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滨:西部大开发需要新思路 光华师说

 

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到底什么是决定区域发展差距的根本性原因?...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已经进行了十六年,中国县域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研究显示,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中国独有,而是世界性的难题。这样的共性背后是什么根本原因?“十三五”时期的西部大开发需要什么新思路?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在2016年北大光华西南论坛上给出了他的见解。

 西部大开发目标远远没有实现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已经进行了十六年,到现在应该说定下的目标显然远远没有实现。中国县域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叫协调发展,其中区域协调发展是协调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终还是要努力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转移支付保底这些做法确实很必要,但是显然不够,新时期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新的思路







 
 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

中国的实践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需要向国际借鉴。古典经济学说世界各个地方的经济增长最终要收敛,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实践表明,这样的预测显然是不对的,现实和理论预测正好相反,尤其现实和理论的差距在现代背景下就显得非常突出,为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制度,有的制度能够很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有的制度不会,例如ISIS用互联网技术传播恐怖、仇恨,这是没有生产力的,所以哪些制度容易利用技术,促进技术提高生产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生产就会更快。

刚才说是跨国之间,如果给定同一个国家,因为制度一样,文化基本一样,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应该更快,区域之间的差距应该是越来越小,增长的收敛应该是越来越快,但是最近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研究了全世界83个国家,1500多个地区的样本,做了很多非常详细的统计分析,有一个非常重要或者令人惊奇的发现:区域之间的增长也没有出现人们想象的那种收敛或者收敛速度,也就是说不同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增长收敛差距不是缩小反而是增大趋势,也就是说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到底什么是决定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一些共性的根本性原因?有些因素大家都想得到——自然条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比如离海岸线越近的沿海地区往往比内陆地区发展要好,所有的国家都有这样的特点,不止是中国。他们研究新的发现是什么?决定世界各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因素里,最重要的是教育和人力资源,而且教育不简单是人上学的年龄,从教育讲有三个因素影响区域之间差距:一是人们一般水平,二是企业家的教育水平,三是人们的教育水平和企业家教育水平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所谓的教育外部性。什么意思?经济和产业集聚力量很容易形成一个国家的虹吸现象,所有的资本和劳动力都有可能往发达地区的特大城市集聚,这样就容易形成区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教育水平越高流动性越高,所以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企业家精神是世界所有各国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的挑战。

 中国西部大开发需要新思路

西部大开发如何成功?传统做法仍然必要——

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

资源能源开发

转移支付保底

但是显然远远不够

西部大开发下一阶段新思路,除了传统做法以外,我们应该从被动式的开发转到自主开发,大开发的词就有点像别人来开发你,真正西部要开发好要靠内生,外部力量永远是助推力,内生发展动力一定是主动力。另外制度和文化影响,改革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国面临的三大改革在西部都可以先行先试,国企改革,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刚才的研究表明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文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如何营造创业文化,培养企业家精神对于西部大开发来讲至关重要。

另外一点,为了抵消沿海地区特大城市所谓的虹吸现象,如何充分发挥重点城市的集聚效应,如何在西部聚人气,聚人才,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应该发挥更大更特殊的作用,把物质资本投资为主转向人力资本投资为主,西部在中国也好,在世界各地也好,它的教育全面提升不止是一般性的初级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甚至包括管理教育,和理念提升,思想提升,这就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为什么来到成都,为什么来到四川,为什么来到西部的原因,我们希望带来经济学的新思想,管理新理念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本文为蔡洪滨教授现场演讲整理摘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北大光华官微:


    关注 鄂尔多斯商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