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游】换个角度赏大理古城 优雅别致的古老城貌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





古朴秀雅的方正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 棋盘古城巧布局



自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大理古城已有逾1200年的建造历史,虽历经朝代兴衰更迭,但至今仍保留着明朝初年的建筑结构。因古城西靠苍山东临洱海的特殊地理制式,南北向道路成为人们的必经之道。鉴于此,建筑者巧心思索,最后决定仿照唐朝首都长安的格局,由高8米的城墙围合成方圆十二里的城市空间,在东西南北各开一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城内规划9条主街和18条巷道,这些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古城平均分割,自高处俯瞰,古城便犹如一面方正的大棋盘。
在如此周正的古城内寻路,即便没有路牌,也只需抬头看看西面的苍山便能分清南北,断不会迷路。

▼ 秀雅街巷存古风





“文化名邦”大理,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古、秀、雅”的诗意氛围。“古”是指城内古老的建筑、古街、古市和古树木,这些略微的驳斑和陈旧,无不显示出昔日王都的繁华古韵。“秀、雅”是在穿街过巷时,不经意间发现那些俭朴的民居,渗透出的一种“书香门第”、“清白传家”的文化氛围;那不时探出墙外的一树繁花,展露出的一抹斑斓多姿的生活气质;那白墙灰瓦下闲坐小憩的老人,体现出的一种闲逸人生的态度。这些都是大理人世代承袭的对生活的理解,他们追求的是“花荫密,竹影流,月光照临积水空明,可迎远亲,可睦近邻,可闲庭信步”的宁静和淡雅。

纵览

大理白族的民居艺术



想了解白族,那就一定得去去看看他们建筑:白墙青瓦是对白色最直白的崇尚;精致华丽的门楼和牌坊是对建筑艺术的升华;“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巧妙院落布局是对中原建筑文化的承袭;以东西轴线安排房屋,将大门设在东北角上,住房坐西朝东,这是对风水考究。白族民居已不单单是一座院落,它更是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

▼ 石头砌出的雅致院落





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在大理古街上,除了青瓦白墙的正式居所外,更多的还是朴拙的石头砌起的院墙和房屋。大理之所以兴石头建房,还是因为大理的石头太多了。苍山十九峰上的石头从山上顺着十八溪滚落到坝子里,在经过几百万年的岁月磨砺和河水冲刷,渐渐变为圆乎乎的形状。这种石头几乎遍布在十八溪流过的每一寸河道上,俯身可拾。老百姓把石头捡回家后,按不同形状分类,然后把泥浆、头发、糯米和在一起做粘合剂,建立房屋或围墙。走在大理的大街小巷,你能不时与这些石头房子或围墙相遇。墙身上也许爬满绿色藤蔓,也许是满墙的野草和红彤彤探出头来的石榴或花。从这些房子或围墙的石头缝隙中,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愉快的呼吸,他们传递出的是这个民族对自然的最纯真情愫。

▼ 白族男人的人生大事



与游牧民族不同,大理白族自古以来就是从事水稻种植的民族。和孔子热爱大地一样,白族人喜欢脚踏实地的定居。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古时,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一个白族男人毕生经营的一件大事。
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又需要有独立的空间,所以他们以家族为单位自成院落。他们的房子一定要能满足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的需求,还要能储备粮食、饲养牲畜。只有在这样的房子里,白族人才会觉得没有白活一生。除了讲究住房舒适,白族还注重环境的优美。天井内都砌有花坛,植一两株山茶、缅桂、石榴等。花香四溢,恬静淡雅。

▼ 雪白照壁的建筑哲学





白族民居十分注重照壁的建造,可谓是户户皆有。作为一个家族的门面,自然其造型和装饰都追求极致精美。但这如苍山雪般的白色照壁不单单是美学设计,它更蕴藏着白族人的历史传统、人生哲学。如照壁上面的题字,它包含着很多内涵及姓氏文化,称为“题壁代姓”。譬如,题“清白传家”的一定姓杨,这源于东汉名仕杨震一生为官清廉、生活清寒,清白传家就成了后世杨姓引以为荣的美谈。题书“青莲遗风”姓什么?这是李姓要告诉后人,一千年前我们与李白是一家。
一个照壁,就是一部文化史。当然,照壁不仅仅是用来避邪、报姓名,它的主要功能还是避风和“照明”。大理地区多风,一块照壁就能将风挡在门外;同时利用折射原理,阳光经过雪白的照壁反射屋内,整个屋子一天都亮堂堂的。

细品

白族建筑代表 蒋公祠



蒋公祠建于公元1904年,是光绪皇帝亲赐祭奠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它是大理城内现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同时又是大理祠堂建筑的代表,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汉白建筑艺术的代表





作为清代著名将领、地方名贾,蒋宗汉的祠堂自然是按照当地最高规格而建。祠堂一进两院,正门三间,有大门、过厅、正堂、厢房及四耳房等,整体布局合理,简洁典雅。
自汉唐以来,白族建筑就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内敛和含蓄。作为大理建筑的代表,蒋公祠无论是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还是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都是对白族民居与清代民居建筑的承袭。那优雅而柔和的屋檐、永远都有向内围成自足而不自闭的院子、注重温情脉脉的院落、注重汇集人气和财气的天井,为的都是“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也是为了让人的存在与天地合为一体。但围绕这些中原建筑特色的是白族建筑中的代表——“粉墙画壁”,这雪白的墙面是白族人审美情趣上与中原的差异,设计者们将这大理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格写进了这座传世院落之中。

▼ 华丽门楼气度显





在白族民居中,门楼与照壁同样重要。作为多元文化汇聚之地,大理的门楼设计自然融会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白族民居中门楼的基本造型有“一滴水”和“三滴水”两种,“一滴水”即普通的坡层面式,简朴大方,为一般民居通用;“三滴水”则飞檐翘角、宏伟壮观,有精致的斗拱、双层翘脚,为较大院落所采用。蒋公祠的门楼采用的便是“三滴水”的设计。主门上有三层,运用"透漏雕"的雕刻方式,将龙、凤栩栩如生的刻于檐上,并绘有梅、兰、竹、菊、松等植物以及书法大家的题字。门楼整体结构精妙、气宇非凡,充分体现出了当时白族建筑者精湛的艺术水平。


微信号:WeiYouYunNan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快速关注微游云南


    关注 微游云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