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探讨:摄影就如同写诗一般

 

曾任合众国际社摄影记者、亚洲新闻图片副主编、路透社北京代表处首席摄影记者、“荷赛”评委,坐拥丰富的履历,王身敦却总是这么介绍自己:“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摄影师,只是比较喜欢不停地拍照片,关注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喜欢拍人,拍真实的生活。”王身敦拍照片就如同写诗一般,用最简约的文字尽量多地描述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华夏地理》图片编辑杨昶与王身敦的对话中,他表达出追求深度、记录感情的拍摄思路。



▲  长春火车站,一个中国女人抱着她的孩子。吉林长春,中国,1985年。(选自王身敦作品《漫游中国》)

杨昶:一些纪实摄影师在瞬间选取上会有问题,是否是一种浮躁?

王身敦:在这个行业里面每个人都不太安心,但是他们忘记了摄影其实很独立,特别是纪实摄影。当你做了独立摄影人的时候看东西完全不一样了,就可以做更好的东西。其实摄影,特别是纪实或者新闻,最重要的就是独立这两个字,是一种风骨。



▲  广东农村幼儿院。广东,中国,1988年。(选自王身敦作品《漫游中国》)

    杨昶:有些人似乎天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就不一样,可以找到不同的角度和细节,或者构图上比较到位。您觉得摄影师的素质要求是什么?

    王身敦:天赋、勤奋、知识、眼界、敏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同情心。没有同情心所有的东西都会不一样,拍风光也是。说天赋倒不如说是性格,有一些人的性格比较开放,他的照片风格和一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的影像肯定是不一样的。勤奋也是,摄影可能是10年、20年、30年的事,勤奋是可以补偿一点天赋的。

每一个人真正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其实在10年、20年、30年以后再看你的照片就会知道,可能在不同的阶段尝试去模仿不同的摄影师,或者受当时潮流影响,但要把长时间内的照片拿来看,你会发现有自己的风格贯穿整个几十年,那是你真正的风格。



▲ 居民走过通远门。重庆,中国,2011年4月。(选自王身敦作品《漫游中国》)

    杨昶:有没有一个瞬间,是您觉得很棒,也拍成了的,通过回放的时候再确认——那的确是非常好的照片?

    王身敦:我觉得拍数码令我不够专注。我会看我拍了什么照片,回放一下,这个过程就有一种离开现场的感觉。本来我已经融入了环境,看照片的时候我觉得突然又回到了很死板很科技的东西。所以我现在更多拍黑白胶片,减少拍数码。

在数码拍摄过程里,按快门按得多就分散了注意力,让我不会完全集中在环境中,在最好的瞬间按下快门;胶片则是在“等”。所以我很享受在拍黑白胶片时候的感觉,我可以在现场很安静地看着所有元素,再感受那个气氛,到了所有东西都在我觉得最完美的瞬间按快门。

这有点像有些人在吃饭的时候时不时要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那跟朋友的关系就会变成了在聊天的时候突然你离开了,然后又进来,又离开。拍照片也是这样,所以每当你把头低下来看回放的时候,其实你就离开了那个现场了,然后你再进去,那种化学的反应就会减弱了。



▲ 菜市场的一家餐厅外面,一个母亲喂着她的儿子,这时一个女人推着坐轮椅的老人经过。湖北武汉,中国,2011年12月。(选自王身敦作品《漫游中国》)

杨昶:关于纪实摄影真实性的问题,您怎么看?

    王身敦:在最理想的世界里面,纪实摄影是绝对真实的,但是问题是由人来拍。人会受很多东西影响,所以真实性就不是百分之百的,而是相对的真实。比如说编照片的时候,有一些照片是不太真实的,但是它有非常“跳”出来的画面,纪实摄影师可能会不用这张照片,但也有很多人受不了诱惑会去用。

不是拍摄时不想等那一瞬间那么简单。一些摄影师拍摄前已经有既定的概念,需要用什么画面去讲这个故事,得去找这些画面,找不到就去“做”。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很多时候是互相影响的,在网络上面,你看到其他人的故事,比如说参加比赛赢出来的故事是这样组成的,很多人就会学,他们其实脑袋里面已经有这些画面了。



▲ 京杭大运河边玩象棋的人,浙江杭州,中国,2013年3月。(选自王身敦作品《漫游中国》)

    杨昶:很多人说摄影是一门主观的艺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就是主观决定的。您如何把握这种主观?

王身敦:其实要求摄影师更加训练有素,看东西更客观。摄影史里很多优秀的摄影师能客观地看到问题,也看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假照片?用Photoshop去做,那是假照片。但真正高水平的“假照片”是在按快门前已经做好了,比如我站在左边,把这个元素拍进去,不把那个拍进去,已经改变照片的意思了。

一个瞬间按快门早一秒、晚一秒,整个影像就不同了。这个瞬间可能很短,根本就不是那个气氛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你可以把整个气氛歪曲了。

做新闻更多的是去现场,知道气氛怎么样,去尝试客观地把整个气氛重新呈现在照片里,而不是说希望找一张特别多人会去使用的照片。当然在商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可能拍的时候会多用一点线条、颜色,把照片衬托得好看一点点。但是这一点点“味精”不要影响真实性、客观性,只是把照片丰满一点。



▲ 一个藏族父亲和他的女儿。在嫣然天使基金会的帮助下,医院为这个女孩动了唇腭裂手术。青海西宁,中国,2013年8月。(选自王身敦作品《漫游中国》)

    杨昶:为一个工作完成一个项目,是需要提前去构思的,能给一些建议吗?

    王身敦:挑选题目的时候我会比较倾向那些对人类有更大影响的题目,不管是宗教、环保,或者是经济,或者影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那些事。比方说我现在自己在拍的《漫游中国》,看中国在改革开放里面普通人的生活。

(编选自谷雨故事微信公众号“guyustory”。)



▲ 北京某商场,中国,2013年9月。(选自王身敦作品《漫游中国》)


    关注 摄影界佳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