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铜陵人,请不要狂!

 

其实铜陵人一点也不狂,虽然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





其实铜陵人一点也不狂,虽然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也就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铜陵有太多第一

1、 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电子基础材料及元器件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电工“三膜”产量居世界第一,市场覆盖率全国第一。 特种漆包线产量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2、铜陵是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2005年电解铜产量达到44.8万吨,全国第一;

3、铜陵是全国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有全国最大的单生产水泥厂,全世界目前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有7条,中国有4条,而铜陵就有2条。

4、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硫矿产量全国第二,安徽第一。

5、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电子模具生产基地,异型挤出模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6、铜陵市和铜陵有色公司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企业),这个“双试点”全国独一无二。

7、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 年 8 月,是全国铜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8、第一家直接从境外借款业务的银行,1987 年 11 月,中国银行铜陵支行通过香港中银集团的新华银行与南洋商业银行,借入 974 万美元,用于苎麻二厂添置织机及化工厂的钛白粉项目,成为安徽第一家开展直接从境外借款业务的银行。


铜陵有太多特产
1、大通镇有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风味食品——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形方如牌、体薄如纸,色艳味浓,鲜美耐嚼,饮茶待客馈亲赠友皆宜。

2、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3、铜陵野雀舌茶简称野雀舌,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乾隆饮后誉为“江南佳茗”。野雀舌在明未至清未年间就有生产,民国十一年(1922年)就有记载。

4、大通小磨麻油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天然原汁,消毒严格,保质保期,油色综红,香味浓郁,“有滴一滴十里香”之美称,是铜陵地区一种传统的风味食品。

5、 顺安酥糖始制于唐末。它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配有桂花、青梅、金桂饼,经过选料、配料等十三道的精制而成。其特点“松柔甜润、爽口健身、营养丰富、成条不散、包装精致”。


铜陵有太多首次
1、首次发现“羟硅磷灰石“:1985 年《矿务学报》第 5 卷第 4 期上发表了 321 地质队侯生秀、刘兆连、胡焕德 3 位工程师的“羟硅磷灰石的发现和研究”论文。论文中提出的“羟硅磷灰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填补了我国矿物学上的一个空白。

2、国内首创的“氧化—萃取”新工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金口岭铜矿历时 10 年,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在国内首创出氧化—萃取新工艺,并于 1995 年 11 月通过由安徽省冶金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鉴定小组的鉴定认可。该工艺使金银浸出率达到 97% ,金直收率达到 95% ,银直收率达到 94% ,金银成品纯度达到 99.9% ,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内金湿法处理阳极泥创造了有利条件。

3、全国首家铜材易地交割库:安徽省铜商品市场地处铜陵市,是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国内贸易部确认的国家级铜商品市场,也是安徽省最大的铜商品交易市场。交割库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控股,占地 1.6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8 万平方米。 1998 年,交割库成为国内第一家铜材易地交割库,随后逐渐实行现货、期货联动,形成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集铜系列产品的信息、交易、仓储、配送为一体的铜商品中心批发市场。 2002 年,交割库场内交易额达到 50.1 亿元。


铜陵有太多名人
1、 盛度(970 — 1040 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其“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北宋祥符七年( 1014 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天圣年间,宋仁宗赐给其牡丹一棵,盛度将此牡丹带回铜陵,世世栽培,直至如今。这牡丹现仍每年一开百余朵。(《铜陵年鉴》 2001 年刊附录有专门记载)。

2、陈翥 (982 — 1061 年),字凤翔,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他平生著有天文、地理、儒、释、农、医、卜算之书,共 26 部 182 卷,又有 10 图。其代表作《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该书成稿于北宋皇  年间( 1049 — 1053 年),全书约 1.6 万字。陈翥是中国林学史上也是世界林学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3、佘翘(1567 — 1612 年),字聿云,铜陵县合二耆(今铜陵县大通镇)人,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其祖父佘杰,曾任湖广宝庆府新化县知县 7 年;叔父佘毅中,明万历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官居正四品,诰赠太仆卿;其父佘敬中,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为正三品,与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常有交往。佘翘天性聪颖,四岁即能授书成诵。幼时,其诗文曾受到汤显祖的赏识,惊称其为“小友”,并赠诗褒扬。佘翘一生著述颇丰,有诗集《浮斋百韵》、《秋浦吟》、文集《翠微集》、《幼服集》、《偶论》、《白下游草》、《齐山奇观》和《三忠传》,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皆刊行于世。其中以戏剧作品《量江记》成就突出。戏曲作家冯梦龙称《量江记》为罕见珍本,能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立。

4、胡舜元(1019 — 1079 年),字叔才,铜陵县凤凰耆沸水(今铜陵县新桥镇境内)人。其出身“铜陵大家世”,少常与王安石“共砚席,相友善。”北宋嘉四年( 1059 年)中进士,历任德兴、郑县县令,后迁著作郎。


(责任编辑 杨媛媛)
觉得不错,请点赞↓↓↓


    关注 枞阳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