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柴河,致富的果实“嘎嘎甜”

 





记者  张忠林
走进柴河林业局的红松果林,深绿色的枝头上,一个个棕黄色的芽包即将抽新。眼下虽还没有产果,但头道林场职工仲继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做好红松果林的病虫害防治和防火巡护工作是他的头等大事,这可直接关系到日后果林的收成。

2010年,仲继良竞价承包了400余亩红松人工林,当年就赶上了大丰收,仅毛塔就打了100多袋,出了3000多斤松籽,卖了5万元。仲继良告诉记者,从承包到现在效益一直不错,林业局按市场价统一收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在柴河局,像仲继良这样的红松果林承包户有1400余户。柴河局充分认识到红松树种的珍贵,对施业区内的天然母树林、红松果林进行重点管护,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价方式,将林区内所有红松果林分块承包到个人经营,林业局实行保底收购。承包人不只享有采集红松果的权利,也要承担对森林看管保护的义务。这样以经营促管护,以管护促增收,以增收保稳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柴河局三站站长宋培臣告诉记者,柴河林业局共有红松果林面积达70516公顷,平均年产红松籽近500吨,年均实现红松果林产值1800万元。粒粒松仁变成了真金白银,承包户对红松果林管护的责任心和重视程度自然就提高了。就拿红松果的采收来说,现在就没有掠青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红松籽的饱满和成熟度。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为森林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为了让红松果林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缓解销售压力,柴河局成立了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对收购的红松籽进行精深加工,主打生产松仁露系列饮品,14种松仁饮品被销往全国各地,填补了国内红松籽饮料空白。

在打造松仁系列饮品的同时,柴河局还在红松果林实施竞价承包管护经营的基础上,对胡桃楸、暴马丁香树等经济林资源,分区块、按面积向林场职工群众竞价承包,统一回收到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进行精深加工,延长绿色产业链,增加产品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



如果说广袤的大森林是绿色银行,那么森林食品精深加工则让柴河局当上了“银行家”,2012年,柴河林业局万吨坚果食品加工项目被列为省重点推进项目,林业局投入资金近亿元,对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改造升级,实行职工全员股份制经营,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管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研发高端产品。培育壮大了饮品公司、林特产品加工厂、矿泉水厂、豆制品厂、冷饮厂等10个龙头企业,形成了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现有68个产品品种,涵盖了饮品、保健品、农产品、山副产品、北药五大系列。新增白丁香饮品、沙棘果饮料已投放全国市场,畅销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已有7款饮品跻身人民大会堂。



现在柴河局年可加工坚果食品15000吨,并利用坚果加工剩余物,生产核桃艺术工艺品、根雕艺术品和活性炭,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松仁、核桃仁等坚果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就连以前没人要的核桃皮都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直接和间接安置就业3800人,职工年人均收入达36080元。实现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闯市场、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发展模式。

下一步,柴河局将继续紧紧抓住经济转型主线,全力打造森工最大的森林食品基地,力争实现系列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叫响全国的黑森“威虎山”天然、生态、绿色、有机品牌,让百姓的转型生活“嘎嘎甜”。










    关注 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