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博物馆之楚都遗珍

 

寿县博物馆是个新馆,以前的老馆设在报恩寺内。虽然只是个县级博物馆,但因为寿县的历史底蕴,使其馆藏远远超过一般...





寿县博物馆是个新馆,以前的老馆设在报恩寺内。虽然只是个县级博物馆,但因为寿县的历史底蕴,使其馆藏远远超过一般的县级、乃至地市级博物馆。事实上,即便是安徽省博物馆,也有很多重要藏品是出土于寿县,甚至其镇馆之宝“楚大鼎”也是来自寿县。包括国家博物馆,所藏青铜器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出土于寿县。





博物馆门前挂的牌子上写着“寿春楚文化博物馆”,据说是乔*石题写。我知道乔*石爱好书法,但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的题字。“寿春”乃寿县古称,楚文化则是寿县文化最具特色的部分。

虽然寿县出土的文物精品基本上都被上调到国博和省博,但寿县博物馆的馆藏还是很丰富的,陈列分为楚都遗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宝、汉魏流韵、淝水之战等专题,基本上反映了寿县的历史脉络。

寿县作为楚国故都,是我以前就知道的。通过观看展览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春秋时期的楚国一直以郢为国都,郢的位置大体上位于湖北荆洲西北。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占郢,此后楚国国都多次迁徙,最北曾以陈城(今河南淮阳,在周口附近)作了37年的国都。公元前241年,再迁寿春。这就是《史记•楚世家》中所说“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寿春,命曰郢”。



寿春作为楚都的时间并不长,从公元前241年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不到20年。但寿县这一带因此成了楚人的最后归宿地和楚文化的最后集中表现地,体现在考古发现上,就是一大批能代表楚文化的重要文物先后从寿县出土。最著名的就是楚幽王墓的发掘,据说出土文物4000多件,但因为在民国年间挖掘,国家动荡,出土文物大多流失,如今被大陆和台湾博物馆收藏的只是一小部分,其中就包括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如楚大鼎。



楚幽王墓出土文物之丰富、等级之高,直到今天所有发掘的楚墓仍然没有能望其项背者。

在寿县博物馆里,也展出了几件出土楚王墓的青铜器,如青铜簋、青铜敦、四兽平底鼎、集脰铜盖鼎等。除了这些王室青铜器之外,博物馆还展出了楚国金币、金饼,也弥足珍贵。尤其是刻有“郢爰”、“金”印记的金币,表明当时的楚国黄金货币已经有了称量的概念,“郢”是楚国国都,“爱”被认为是当时的重量单位。







除了这些出土文物,还展出楚国人用陶做的井圈以及一处建筑遗址:柏家台建筑基址,也是楚文化的遗迹。这是1985年发掘的,发现了大型石柱础、长方形铺地灰砖、三角云纹槽形砖、瓦当等建筑遗物,虽然对该遗址是否就是楚郢都宫殿建筑尚无定论,但公认是楚文化考古的一个重要发现。充满着生活气息的陶井圈以及建筑遗址,虽然看起来没有青铜器那么精美,但却让我们能一窥2000年前楚人的生活情形。




    关注 我们爱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