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玉——正轨里的“荒芜”

 

有时,想要的太多反而芜杂了重点,有时一点点勇气就能战胜荒芜。...



正轨里的“荒芜”






拍摄了《青红》和《我11》的导演王小帅,有本叫做《薄薄的故乡》的自传,里面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23岁的王小帅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被分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在那里一呆就是两年。两年间,王小帅写了五六个电影剧本,但却没有独立拍过一个片子,他说,幻灭来自于92年北京电影资料馆的领导视察时,福建厂的负责人说的一段话,他说,“我们这里的大学生还年轻,想要独立工作恐怕还要锻炼五年。”五年,成为王小帅无数次想要离开的最后一个清晰的信号,这一次他用两三分钟就收拾好了一个背包,取出钱,转身锁上门,然后离开了那里,视察的会议还在继续,而他只用了15分钟就改变了一生的样子。



回到北京之后的王小帅说,“一个离开了学校的人,早已不可能再有当学生时的骄气,社会就这么硬生生辽阔阔地铺展在你面前,家庭的支持,朋友长辈的赞美这时已如沉在水中的石子,河水就这么无情地流淌着,你要成为你自己水中的掌舵手,再无人能依靠。”尽管离开体制的第一感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确定,但八个月后《冬春的日子》拍摄完成,并带他走上了温哥华电影节的首映,至此,一路从“地下”走到“地上”的独立电影人——王小帅,开启了他极具风貌的颠荡、自由的旅程。这条路可能并不好走,但在命运抉择的时候,他没有妥协。

有时觉得人生关键的时刻就那么几步,慎重的考量,痛苦的权衡之后,依然选择的步履维艰、糊里糊涂,有时觉得人生并没有什么关键可言,生活的实质是你每天对待它的样子,可是“每天”又是那样短暂,来不及整理,所以,很多重要的阶段常由一个个奇怪的决定开启,很多重大的转折却可能是不经意的结果。人生就是这么奇怪,奇怪的让你回溯的时候,只想要看到温情,而不愿细细考量当初的自己为何如此愚蠢或荒谬。
但秉承这种想法的人,基本介于冲动的“情绪派”和惯常的“妥协派”之间,他们一方面内心激烈,有着笃定的向往,却常常缺少一点义无反顾的勇气,另一方面又安于平稳,害怕过大的变迁,缺少真正冒险的精神,所以面对食之无味的“得到”想的是“锦上添花”而不足,面对弃之无用的“舍弃”也还“患得患失”的迟疑。这样来来去去,人生基本就过成了“最正轨”里荒芜的样子。于是,三十多岁感慨多于改观,四十多岁抱怨就升腾出俗厌了,我想这是人生最不想变成的样子吧。

其实,少年时代的得失是最“浅”的礼物,“得”不值得骄傲,“失”不必要懊恼,那些时间赋予的探索生命的珍贵抵得上任何“不妥协”的代价。有时,想要的太多反而芜杂了重点,有时一点点勇气就能战胜荒芜。谢谢大家。(文/录制 林淑玉)



最后为大家奉上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那首《The Road not Taken》(《未选择的路》) :

《The Road not Taken》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未选择的路》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文/录制:林淑玉

出品单位:历社的树洞

2016年5月20日


    关注 历社的树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