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公祠——唐代诗人贾岛在大英留下风韵千古!

 

贾岛在大英三年,“卷不择手”,政绩卓著,率民众开涪江,避水患,深受百姓爱戴。任满离乡时,两袖清风、惟书籍箱笼。百姓结队欢送,至十里长亭。

点击大英旅游
关注我哟

☀ 定期推送大英旅游动态,景点攻略,本土文化,旅游资讯,旅游优惠等诸多优质内容,大英最权威、最官方的的旅游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有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东出大英40公里,便来到诗中所指的明月山下。

这是一座丘陵地区常见的山,苍翠的树下挤满了青嫩的野草,苔藓石旁点缀着七彩的小花,几条由勤劳的人们踩出的小路,带着土沙特有的红丽,蜿蜒而上,仿佛通达的经络,生动了山。

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此山又是不凡的。

晋时山上有亭一座,朱栏重檐,赏月观风,是为“玩月亭”,直至唐朝,因了那一缕诗魂的钟爱,更为“明月亭”。至此,山与亭同名,名与月同辉,后人为纪念这位苦吟的诗人,更在亭址上追建了“贾公祠”。

贾公者,贾岛也,字浪仙,一作阆仙,早年出家,号无本,本是阆苑仙葩,淡倦如风的男子,却为了一段为传为万世佳话的“推敲”邂逅,失了清静宁和,误入红尘俗网。可叹三十年苦苦奋斗无为,空留下“一年磨一剑”的感慨和“朝分是与非”无奈。

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九月,年近六旬的贾岛才被解谒责授遂州长江县(今大英县)主薄,虽说好不容易,得篆官符,但是离开繁华的长安,远赴僻县,这让已经在京城声名鹊起的贾岛,难以自喜。于是乎发出了“逐客”“迁人”的怅叹。

幸运的是,这座偏远的小城,并没有想像中的无趣,反而以它别样纯朴与清澈,洗涤着他、抚慰着他……当所有狂狷乖张随风逝去,贾岛终于敞开胸怀,爱上这片土的平和茂盛。他邀明月踏青山,登眺吟观秀水,欣欣然写下了“言心俱好静,廨署落辉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这首《题长江》堪称贾岛的千古力作。轻描白画间,将长江县美景传说,山川风貌融为一体,娓娓道来。诗境清丽幽峭,煅字明净隽秀,诗人对长江县的感激与眷恋之情便溢于言表。这也是他把一生心血铸成的诗集命名为《长江集》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后世称其为“贾长江”。从此贾岛便于长江县结下这命定的不解之缘,悠悠千载,付与人间传谈。

韩愈在《赠贾岛》中赞到“孟郊死葬自邙山,日月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在人间。”然而对于长江县的百姓来说,贾岛并不是为文而来的。贾岛在任三年,“卷不择手”,政绩卓著,率民众开涪江,避水患,深受百姓爱戴。任满离乡时,两袖清风、惟书籍箱笼。百姓结队欢送,至十里长亭。三年后,岛卒于任所。长江县百姓遂建贾公祠,千年供奉,敬若神明。至今祠堂前楹柱上还刻有两联,一曰:“嘉惠长江遗迹古;炳灵明月载英多”,又一曰“谪宦我同方,只落到槛外长江山头明月;瘦诗谁继起,最难忘亭前致祭驴背推敲”。

千年一瞬,苍海桑田,贾公祠一次次的毁了,又建;一代代人来了,又去,却执着以最简单的方式崇敬着这位风骨自清是迁客,怀念着这位清雅苦吟的骚人。如若有灵,已“赴天台为近邻”的诗魂也一定不会忘记。因为这山、这水、这片土地还有这些平实而幸福的人们,偶尔漫步云端,故地重游……

迎面转角处,快步走来一位老叟,蓝衣灰裤,鹤发童颜,担一肩沉甸甸的喜悦,走到祠堂的平坝前,停下来热情招呼着:“你们来拜贾公啊,呵呵!这是新出的花生,大家来尝尝,……多吃点,别客气,可香着咧……”朴实的老人,在得了我们由衷的称赞后,满足的大踏步而回去,在我们身后洒下一路欢歌……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