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觉》一场入世茶会

 

如果生命有万种活法我们最终都将活成自己念及他人也因了这一念慈悲红尘才够绚烂如这当下的一杯茶汤从始至终泡不出相...

如果
生命有万种活法
我们
最终都将
活成自己
念及他人
也因了这一念慈悲
红尘才够绚烂
如这当下的一杯茶汤
从始至终
泡不出相同的另一泡
于此
觉于此。
2016年5月25日,大印·一念觉茶会源于此
无尽灯斋吴承静老师携大印茶人们开启了这场入世茶会


沐手,入场


静心,打坐,闻香

罄声响起,静品茶人三杯茶


杨译先生为【一念觉】即兴发挥的《一念觉》禅诗在主持人苏楠的朗读下直击在场所有人心灵深处
一念觉茶会
     一一杨译
既然无话可说,就让一念游入水里
如同将未来倒入壶中
煮沸,安静
期待将幸福含在嘴里
苦涩浓缩于往事,叶脉一般的凝视
彼此眼中,除了因缘
一切都在沉浮,都在敬畏里律动
在厚重中品出清盈
用甘醇约会虚空
让妄想长出翅膀,飞向光明
因为,才可以结果
才可以将平凡植于内心
茶会进行中诵读了杨绛先生的诗以缅怀先生的智心灵慧,愿她天堂安乐
品茗,交谈,欢喜




如果  
生命有一万种活法
我们
只想
活成自己
念及他人
                                  ---------一念觉茶会
中国手工匠人无尽灯斋吴承静老师
读器即是读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一把银壶,是每个茶人的梦想。
无尽灯斋手工茶器创始人吴承静,多年来从事手工茶器的设计与制作。她设计、制作的全手工银茶器,好用,耐看,精致而远离浮华,是那种初见怦然心动,再见温雅入骨,若干年后,当我们一炉一汤,坐定风华,那些器物,一刻不曾远离。

手艺人的自我修养
最早,我对手艺的认知,源于日本作家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他用30年时间走遍日本乃至世界多个国家,写下不同业种匠人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活计。

这些手艺人,终日同草与木、陶与火、藤蔓、树皮、木头或铁板为伴,身体与工具磨合,眼睛与手中物对话,时间从他们手指间流过。那一低头的动作,一回望的觉察,极慢,却极认真。

吴承静,就是这样的一个手艺人。

她皮肤很白,笑容干净,走路轻轻的,说起话来是极好听的吴侬软语,虽轻柔却句句洞彻人心,一句“听从心的指引”,便觉她与旁人不同。

一个手艺人的生活应该是简单清静的。当你静止,你会更清晰地看清自己。抛开所有外界的纷繁事相,一切都是一颗心的映射。心如果不受外物的拘束、干扰,那么向内呈现的造器灵感也就是心源,我们内心本自具足,一切都很丰富,造器的过程就是从一根线条演变无数。这便是吴承静所强调的灵性。

手艺人,是大时代边儿上的幽人,出离于繁华却不孤独,于心手处独造一方清凉。但手艺终归小众,在现代化工业浪潮下,总有些人在坚守那方心手器物,不为别的,只为心灵的共鸣。

当你遇到一个低调而丰富的手艺人,那真是你的福分。

无尽灯斋银茶器

随着清中期以后民生的凋敝,品茗雅趣走向没落,茶道发展也进入了停滞期。近几年,受中国茶文化复兴影响,中国银茶器才渐渐重拾、发展起来。

“茶人对银器有需求但得不到满足,大部分只能从日本、韩国引进。日本茶文化没有中断,一代代去凝练,越来越精细。他们的镶嵌工艺、嘴把的接口工艺,等等,国内试图也在接近。”吴承静所创立的“无尽灯斋”银茶器品牌,则希望以全手工的方式打造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银茶器、银制品。

看惯了通体为银色的银茶器,总觉得中间了无生趣了些,不是雕工、画技的问题,而是色彩的缺乏,或是缺少了某个配搭。

无尽灯斋银茶器在材料、色彩的选用和搭配上极为大胆。会在银茶器上镶嵌珠宝、木料,“木料比玉石保温,不导热,玉石也可以隔绝热量,我们主要用和田玉,还有南红、老琉璃等。”

未来的茶器,材质间的相互搭配是一种趋势。“但混搭有它的道理,要互相增映才是好的组合。”

比如,紫砂是透气的,跟不透气的材质放在一起,就互相阻碍。如果跟透气、能够产生自然包浆的材料组合起来,就可以互相增映。紫砂光泽暗哑、温润,它的结合体也一定是同性的材质,不夺紫砂之目。

“混搭,虽然材质不同,但在感官审美上一点也不冲突。银壶很亮,跟翡翠的玻璃光不排斥。银壶放在明火上煮,两三天后表面会有一层黄色的包衣。一个星期之后,它会变成紫红色的,流光溢彩。翡翠盘玩之后也会有老旧之感,不再那么亮眼。”

一把银茶器像18岁的姑娘,经历事茶人的抚爱欣赏,最终成为光彩而不夺目、洁雅而非淡薄之器。银器与它身上的珠宝也会同步走向成熟,一起慢慢变老。壶身上的槌纹在略显老味的黑与白之间形成一道道彼此贯通的阡陌华彩,那时候,可以很美,美到入心。

读器即是读心

制器之人对茶的理解直接反映在器物的使用性上,只有对茶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此,才能以器为道,为事茶、事茶者负责。

她跟随著名茶人李曙韵学习了一些茶道知识。“尽量地靠近茶,在茶跟茶汤之间介入器物,器物就具备了一个茶人的素养。”

真正的茶人对茶具非常挑剔,其实不是挑剔而是寻找与感受手中的茶器能不能与茶有很好的契合,让茶性最自然地发挥。

因此,我们衡量一件茶器的优劣,不是看它外在有多繁复,工艺有多精湛,而是看它有多好用,是否能够配合事茶者的手法,贴合事茶者的心境。

李曙韵说,“过度修饰茶席,反而远离了茶汤的精神”,之于茶器,亦然。

新一代日本陶艺家安腾雅信说,日本的茶道很多时候是在做减法,减掉不必要的东西,留下来的,都是必需的。

在这一点,吴承静与他不谋而合。“以后做银茶器要轻一些,削减产品本不该存在的克重,提高工艺细节质量,把价格放低,争取做好,做自己的茶器。”

“银茶器本身是高端实用器,价格应该更平民化一些,毕竟,置一把银壶是每一个茶人的理想。”

往下,无尽灯斋会把茶匙、茶勺这些小东西做到极致。“但现在工厂还在洗牌,最大的改进就是戒躁。国人有很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但真正用心做的非常少。遵从心的指引,最难用的也是心。”

佛法的智慧

吴承静有自己的信仰。她制作出来的器物也透着几分内敛与清静。

问她如何保持这份内心的清静、修行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时,她谦虚地娓娓道来:“从我们记事开始到老去的那一天,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痛苦、烦恼等从来没有得到改善。我们身处变幻的世界里,佛法就是让我们出离于这种烦恼,而不是逃避烦恼,让我们放下对事物的执著而去积极臻善的生活。”

“比如说,今天我出门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学习佛法之后,你发现漂亮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我时不去产生厌弃心而生清净欢喜心。但如果我没有打扮漂亮也没关系,能够平白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就是本真的我,首先不会因为今天我不漂亮而产生烦恼。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一下子释然了。”

“思虑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佛法教给我们的,是不要在思虑当中产生恐惧、患得患失等各种不安,而是遇到问题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去直面当下、解决当下的不安。”如果有一件事突然发生,立刻去回应,不需要思前想后,心直接就启用了。大多数人可以通过瑜伽、早晨起来之后至少30分钟的打坐禅修,等等,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来打开自己的智慧心。

喝茶也是一种修行。我们在等候一杯茶汤的时候,是宁静的。当你喝茶,就要细细地去品味它,如果没有,就辱没了茶的献身精神。“我们应该向茶学习,学习它生长于天地间,自然、无我的纯臻之道。”
大印美好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哦


----------

  • 我们在这里
学堂店: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277号 大印目录生活馆 0533-2766753

义乌店:义乌小商品城二期二楼5718 0533-2875798

万仟堂旗舰店:淄博万象汇五楼505   15589308734

  • 体验慢生活,让心静下来,慢慢体会幸福
----------


    关注 大印目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银茶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