸发展“煤电铝”产业机遇,积极探索各类混合所有制模式,培育推进“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通过对煤电铝产业政策研究,对交口、兴县、古县进行实地调研,确定了三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均已列入省政府优先考虑的全省六个煤电铝项目中。

多元发展促转型

2015年,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围绕“煤焦钢联营”“煤电一体”“煤机联合”“物流贸易”“新兴产业”五大领域开放合作,精心筛选项目,拟定《山西焦煤招商项目手册》,于5—6月份赴粤、鄂、沪进行招商推介,共发布24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838亿元。在8月份的中央企业山西行招商活动中,山西焦煤运城盐化与中电投山西可再生能源公司合作100MW光伏发电项目顺利签约。

2、潞安集团:
潞安集团大力实施“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全面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的“三地一新”发展战略,坚持“高端化、低碳化、国际化”和“循环型、创新型、效益型”的“三化三型”发展方针,逐步形成了“326”新型现代产业体系,“3”是煤炭、煤基合成油、煤电一体化三大主导产业,“2”是硝基肥料与硝基化工、现代新型焦化两大产业,“6”是光伏产业、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铜材加工、现代高效农业及金融贸易六大辅助产业,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优势叠加、创新集成、协同发展。

截止目前,潞安集团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仍在环保审核阶段,但在煤市持续低迷的当下,潞安集团上马煤制油项目势在必得,即使该项目再次被环保否了,潞安也不会放弃,因为当下煤企产出的煤急需出路,延长煤炭产业已然成为煤企唯一出路。

3、同煤集团:
转型思路——煤炭做强、电力做大、资本做活、物贸做实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该公司确定了以千万吨矿井为龙头的转型战略,打造以“建设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集群,保证资源接续、实现消肿减亏、推进资源整合矿井达产达效”为内涵的煤炭产业升级版。通过煤炭产业升级,该公司“十二五”期间煤炭产量稳步提升,在“十一五”期末年产1亿吨的基础上, 2015年跃升到1.8亿吨,煤炭产量稳居全国第二。

电力产业强势崛起:“十二五”期间,该公司把做大电力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全力加快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从初建同煤热电,到兴建塔山、轩岗、王坪等电厂,该公司电力产业发展势如破竹:2012年重组漳泽电力;2013年加快建设运城、长治、大同三大煤电基地,电力装机容量达到了1110万千瓦;2014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401.85万千瓦;2015年重点推进塔电二期、朔南电厂等15个电力项目。据统计,截至“十二五”期末,该公司电力装机容量已达1605万千瓦,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1290.5万千瓦。五年间,全公司电力产业累计发电1530.5亿千瓦时。

煤化工产业突飞猛进: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煤炭的就地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5年间,该公司瞄准煤化工项目,积极主动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后建设投运了60万吨甲醇、10万吨活性炭等项目;加快推进60万吨煤制烯烃、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项目。预计到“十三五”中期,该公司煤化工板块将形成规模,成为与煤、电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煤机制造势头强劲:“十二五”期间,该公司先后完成了综采装备制造、煤矿机械制造、高新技术装备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了千万吨级矿井、水平接替矿井高端化液压支架完全自主生产制造。5年间,该公司机电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69.48亿元。此外,该公司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崭露头角,物流贸易、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等非煤产业稳步推进。

金融资本异军突起。2013年2月,同煤集团财务公司正式挂牌,当年就节约财务费用5.1亿元,实现利润2.55亿元,创造直接效益7.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实现利润10.56亿元,节约财务费用19.32亿元;2013年底,同煤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并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子公司;2014年,并购成立了担保能力为30亿元的和晋融资担保公司;2015年,同煤漳泽(上海)融资租赁公司获得正式批复,彻底打通了集团公司境外融资通道。大同煤矿集团(香港)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同煤漳泽(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山西和晋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该公司逐渐迈进了产融结合的新领域,不仅使企业转型发展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更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该公司融资规模累计达2000亿元。

民生工程凝心聚力:“十二五”期间,惠及广大矿工的安居工程、德政工程的“两区”治理改造圆满完成,10万员工、30万员工家属喜迁新居;旧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五网四化一监控”改造大见成效,供热周期由6个月延长至7个月;建立了覆盖集团公司本部的“天眼工程”;投资改造了老年活动中心,开办了老年大学,组织离退休员工进行健康疗养,为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为70岁以上老人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制定实施了实业总公司改革方案;开展“入户走访解民情”活动,累计入户走访4085人次,征集意见建议1636条,解决员工诉求2753件;通过劳务输出、青年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途径,累计帮助7306名待业青年实现就业;累计救助患大病困难员工11744人,救助金额达2388.48万元,资助9680名困难员工子女上学,发放助学金1576.8万元;每年为员工家属和离退休职工承诺的“双十件”实事件件兑现。一系列惠民举措的实施,让员工群众更多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地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动力。

4、阳煤集团
阳煤集团的思路是拓展产业链条,实施兼并重组,收购和托管一批跨省跨区、有一定行业基础的相关企业。同时,抢抓煤电一体化政策机遇,充分开发煤炭资源的燃料、原料、资本三重属性,利用成熟的生产线,将煤炭投放到电力、化工等产业当中,并迅速转化成产能。在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合理利用产业链条中各种副产品、废弃物,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园区式、一体化”发展,打造阳煤产业链集群

为应对煤炭产业危机,实现企业的逆势突围,阳煤集团探索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园区式、一体化”。所谓“园区式、一体化”就是首先要立足煤炭产业优势,打破企业现有产业壁垒,对煤炭下游化工、电力等产业项目充分整合,形成煤、电、铝、化、气等产业链条的延伸,打造产业链的集群。

从2013年起,阳煤集团已陆续规划了阳泉、寿阳、晋东等8个百亿级的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按照规划方案,8个园区预计总投资1061亿元,所有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65亿元,利税372亿元。截至2014年底,除晋北园区和翼城园区尚处在项目前期建设外,其余6个园区均已开工。6个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2015年计划再安排投资144亿元。所有园区项目预计将于“十二五”末到“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

2010年11月,阳煤集团在做好太化企业平稳关停的同时,实施强煤强化战略,启动太化搬迁改造工程,建设阳煤化工新材料园区。园区已于201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9月投产,估算总投资143亿元。

该园区将形成以苯为原料生产己二酸、己内酰胺等化工新材料的产业链,从煤的气化,到制氢-合成氨-硝酸-硝铵等,是个闭合的配套化工产业链条。以煤化工为基础,向下游精细化工发展的煤化工产业园区,可使煤炭资源得到高水平的转化,同时发展煤化产品下游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产业,是一个具有当地资源特色的现代煤化工园区。

建成后的新材料园区将以焦化粗苯加氢和煤气化为起点,重点发展苯下游产业,包括20万吨/年己内酰胺、14万吨/年己二酸,配套40万吨/年硝铵、24万吨/年双氧水等产品。不仅如此,产业链的副产品,特别是有害副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可以变废为宝。

八大园区建设承载了阳煤集团对于未来长期发展的期盼,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化工产品产能1142万吨,电力规模达到700万千瓦以上,年可消耗自产煤炭约5000万吨,约占企业煤炭总产量的50%以上。

另一方面,阳煤集团针对园区内项目众多、产业繁杂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园区项目建设和运营进行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多种所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新办法。

由“燃料”变“原料”,拓展煤炭综合利用渠道

阳煤集团八大园区项目在规划过程中,均包含有煤制天然气、乙二醇等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地区环境质量,优化阳煤集团能源供应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阳煤集团通过建设低热值煤电厂项目、劣质煤气化技术研发等手段,积极拓展煤炭就地转化渠道,实现煤炭的有效综合利用。

作为山西省综改试验区重大改革和加快推进电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热值煤发电对于全省能源产业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土地节约、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年初,阳煤集团抓住国家批准山西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的重要机遇,加快煤炭转化率高、市场有保障的电力项目审批、建设和并购。同年6月,我省第四批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名单揭晓,阳煤集团西上庄2×60万千瓦低热值煤热电厂项目和左权二期2×6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同时入围。

按照建设国际化新兴能源大集团的目标规划,下一步,阳煤集团将继续做大做强电力产业,拓宽煤炭就地转化渠道,争取在三至五年内电力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

5、晋煤集团:
“转型+扶贫”打造农产品基地,发展旅游业

1、“转型+扶贫”双赢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战略工程”总体部署,从2014年开始,晋煤集团已逐步在山西省内5个特困县投资开展以农牧业为中心的非煤产业项目,这些农业扶贫产业项目分别在山西左权县、和顺县、神池县、娄烦县、隰县等5个特困县区。

在自然环境适宜,并有1000多年核桃种植历史的左权县,晋煤集团开展实施“核桃综合加工及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新建开口核桃休闲食品生产线、冷榨核桃油生产线以及优质核桃益生菌发酵饮料生产线等,大力提高当地核桃产业化规模。该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达产后可加工核桃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1.7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0人。

在有“中国金梨之乡”美称的隰县,晋煤集团开展实施“果品仓储物流”项目,计划新建冷藏库近11500平米,果品交易中心5400平米,果品包装加工车间2400平米。为当地特有果品玉露香梨提供恒温存储保障,保证果品品质。果品交易中心恒温库的建设,将有效带动隰县果业发展。该项目2014年至今,已陆续建成2000吨恒温库1座、3000吨的自动化智能库1座,近两年雨季,免费为果农储存玉露香梨近百万斤,避免了果农的经济损失,同时实现了产品保值增值。冷库与贫困村和专业合作社签定果品收购合同,避免了果农因贮藏条件差和转运等造成的损失,并辐射带动3万多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与此同时,还面向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西安、山东等地开展果品市场营销,去年春节期间试营销达10余万斤。

在此基础上,晋煤集团还在全国黄牛改良基地和顺县开展“肉牛养殖循环产业”项目,建设肉牛养殖循环产业示范园区,育肥、双孢菇、有机肥加工子公司。目前已成立了母牛繁育事业部,正逐步拓展产业规模。在优质燕麦产区神池县逐步开展“年产3.5万吨燕麦系列产品产业化开发建设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计划开始试生产。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年可生产优质燕麦系列产品3.5万吨。在娄烦县开展“惠农马铃薯种薯繁育”项目,拟建设马铃薯繁育科技基地、马铃薯高产品种技术示范园、马铃薯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体系、马铃薯品牌创建示范园区。

2、旅游

2013年晋煤集团与沁水县柳氏民居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开始对柳氏民居进行全面旅游开发及经营管理,并先后投入1000万元,用于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维护以及环境改造,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涵,促进了旅游业的上档升级。

今年春节,晋煤集团的转型产业——柳氏民居旅游景点人气火爆,接待游客人数同比提升300%,日均近2000人次,成为煤炭企业探索转型路径的新亮点。

目前,晋煤集团旅游业共实现营业收入百余万元,不仅在资源产业低迷时得到旅游反哺,同时也解决了地方旅游产业资金来向不足的问题,开创了“双赢”好局面。

  四、非煤转型案例

1、“煤老大”转型“菌老大”

山西山宝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是吕梁市煤焦型企业转产的标杆企业,昔日的“煤老大”如今是“菌老大”,不仅是省内最大的食用菌种植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集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2、晋城前和煤业——工农业齐头并进,逐步脱离煤炭
前和煤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正式成立,2009年被兼并重组,2012年5月开始投产。早在煤矿刚刚完成整合之际,前和煤业的领导层就感觉到煤炭销售情况不如从前,于是早在2012年就开始考虑转型。2012年末,前和煤业定下了转型方向,随后于2013年成立了前和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之后相继成立有红薯淀粉生产中心、粉条粉皮制品中心、豆制品生产中心、甘薯种苗培育中心、餐饮服务中心等,开始种植、加工农副产品并开设饭店及后勤服务中心,同时培训煤矿员工进入餐饮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工作。

2016年以来,公司已经销售粉制品42吨、豆腐44吨、豆皮7.8吨、豆干12吨、豆浆25000袋、素火腿4.5吨,远超去年同期的销售业绩。与此同时,自2013年起,前和煤业在高平市开设了三家饭店,并成立了子公司为数家企业及学校提供后勤服务。

尽管转型业务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债务及副业利润仍然是前和煤业面临的难题。以前是以煤为基础发展副业,现在的形势是逐步开始脱离煤炭。

3、上百家煤企正试图转型搞旅游

在煤价下行的局面下,政府倡导积极发展旅游业,以振兴山西经济。实际上,山西煤企从2014年就在试图向旅游业转型。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4年年底,全省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等,总投资高达320亿元。

这几年,山西不少煤企和煤老板都投资了很多旅游项目,包括晋煤集团,兰花集团、晋能集团等。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王丹)


    关注 盘云煤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