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诸山记:紫箨山

 

紫箨山,是仙居的文化之山。...





紫箨山在县北三十里,旧名竹山。它是仙居最早进入国家历史叙事的一座山,而相关的故事则可以从唐代的多情皇帝唐玄宗开始。相传唐天宝中,唐明皇梦到一人穿紫服而朝拜,自称是竹山神,来呈献端凤。第二天,果然有凤凰翔集的景象出现,于是就下诏书改竹山为紫箨山。或许也正是因为有皇帝下诏改名的缘故,使得紫箨山更具有神秘色彩和灵性,而自古就成为了佛道栖息之地。



紫箨山最早的佛教遗踪可以追索到粱代的显庆寺。据《康熙仙居县志》记载,仙居显庆寺的旧址即在紫箨山麓,粱天监二年(503)建,原名显元寺。至隋代大业元年(605)废弃,于唐贞观十年(636)重建,天宝六年迁徙至县城内,并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显庆寺。显庆寺曾在仙居民间的佛道信仰中有过崇高的地位。如民间丧葬的《请亡灵》中有:“亡灵或在沉沦处,或在十君阎殿;或在城隍庙殿内,或在显庆寺内;或在东岳殿内,或在祖宗祠堂;或在山前山后,或在冷殿庙”的唱词,其名列其中,也是该驻灵词中出现的唯一一间有名有姓的佛教寺院,且与城隍殿并举,足可见其历史的久远和影响之广泛。虽然,基于佛道的信仰,紫箨山麓后来还有合龙山庙,所祀为昭明太子,不过其影响已经远远不能与显庆寺相媲美。



紫箨山最为有名的寺院还属广度寺。广度寺旧名瑞峰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晋天福年间曾重建,宋代宣和年间改为广度寺;宋绍兴二十年(1150)迁徙到目前的寺址。它是一座尊奉临济宗的寺院,虽然屡经劫毁,但法脉一直延绵不断。历史上,宋代的宰相吴坚曾请香灯于广度寺;元代两度东渡日本的西涧支昙禅师,明代奉诏求法印度的宗泐禅师都曾卓锡其地,此外还有道忞、元融、性磊等十多位高僧大德与广度都有着剪不断地渊源。特别是有僧元融、性磊编订的《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成为了迄今为止研究南宋至清顺治年间佛教传承的最为权威的资料之一,更使广度寺在中国佛教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一席地位。



历史上,紫箨山还是仙居北面的门户。它地处“两府三县”的交界地带,曾是仙居北面的通衢所在,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紫箨山北麓二十里即为天台罗城岩,曾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陈汝安、周钦贵抗清义军的屯聚地。相关文献资料还表明,罗城岩极其狭隘,易守难攻,清军仰攻多次,均不克;而周钦贵发被疽死后,陈汝安继续据守抵抗,抗清义军人数一度达到2000多人,清军将领尚志郡攻打时全军覆没,千总吴昆战死,相关的抵抗事件一直延续到顺治十年(1656年)——清政府集全浙之兵围剿才结束。可以说,明末清初仙居的抗清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围绕紫箨山展开的斗争史。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仙居“红旗派”与“白旗派”争斗以及仙居县城的解放,也以紫箨山区为开端和结束。

仙居,白云鸡犬之境,流水桃花之乡。


仙居物語,一個關於仙居歷史、民俗、故事、歌謠、諺語等等的個人訂閱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無興趣的大可一咲而過。若需要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关注 仙居物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紫箨山 相关文章