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还不赶紧滚去学习!

 

移动互联时代下,高质知识的便捷获取使个人因素对知识鸿沟的影响比重增大,人与人之间在知识上的差距比以往更容易拉开,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



在之前的一次讨论课中,我谈到施拉姆的《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程度与社会发展程度正相关的观点,所以为促进共同发展应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大众传播媒介水平。老师问我,媒介发展程度的不同是否加大两国媒介发展的差距。一想确实,就像两辆赛车比赛,发达国家代表大众传播媒介的赛车已先于发展中国家开始行驶,较早的起步为媒介技术发展带来有利条件,使其加速度也快于发展中国家。若一辆赛车的加速度大于另一辆赛车,且先一步出发,两者相互促进形成相乘效应,两辆赛车的距离只会越来越大。所以,哪怕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大众传播媒介的建设,但两者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是会越来越大。

老师提的问题启发我对于知识鸿沟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将国家转换成个人时,人与人之间知识方面的差距是不是也随着媒介使用差别造成信息流通加速度差而加大呢?答案显而易见。知识鸿沟主要观点是“假如输入社会体系的大众媒介信息增加,该社会体系中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可能获得信息的速率比地位较低的人更快;两个不同地位的团体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而非缩小。”不同于“特权阶级”与“非特权阶级”的简单二元对立,移动互联时代对旧类知识鸿沟进行了一定填补,类似于慕课、可汗学院这种线上教学形式基于互联网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公平,减少了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对获取知识的影响,但也提高了其他因素对知识鸿沟的影响。这些因素告诉我们,在移动互联时代,知识鸿沟可能并不会缩小。

在我的思考中造成移动互联时代造成知识鸿沟的微观因素有二。一是选择,在互联网中用户面对的是海量的内容,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用户对内容进行的筛选决定了他们将互联网用来娱乐、工作、政治讨论还是学习知识。另一个是媒介选择,互联网中提供知识学习的站点质量参差不齐,慕课上学习资源的质量一定是好过百度知道。单从知识角度看,善于将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工具的人比未能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人能更容易学习到更多优质的内容,从而拉开差距。二是个人能力,在拥有等质等量学习资源的前提下,个体差异造成的解码能力不同仍会造成知识差异。例如英文能力不佳的人很能高效利用大量优质英语慕课资源,毅力、自控力不足的人并不能如预期完成学习。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更加便捷和丰富的知识获取,可能还有知识鸿沟的进一步扩大。但至少本文提到的两个微观因素都是个人可控的,当人们产生这种意识后,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填补知识鸿沟,避免成为“知识资本”下的弱势群体。


    关注 大源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