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阳明气分证

 

试论阳明气分证...



论阳明气分证

对阳明气分证的认识,以前经常只是限定于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随着不断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慢慢体会到,只认识白虎汤,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阳明气分证的需要,接着自己慢慢查文献,总结经验,发现,阳明气分证还真必须细分。

阳明气分实证及虚实夹杂证

里实热证:

表里俱热---白虎汤

里实热证夹气阴两虚(实大于热):

表里俱热+渴甚+脉有不足之像---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之气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先有气阴不足,然后因虚而生内热---竹皮大丸

阳明气分虚证

气津欲脱之证:

汗多不热,喘息无力(断断续续),脉大而散---生脉散

阳气欲脱证:

汗出淋漓,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参附汤(四逆汤+生脉散)



附《竹皮大丸证》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下附两个病例。

一、经断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症)
刘渡舟医案:王某某,女,50岁。1994年8月29日初诊。近半年来感觉周身不适,心中烦乱,遇事情绪易激动,常常多愁善感,悲恸欲哭。胸闷心悸气短,呕恶不食,头面烘热而燥,口干喜饮,失眠失梦,颜面潮红,但头汗出。月经周期不定,时有时无。某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服“更年康”及“维生素”等药物,未见效果。舌苔薄白,脉来滑大,按之则软。刘老辨为妇女50岁乳中虚,阳明之气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治宜养阴益气,清热除烦,为疏《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加减。白薇10克,生石膏30克,玉竹20克,丹皮10克,竹茹30克,炙甘草10克,桂枝6克,大枣5枚。服药5剂,自觉周身轻松,烦乱呕逆之症减轻,又续服七剂,其病已去大半,情绪安宁,睡眠转佳,病有向愈之势。守方化裁,共服20余剂而病瘳。(《刘渡舟医学全集))1998:’948~949)
按语:本案脉证发于经断前后,经欲断未断,每易伤阴耗气,气阴不足,则因虚而生内热,热扰于中焦,胃气不得下降,故见呕恶不食;上扰于胸位,使心神无主,又加中焦亏乏,不能“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则心血不充,神明失养,故可见心中烦乱,失眠多梦以及情绪异常等症。治疗当师仲景“安中益气”为大法,清热降逆,养阴和胃,用竹皮大丸。竹茹、石膏清热、降逆、止呕;桂枝、甘草辛甘化气,温中益心;白薇清在上之虚热;大枣、玉竹滋中州之阴液;丹皮助白薇养阴以凉气血而清虚热。本方寒温并用,化气通阴,服之能使气阴两立,虚热内除,于是随月经欲断所现等证候自愈。
二、产后呕逆
何任医案:华某,女,31岁。1979年7月10日。产后三个月,哺乳,身热(38.5~C)7~8天,偶有寒栗状,头昏乏力,心烦喜躁,呕逆不已,但吐不出。脉虚数,舌质红苔薄,以益气安胃为主。淡竹茹9克,生石膏9克,桂枝5克,白薇6克,生甘草12克,制半夏9克,大枣5枚。2剂。
药后热除,寒栗解,烦乱平,呕逆止,惟略头昏,复予调治痊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3):19)
按语:产后气血亏虚,见烦躁、呕逆、脉虚数,虚热内生也,正合竹皮大丸证机。因呕逆较甚,方中加半夏以增降逆止呕之功。



漳州市经方医学
我只想让中医变得更简单
为中医的生存而奋斗
眼困了,耳累了
下面是漳州市中医院药剂科高源明老师作品欣赏


    关注 经方超人才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