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知|新型技术,让房子抗震又舒适

 

在农村,因为条件限制,居民们优先考虑传统技艺修建的”土房子“。然而因为构造单薄,遇到地震就会损失惨重。可是并...

在农村,因为条件限制,居民们优先考虑传统技艺修建的”土房子“。然而因为构造单薄,遇到地震就会损失惨重。可是并不是所有城市化的混凝土房子都适合农村百姓,这时候就出现了新型抗震夯土房,真正意义上的利于百姓。

最近几年,百姓对灾害越来越关注。无论是地震时造成的死伤,还是地震后的灾后重建,都是百姓关注的重点。可是我们国家地震为什么死伤这么多?其实除了地球自身运转的原因,剩下原因还得从不同地区的建筑类型说起。

百姓青睐”生土建筑“,但是生土材料是一种韧性很小的材料,虽然抗压能力还不错,但是容易断裂和剪切,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脆弱的。可能一晃就失去支撑,自然就容易倒塌,有统计显示,云南鲁甸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八成以上都是土坯房。



所以各地方建设部门纷纷制定灾后重建策略,不许再建土房子。更多的百姓也选择了砖混结构房屋,印象中的砖混结构的房屋,有钢筋混凝土的梁柱框架,怎么看都十分靠谱安全。但是也要联系实际,事实是,砖混结构的房屋并不适合所有农村地区。

其实土房子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无是处,它们造价低廉,冬暖夏凉,建造过程也很环保,所以土房子才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人民喜闻乐见的民居形式。而且现在还沿用土房子的地区,几乎都是偏远的山区,本来就遭受灾害,还哪有钱建高级的砖瓦房了呢。他们对建造土房了如指掌,却未必懂得建造抗震的砖房,如果再来一次地震,不仅不能抗震,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讲,砖房温度上不如土房舒适,冬天需要燃烧更多的煤或柴火来取暖,夏天需要开更多的风扇或空调来制冷,这也会给村民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至于那些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应该也会逐渐消失,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这个时候一种新的抗震夯土建筑技术出现了,这种技术简单易懂,操作也不太难,很适合村民学习和使用。

首先,需要一个稳固的基础。然后,在土墙里面嵌入一些构造柱和圈梁,可以把土墙“撑住”,就好像肉里面有了骨头,即使激烈摇晃,屋顶和楼板也可以被支撑住。有了“骨头”还不够,还要提高“肉”的强度,让“肉”更结实。比如,在土料里面加入非常少量的石灰或者水泥,就可以大大提高土墙的强度。过程中尽量使用铁质夯锤,或者用小型机械代替手工,这样也可以大大提高夯筑的紧实度,让墙体更坚实。

另外,在土墙里面加入一些竹筋和木销,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拉结作用,就好像在混凝土里面加入钢筋,可以让墙体不那么容易“崩坏”。合理设置防震缝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震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形态差别比较大的建筑体量分开,不要连在一起。

抗震土房恢复重建,可以实现原址重建,不必再占用新的土地,顺便清理和回收利用了地震废墟中的土和废料,真的是能低碳环保。而且这种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做简单改良的方式,经济,易学,很容易被当地老百姓掌握。

来源:科普中国


    关注 江苏科技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