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的产量到底如何?

 

两宋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主要有六大窑系,其中之一就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五大名窑...



两宋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主要有六大窑系,其中之一就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五大名窑无论是之前的“柴汝官哥定”还是后来的“汝官哥定钧”,定窑都是其中之一。

河北定窑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但是在唐代,由于邢窑巩县窑极其强大,定窑尚处于初创阶段,生产的瓷器不如邢窑的。五代开始,定窑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产地。

到北宋时期,中国白釉器迎来了第一个高峰。那个时候,北方的白釉产区大大扩展,已经从河北内丘、巩县发展到遍布整个中原,包括山西的霍窑、介休窑,河南的当阳峪窑、定窑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定窑。当时定窑一度垄断了整个中国北方的白釉瓷器市场,同时也成为最早进入北宋宫廷的御用瓷之一。特别是北宋的中晚期,定窑的瓷器在宫廷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在很多定窑瓷器的底部都发现有款,比如“尚食局”,说明这是属于朝廷“六尚局”的宫廷用瓷,另外还有带“官”、“新官”款的。宋徽宗就很喜欢单色釉的瓷器,,他有一个很宠爱的妃子“乔妃”,古籍中记载,乔妃宫殿中使用的都是定窑瓷器。但之前一直没找到证据,后来我河北一位朋友找到了一件“乔位”款的标本,确定就是乔妃宫殿中使用的定窑白瓷。这正好说明了北宋皇室对定窑的喜爱。

定窑一开始的装饰手段只有刻花,非常灵动流畅,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因为大量生产,工匠越来越熟练,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后来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大批量生产没法逐个刻花了,于是出现了“陶范”,也就是模子,产生了印花。定窑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对窑具进行设计变革,为提高产量,节约燃料,发明了“覆烧”的方法节约了窑位,也让标准化批量生产得以实现。不仅如此,定窑御用订制品还改革了陶瓷的工艺,瓷土开始精细选料淘洗,出现了二元配方,胎体越来越薄,这种工艺上的改革也为之后汝窑的出现奠定了工艺基础。

历来陶瓷的产量和质量就是一对矛盾,定窑使用的这种覆烧法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碗口沿处留下了一圈无釉涩胎,这种“芒口”无论是外观还是使用安全性都出现了大问题。虽然“芒口”可以镶嵌金属圈来弥补这个缺陷,但仍然大大影响了定窑器的品质。所以到北宋晚期,宫廷中就很少使用定窑了,于是才出现了后来的汝窑。有意思的是,定窑的窑工们宁可降低质量也要提高产量,为此不惜牺牲为皇家生产贡瓷的荣誉。

北宋灭亡之后,到了金代,由于金人的审美完全不同,定窑的工艺水平大幅下降,所以定窑从金代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有价值的定窑都是在北宋时期生产的,到了南宋质量呈直线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品定窑的存世是很稀少的。

北宋 定窑白釉七级浮屠塔,2010年拍卖成交820万元


    关注 定窑茶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