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学馆  无相者无敌

 

无执即无相...




韩栋饰演的虚竹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用十四部小说,构建了一个瑰丽奇幻的武侠世界,将中国的武侠小说推向顶峰。

在中国,少有人没读过金庸,但你可知道,在设定武功与故事之时,金庸常会化用佛学典故、佛法,精妙之处令人击节赞叹?

醍醐君今天推出金庸武学馆第一篇,先来看看,小无相功如何败给了真正无相无执之人?

在金庸的武学谱系里,小无相功极为厉害,乍一看,威力似不输降龙十八掌。

到底小无相功有多厉害呢?

在《天龙八部》中,练成小无相功后,只要懂得武功招式,就能模仿别派的绝学,发挥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威力。

小无相功简直就是武学世界里的万能驱动器。
1997 版《天龙八部》,樊少皇饰演虚竹,被认为是“最好的虚竹”


能掌握小无相功的人,寥寥无几,只有虚竹和鸠摩智等。小无相功在他们的手中,大发神威,震惊武林。

本是毫无关联的两个人,却因小无相功,紧紧地勾连在一起。
●●●
少林寺大战


虚竹与鸠摩智唯一的一次大战,发生在少林寺里。

鸠摩智从琅琊阁偷得小无相功,学成之后,赶上嵩山,以七十二绝技,挑战少林寺,企图夺取绝学《易筋经》。

在与少林寺交锋中,他使出拈花指、龙爪功、擒龙手、般若掌等少林绝学,功力胜似修炼多年的僧人。

2003年央视版鸠摩智
小无相功究竟是怎样以假乱真的呢?

金庸写道:“小无相功以‘无相’两字为要旨,不着形相,无迹可寻,若非本人也是此道高手,决计看不出来”,又说“只因小无相功威力强劲,一使出便镇慑当场,在不会这门内功之人眼中,便以为他真的精通少林派各门绝技”。

原来,鸠摩智练的虽是小无相功,却恰是用“相”来迷惑众僧。众僧人抵挡不住,一时间,少林寺岌岌可危。

2003央视版本虚竹
危急关头,虚竹挺身而出,揭穿了鸠摩智七十二绝学的实质。

与鸠摩智相比,虚竹掌握的少林功夫,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只会强身健体的少林长拳。

可这对虚竹来说反倒是好事,因为“实则七十二门绝技中,般若掌有般若掌的内功,摩诃指有摩诃指的内功,大金刚拳有大金刚拳的内功,泾渭分明,截不相混。这虽非鱼目混珠,小无相功的威力也决不在任何少林绝技之下,但终究是指鹿为马,混淆是非”。



小无相功,不着痕迹,无相可寻,道理与独孤九剑相似,追求无招胜有招。鸠摩智却在有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自然是悖理本质,埋下走火入魔的祸根。

虚竹会的功夫本就少,不为“相”所惑,反倒更能发挥出小无相功的威力。

正如佛法所言:“诸法悉空,名为无相”,勘破万相,照见本心,才能无往而不利。

虚竹与鸠摩智鏖战了数百回合,逼得鸠摩智无计可施,只好用匕首伤人,勉强挽回颓势。
●●●
互为印证的命运


《天龙八部》中,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陷入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命运漩涡之中。

实则每位都有镜像人物,命运互为印证。

萧峰的镜像是慕容复、段誉的镜像是游坦之,而虚竹的镜像则是鸠摩智。两人的命运,颇可互为参照。


韩栋版虚竹
虚竹这人,“相貌丑陋,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而且,脑袋还不太灵光,木讷老实,唯一的优势是常年诵经训练得来的好记性

鸠摩智恰恰相反,他相貌俊朗,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一本武功秘笈,看一眼就能倒背如流,对武学更是痴迷不已。

虚竹的武学天赋完全被鸠摩智碾压。两人的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鸠摩智武功尽失,虚竹却成了一代武学大师。

97版本的鸠摩智
金庸如此安排,自有深意。

虚竹的初心,是诵经念佛,对武功不感兴趣。他能破解珍珑棋局、舍命救童姥,都是因自己的慈悲心。武功皆是随缘而得,虚竹并无贪婪执着之心。

鸠摩智与虚竹完全相反,对武学过于痴迷,令他失去了平常心,产生了贪痴之心,为达目的不折手段,远离佛法。

他为了六脉神剑,绑架段誉,得到易筋经后又急于求成,以致走火入魔。显然,是执念太重,让他坠入了魔道。



虚竹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武学,不汲汲于追求力量,所求所得,因缘而起。

鸠摩智则深陷于”我执“之中,深陷贪嗔痴的业障中,远离佛法,迷失本心,备受求不得的折磨。

有执即有相。练的同是小无相功,结局却截然不同。
●●●
三教合流


关于小无相功,更有一层深意在。

小说中将这门功夫归为道家武功,它却偏偏在佛教徒手中发扬光大。做出这个设定,金庸想要说明什么?

自唐武宗至赵匡胤建立北宋,这短短的150年间,就发生了两次国家层面的灭佛事件。唐朝末年,藩镇势力坐大,中央权威式微。五代十国更是混乱,皇帝轮流做。

寺院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中央财政影响甚大。唐武宗、后周世宗便下令灭佛,令僧尼还俗,佛教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

虚竹在灵鹫宫
为了避免受到更多的冲击,佛教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佛教、道家与儒家三家思想的共通之处。

逍遥派是典型道家门派,他们的武功神奇无比,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长生不老与成仙。李秋水八十多岁,美艳如少女,显然是成仙的法门。北宋有好几个皇帝,都有求仙问道的需求。

宋徽宗就被人称作道君皇帝。

林青霞版本的李秋水
皇帝一喜欢,社会上肯定会蓬勃发展。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就深入中国社会肌理,佛教也要谋求发展。于是,三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合流便成为一股大趋势。

和尚虚竹成为逍遥派掌门,也正是应了这难挡的历史趋势。
喜欢我们的文章?
为什么不加入我们呢?
回复“招聘”,立即了解详情!
试试向醍醐微信公众号回复这些词组:
古乐谱 | 最美废墟 | 佛化万相 | Silence
最漫长博士 | 唐僧路 | 孤独动物园
电子曼陀罗 | 悬崖寺庙
劳生柏上 | 劳生柏下
顽强的梦
也欢迎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
看看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关注 醍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