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到底是它妈的“神马”?!

 

一、小大危害——蓟马是什么“马”?大家对田间地头的病虫害想必都比较熟悉,但危害农作物的病原菌、害虫很多难免...



一、 小大危害——蓟马是什么“马”?

大家对田间地头的病虫害想必都比较熟悉,但危害农作物的病原菌、害虫很多难免会有疏漏。大家看几张图片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在作祟。

实际上,这些症状并非生理性的,也不是病原菌造成,而是一种害虫所致。

有人肯定在说:就是蓟马了吧! 对的!

那蓟马在哪里,怎么看都没看到? 因为它太小了。

小?不是蓟马吗?马,不应该很大......

哈哈,很遗憾,答案是:蓟马非常小。这也是蓟马危害常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放大后的蓟马长这样:



二、蓟马种类:

属于缨翅目蓟马科昆虫,除塔六点蓟马等少数蓟马外,其余为植食性昆虫,且多为杂食性害虫,尤其是茄科类、茶、瓜果和水稻等作物受害严重;

为害柑橘的蓟马有:黄胸蓟马、西花蓟马、花蓟马、茶黄蓟马、柑橘蓟马、日本蓟马、橙黄蓟马、茶带蓟马等十几种;

目前为害柑橘的蓟马主要有黄胸蓟马、花蓟马、柑橘蓟马、茶黄蓟马等几种。

三、特征与习性:

事实上,蓟马成虫体长约1到2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锉吸式口器,成虫多在叶脉间、嫩花、嫩果、嫩叶吸取汁液。

蓟马喜温暖、干旱,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作物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四、发生情况: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我国北方,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为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葱等多种作物;我国南方温度较高,春夏秋冬露地、大棚内,均有发生。

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繁殖快,世代交替:雌成虫寿命8~10天,每雌产卵22~35粒,产于叶肉组织内。卵期在5~6月份一般为6~7天。

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成虫极活跃,善飞能跳,可借自然力迁移扩散。

成虫怕强光,多在背光、隐蔽场所集中为害,如叶腋、叶背、花内等,只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当用些常规触杀性药剂时,白天喷不到虫体不见药效。

五、危害症状:以成、若虫多在嫩叶背锉吸汁液危害,植物受害后,叶面、花瓣出现灰白色长形的失绿点;受害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干枯、花器早落。蓟马具有趋嫩习性,新梢叶片受害后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呈褶皱纹状,叶脉淡黄绿色,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很像病毒引起的花叶状,最后被害叶变黄、变脆、易脱落。新梢顶芽受害后,生长点受抑制,出现枝叶丛生现象或顶芽萎缩。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直接危害,蓟马对作物存在另外一个严重威胁:传播病毒病。由于蓟马锉吸式口器,且活动活跃,从一处锉吸取食后飞到另一处,极大的促进了病原菌的再侵染,引起田间病毒病的扩散。

蓟马危害作物众多,包括多数开花作物(蓟马那么小,我想去看看):

南瓜






六、田间防治:

由于蓟马繁殖速度快、在事宜条件下容易爆发,因此,蓟马防治一定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农业防治

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物理防治

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

化学防治:常用药剂如多杀霉素、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甲维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3次可获得良好防治效果。

防治要点:

1、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2、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硅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

3、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剂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4、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蓟马成虫在作物的上层叶片,若虫在中层,卵在下部,蛹在土壤,蓟马是趋蓝光的,可以用蓝粘板。


    关注 佰威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